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科技背景下保險行業人才需求研究
作者:葛聯迎 李俞萱
發布時間:2021-03-31 16:32:56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 本文將保險科技定義為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這四項關鍵技術在保險價值鏈中的應用。長期的粗放型發展方式給我國保險行業帶來了諸多問題與痛點,保險科技背景下行業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分析保險科技背景下行業轉型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以應對行業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變化,提出作為人才培養的供給主體、監管主體、需求主體等多個主體應如何加強合作,共同進行人才培養。
[關鍵詞] 保險科技 人才需求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陜西省保險學會2019年度研究項目“保險科技背景下保險行業人才需求與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019BXXH003)。
引 言
當前,我國保險業在科技變革性發展的背景下,人才匱乏的主要原因包括人才培養時滯、體制束縛和人才標準誤區、發展速度過快導致的人才不足、培養模式不當等。因此,研究保險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對緩解我國當前保險業的人才供求不均衡等問題及進一步推動保險業持續向好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普華永道近期在報告中指出,金融科技人才缺口高達150萬,尤其是保險科技人才奇缺。在美國,保險科技相關領域的畢業生薪資也已經大幅超過了普通畢業生的薪資水平。保險科技背景之下國內外對保險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變化,但我們在此方面的研究還相對較少。
1.保險科技背景下行業發展特點
本文將保險科技定義為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這四項關鍵技術在保險價值鏈中的應用。2019年我國保險科技投入就已達319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繼續增至534億。與此同時,2019年我國保險科技創業企業在一級市場的融資額達39.8億元,目前保險機構已將眾多科技手段投入到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并獲得了切實的經濟效益。
(1)保險行業科技應用現狀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大保險業基礎建設,大力推動保險與科技的合作,實現保險業的高速運轉與效率變革。近年來,以平安、人壽等為代表的大型保險企業紛紛將“保險+科技”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積極加大對保險科技方面的投入,推動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
保險科技日益滲透進保險業務各流程。保險科技就是從銷售領域開始滲透入保險業的,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已通過第三方平臺合作及自建網站等方式進行精準營銷,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占總保費的比重也不斷攀升。產品領域,保險機構除了進一步研發更加滿足民眾需要、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以外,還積極適應新形勢下新需求,推出個性化、場景化、碎片化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在服務領域積極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客戶體驗,針對理賠難的問題,普及自助理賠、快賠、閃賠等服務。
(2)保險需求增加且多樣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與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我國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不充分的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同時,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財富的增加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進一步刺激保險市場需求。另外,伴隨著消費升級與不斷增強的國民保險意識,我國保險市場需求將會被進一步激發。與此相適應的,是未來我國保險業對保險從業人員各方面的要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3)保險科技背景下保險業務轉型
傳統保險公司業務的科技創新目前仍是市場主體,以保險細分市場為主要業務的保險科技公司雖體量不大,但增速驚人。傳統保險公司的業務科技創新領域與互聯網保險公司業務組成的保險科技領域占行業主導;再保險人與實體企業新增保險業務構成保險科技行業新的發展點和人才需求點。實體企業與保險資本的結合使傳統保險企業業務互聯網化加速,新型產品被快速推出,新型崗位不斷涌現;同時新型保險企業也不斷涌現,對保險人才提出新的訴求。如圖1所示。
圖1 保險科技賦能保險行業全景圖 (資料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2.保險科技背景下保險行業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1)保險行業人才需求總體情況分析
金融英才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我國金融業的人才招聘需求較去年同期上漲10.5%,其中,保險行業人才需求同比上漲13.4%。保險行業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線地區,北上廣人才需求同比分別上漲16.7%、16.3%、15.5%;天津、江蘇兩地的增長率也較為突出。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我們發現,保險行業缺乏以下類型的人才。
專業人才缺失。目前,高素質保險專業人才的稀缺已成為制約我國保險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之一,兼具保險專業知識素養與信息化技術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十分匱乏。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2015年我國僅保險核保人才需求就達1.3萬名,保險高級管理人才需求超過5.8萬名,然而2015年高等院校的專業保險人才供給不到1.3萬名。2020年,中國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200萬人。
操作應用型人才缺失。調查訪談中發現:學歷雖高,但能力不足;能說會道,但實務能力平平;雖有理論知識儲備,但脫離實際。導致學生對保險業經營管理中的實操部分內容了解匱乏,實踐能力不強,不能較好地適應保險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需求。
技能型人才缺失。目前國內高校保險教育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與行業實際聯系不夠緊密,導致學生畢業后的知識積累難以較好地滿足保險企業的用人需求。不少畢業生基礎操作技能不足,甚至有的學生看不懂保險單證,不了解實際理賠流程,缺乏建筑工程、企業財產等必備的關聯知識,看不懂基本的企業財務報表等。
(2)保險科技背景下保險行業人才需求變化
保險行業人才需求整體門檻提高。以保險代理人的崗位要求為例,以往只要求熟悉相關保險產品、了解基本業務流程并具備相應的表達溝通能力即可,但現在還要求保險代理人能夠給予客戶合理且專業的保險理財規劃與指導。而目前,我國保險從業人員從業門檻整體較低,本科學歷以上的人員占比過少,這使得許多保險代理人無法滿足社會發展新要求。
保險人才的專業化要求增強。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迅速擴大,目前,根據國內各大保險機構發布的招聘需求信息,投資及風險控制、精算、IT技術、法律等領域日益成為對保險人才需求量大的重點領域。以投資方面的人才為例,境內外股票高級投資經理、宏觀經濟研究員、國際市場研究員等已成為國內頭部保險公司重金招聘的對象。
(3)基于招聘網站調研的崗位需求分析
智聯招聘、應屆生網及金融英才網數據結果分析。崗位需求情況:客戶經理、保險內勤、投資顧問等三大類金融人才成熱招。對保險精算師、保險契約管理的需求量較少;知識的要求:金融/財務/會計/管理/法律/經濟/理工等專業;能力要求:一是理論基礎扎實,積極上進,有較好的市場營銷、人際交往及公關能力,具有較好的執行力和業務創新能力;二是熟悉財務、金融等方面的知識,熟悉投融資分析、風險評估和投資流程,了解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三是具備良好的團隊管理能力、業務發展戰略規劃能力;四是有自律和自我驅動力,具有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高度工作熱情;五是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準確的客戶分析能力,能夠有效開發客戶資源。學歷要求:本科層次為主,還有一部分本科以下學歷。
崗位中的工作職責與能力要求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以某保險公司的產品經理崗位為例,崗位職責:一是負責車險創新服務平臺(app、小程序等)規劃、設計,高效推進產品開發,溝通協調內外部關聯方和技術團隊、高效率上線;二是負責組織面向C端用戶的車險活動運營工作,包括各類節點活動、產品運營活動的策劃上線及迭代,全流程對接設計、開發、測試;三是開展產品運營及客戶數據分析,及時調整產品及運營策略;四是關注保險產品的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與相關部門溝通、聯合推進項目,推動車險To C產品創新。
3.保險科技背景下保險行業人才培養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大眾積極選擇保險業。保險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保險機構、保險專業院校等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加大宣傳保險知識力度,建議相關部門在宣傳保險知識時可以從小處入手,讓民眾能夠進一步了解保險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大眾積極選擇保險行業。
轉變教育觀念,形成分層次、多元化的保險人才培養體系。高校培養保險專業人才應加大對保險行業的調研力度,了解保險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努力對保險人才進行多元化、分層次的培養。既要培養高端人才,也要培養實務技能型人才。要轉變教育觀念,努力培養適合并愿意留在保險行業發展的人才。
保險公司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吸引并留住人才。保險公司應完善人才引進與人事制度,在用人時更加強調保險業人才的針對性與實用性;應選用合理并切實可行的考核指標,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管理制度,更加重視對保險行業人才的激勵;完善職業晉升制度,為保險從業人員提供更加廣闊的職業晉升空間。
保險公司應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招收學生,開展協作教育。根據新時期保險從業人才復合型知識培養的要求,保險公司應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共同招收學生,開展協作教育。實踐研究表明,校企合作培養保險人才的優勢在于,可以增進人才培養質量,使得人才培養能夠更加符合保險公司的需求,還可以增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并提高其對職業的忠誠度。
結 語
保險科技背景下傳統險企業務的互聯網化,科技類企業在保險價值鏈的各項環節和渠道進行投資,形成了新型的保險細分市場,由此對保險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保險人才整體門檻抬高,保險人才的專業化要求變強;客戶經理、保險內勤、投資顧問三大類金融人才成熱招;崗位中的工作職責與能力要求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產品運營、客觀管理、風險識別與分析,需求分析、風險控制、產品設計等崗位都涉及保險科技的應用能力要求;保險行業人才需求較大,其中最旺盛的五類崗位序列分別是業務管理、銷售、精算、信息技術開發和投資管理,保險行業當前人才招聘中層次需求大多為本科;最看重招聘人員的前五位基本素養:溝通合作能力、敬業精神、工作經驗、職業道德和寫作能力。當下保險企業、教育機構及保險監督等部門多方位合作協調,將有望提升保險行業人才的數量與質量,促進保險行業穩健發展,不斷提升保險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海青.保險科技:全方位重塑保險業[N].中國保險報,2018-02-27(4).
[2]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保險科技發展白皮書[N].中國銀行保險報,2019-10.
[3]中國保險業協會.保險科技助推壽險業發展[N].中國銀行保險報,2018-10.
[4]丁牧山.試論我國保險教育培訓市場的培育[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2(4):12-16.
[5]陳艷茜,章小兵.淺析新時代保險行業人才的建設[J].中國商論,2018(31):191-192.
[6]李計,羅榮華.金融科技時代互聯網保險發展策略[J].企業經濟,2019(4):61-66.
[7]馮占軍,李凱飛,龔新宇,等.保險業高質量發展[J].保險理論與實踐,2018(8):1-21.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金融學院 陜西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