[摘 要] 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網絡教學平臺,用慕課、微課,以及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爱a出導向法”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產出能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可以有效促進教學提升。本文嘗試在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中融入“產出導向法”,以探索有利于提升職業院校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途徑,以期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 產出導向法 混合式教學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人文社科(教改)研究基金計劃項目《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教學應用研究》(項目編號:GJ19102)。

引 言

近幾年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比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課堂創新大賽等賽事的以賽促教推動下進行改革和嘗試,為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廣大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逐漸改變了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隨著各個院校不同信息化網絡教學平臺的涌現,智慧教學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爱a出導向法”于2014年在第七屆中國英語國際研討會上由文秋芳教授正式提出,并于2015年形成完整的體系。該理論體系最早應用于英語專業,后來逐漸推廣到大學非英語專業乃至高職和中學英語教學中,是近幾年英語教學理論的研究熱點,在一些類似于教學之星的重大英語教學賽事中,很多教師也嘗試和應用了“產出導向法”。筆者嘗試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英語教學中融入“產出導向法”(POA),且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的策略,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合適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關鍵能力的發展。

“產出導向法”的理論基礎

在外語教學的“后方法時代”,以文秋芳教授為代表的中國學者創建了“產出導向法”,已初見成效。文秋芳教授在Swain的輸出假設理論基礎上提出“輸出驅動假設”,闡述了“以輸出為驅動,既能夠促進產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夠改進吸收輸入的效率”。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該理論被確定為“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為 POA)。POA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

教學理念是整個體系的指導思想,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學習中心說既不忽略學生的需求,又不弱化教師的作用,師生共同以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而展開課堂活動。學用一體說認為輸入輸出應該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和對接的,盡量使語言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避免偏輸入、少輸出。沒有輸出驅動的語言習得是低效的,輸入可促進輸出,從輸入到輸入被吸收、被理解仍需要輸出加工的過程,這樣就使輸入輸出無縫銜接,避免了學用分離??傊?,學習中心說和學用一體說是整個POA教學理念的核心。全人教育說可分為文化交流和關鍵能力。文化交流強調教學內容中的跨文化、跨學科知識及其所蘊含的人文素養;關鍵能力包括學生的思辨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表述能力等。高職英語課程正在從“學科本位”到“技能本位”再到“人格本位”進行課程本位的變革?!叭烁癖疚弧奔嫘睢皩W科本位”和“技能本位”的長處,揚棄了它們各自的不足,把“做人”放在教育的首位,強調包括職業素養在內的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產出導向法”里的全人教育說和全人教育觀是一脈相承的,是一種既能重視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獲取,又重視學生綜合素養培育的教學方法,同時,還突出了外語課程工具性目標和人文性目標同等重要的教學目標。

教學假設是教學流程的理論支撐,包括輸出驅動假設、輸入促成假設、選擇性學習和以評促學。輸出驅動假設以輸出為驅動力從而促進對輸入的深加工;輸入促成假設強調教師應向學生提供恰當的輸入材料,讓學生的產出事半功倍;選擇性學習假設認為學生應根據產出需求,選擇與產出相關的語言、內容和結構進行學習和吸收;以評促學是指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深化,主要通過“師生合作評價”來實現。

POA的教學流程涵蓋三個階段:驅動、促成和評價。在驅動階段,教師布置產出任務,學生嘗試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學生會意識到從詞匯到內容表述等方面的不足,從而會潛意識地產生學習的“饑餓感”,這就是在有目的的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學習內驅力。在促成階段,教師要將教學材料轉換成促成活動,如通過網絡資源搜尋與任務或子任務相關的資料,并設計深加工輸出任務。促成活動包括輸入及輸出,整個促成過程要能夠體現學用一體的理念。評價是這三個階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好能夠貫穿到每個階段。評價階段其實才是優化前期產出成果的重要階段,學生可以通過生生互評、組間評價等方式鞏固所學。在這三個階段中,從交際場景設計到促成材料中語言資源的選擇,以及教師的評價,都對整個教學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

1.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分院2019級高職一年級學生,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缺乏自信心,且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較差,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普遍高于口語和寫作,這樣的產出能力需要多參與語言的產出和評價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雖然學生的英語語言自學能力、英語語言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弱,但教師要引導他們實現正確的價值選擇和文化認同,而這與POA中全人教育說里的關鍵能力是一致的。

2.教學主題

下面以《捷進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一冊教材中第四單元Inspiring Others 的閱讀模塊Reading for Learning 為例,講述POA在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嘗試與實踐。課文以選秀節目(Talent Shows)為話題展開,敘述了國內外兩個草根出身的鄉村普通人Susan Boyle和卓君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達人秀舞臺上逆襲成功的故事。同時,教師還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很多具有時代性和前沿性的視頻和文本閱讀,鼓勵學生做最好的自己。通過POA的應用,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相關目標詞匯和表達,還能產生強烈的自信心。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是掌握并正確使用與本單元相關的核心詞匯和短語:inspirational、opportunity、audition for、gala、cartoonist、judge sb. on one's looks、internet cafe、be determined to等,掌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能夠翻譯全文并回答閱讀理解問題。能力目標是提高學生敘述故事的能力,且能以視頻形式發表簡短演講,標題為To Be the Best of Yourself,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先概括敘述卓君的故事,第二部分結合自身情況講述自己的職業規劃。在素質目標中,學生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奮斗幸福觀,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另一方面,要能夠批判性地理解嘻哈文化,堅定民族文化自信,開拓創新,增強跨文化交際素養。

4.教學過程

根據POA教學流程的劃分,整個教學流程為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階段,圖1為教學流程圖,每一個循環就是一個教學小目標,整個流程由教師主導,師生合作共建。

圖1 教學流程圖

(1)驅動環節。因課堂時間有限,這一環節主要以線上形式進行。首先,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和班級群發布相關教學資源,學生觀看核心詞匯的微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在線詞匯檢測,如觀看根據卓君故事改編的微電影《田埂上的夢》后,完成相應的填空題。然后,學生以視頻形式發表簡短演講并上傳班級群。最后,教師挑選部分演講視頻進行點評,并以語音形式發到班級群。

(2)促成環節。這一環節主要在線下進行,共有三個子任務。子任務1:觀看中英雙語蘇珊大媽英國達人秀首秀視頻;閱讀英語日報app文章《李子柒為什么在國外會那么火?》;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表1)任務型表格;先進行組間互評,教師再進行課堂點評。子任務2:PPT給出交際場景:假設你的好朋友在畢業時沒有簽到工作,他很沮喪,你會怎樣鼓勵他?接著觀看《當幸福來敲門》剪輯后的短視頻并做筆記;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新年賀詞中的幾個典故的雙語解讀,如“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逢山開路,遇水修橋”等;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對話練習。子任務3:觀看短視頻《簡述嘻哈發展史》及交響樂街舞作品《黃河》,教師通過課件和學生一起討論嘻哈文化的起源和主要元素,引導學生批判性地理解嘻哈文化。最后,學生觀看中英雙語視頻《大學生如何在人才市場中更具競爭力》,并修改之前的短視頻演講“To Be the Best of Yourself”,若課堂時間不足,在課后完成修改并線上提交。

(3)評價環節。這一環節在線上線下教學中都有貫穿,采取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如驅動環節,教師挑選部分演講視頻進行線上點評;在促成環節的子任務1中,需要師生合作評價,既有生生之間的合作評價,又有教師個人評價;在子任務2的二人組結對子口語練習中,挑選幾組代表在課堂展示,然后進行網絡平臺投票,選出前三組優秀團隊;由每組組長對組員的短視頻演講進行線上語音點評并評分,同時,教師對組長的作品進行語音點評并評分。評價焦點由教師發到班級群,評分為百分制,分別為主題明確(10)、內容充分完整(20)、語言表達準確(30)、語言表達流暢(10)、視頻拍攝(10)、目標詞匯的使用(20)幾個方面。

結 語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筆者目前還處于嘗試實踐階段。教學中,既要有效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又要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所謂課堂的中心既不是學生也不是教師,而是“學習的有效進行”。學生的目標是學到知識并能應用知識,教師的工作目標是怎樣幫助學生達成自己的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的能力標準將被重新定義,畢竟教師培養的是完整的社會人,教育的責任是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1]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5):348-357.

[2]楊峰,石堅.捷進英語(綜合訓練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3]劉陳露.在信息化環境中構建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文教資料,2018(33):235-236.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文理分院 陜西楊凌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