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電子商務覆蓋的范疇逐漸擴大,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農村扶貧已經成為政府扶持貧困居民,帶領他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精準扶貧這一背景下,探討在陜西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如何進行電商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方法,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效率。

[關鍵詞]商務 農村 扶貧

課題:2018年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精準扶貧背景下陜西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路徑分析》(課題主持人:白冰)(課題編號:SGH18V003)。

精準扶貧的概念及意義

1.精準扶貧的概念

精準扶貧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是針對我國不同地區環境下貧困群眾的具體狀況,利用相對科學高效的流程方式對其進行較為精準的幫助,使其脫離貧困狀況。通常來講,精準扶貧是針對貧困群眾提出的,哪個區域的居民處于貧困狀態就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幫扶。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視察的過程中,提出了根據不同地區進行科學有效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之后不久, 2014年初,中辦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重點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2015年初,云南被立為首個調研區域,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精準扶貧必須落實到位,要采取相應政策穩步增加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5個月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了與之相近的貴州省,再一次對精準扶貧作出相應指示,他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并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 成為各界熱議的關鍵詞。

2.精準扶貧的意義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逐步落實扶貧計劃,經過30年的艱苦奮斗,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此過程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貧困群眾的具體人數模糊不清,具體情況無法掌握,針對性嚴重不足,用于幫扶貧困群眾的資金流向無法精準到位、項目指向不夠精確等問題層出不窮。因無法精確掌握貧困群眾的實際人數,我們也就無法對貧困群眾發展趨勢作出有效判斷。在落實貧困群眾幫扶的過程中還存在如下幾個問題:第一,哪一戶是貧困群眾,導致貧困的具體原因是什么;第二,如何進行高效、針對性強的幫扶,后續效果如何。由于未建設系統的扶貧數據庫,導致扶貧工作中產生了很多盲點,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群眾沒有得到實際有效的扶貧幫助。

精準扶貧的對立項便是粗放扶貧。長時間以來,因為貧困群眾的信息來源于取樣調查后的逐級向下分解,扶貧過程中通常存在質量較低、效率低的問題。例如,無法具體地掌握貧困群眾的基數,經常由干部對實際幫扶對象進行預估推算,幫扶資金流向模糊不清,致使每年都會進行的扶貧活動依舊無法從根本上幫助貧困群眾真正實現脫貧;部分地區舍不得摘去貧困的帽子,虛假上報實際貧困群眾的人數,極大地浪費了國家的扶貧資金;扶貧工作過程摻雜過多的人情扶貧及關系扶貧,使得真正貧困的群眾沒有獲得幫扶,反而一些富裕家庭卻享受了幫扶政策。表面上來看,出現粗放扶貧的問題是工作模式導致的,其實不然,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扶貧干部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問題。

以往實行的扶貧規制有一定缺陷,針對性相對較弱。舉個例子,在扶貧一些偏遠山區及飽受地質災害影響的貧困群眾時,雖然讓這些群眾搬遷是較為合理、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幫扶資金短缺,難以實現全部搬遷。在針對農村貧困群眾扶貧中,還有產業扶貧及勞務扶貧等具體措施,這些政策雖然能夠讓一些農戶受益,但仍難以實現全部貧困農戶順利脫貧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應及時對以往的扶貧規制進行補充和修正。也就是說,要及時解決幫扶資金、政策無法準確使用在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群眾身上的問題。扶貧工作必須具備高度的精準性,真正的貧困群眾更需要真實聚焦,尤其是國家撥款的專項扶貧資金,必須應用在貧困群眾身上。扶貧的意義是對正處于貧困狀態的群眾進行雪中送炭,而不是為富裕居民錦上添花,更不能拿國家撥付的扶貧資金進行新農村建設,做一些面子工程。

精準扶貧背景下陜西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路徑

1.陜西農村電商發展的情況

陜西地處祖國內陸腹地,南北狹長,氣候多樣,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同時也有著十分豐富的農副產品。陜西是我國較為重要的農業大省,是綠色有機作物的優質種植區。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時,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進村培訓中心、智能聯棟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夸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此外,陜西赫赫有名的還有紅棗、獼猴桃、酥梨等優質產品,陜西的雜糧、茶葉及核桃等都馳名中外,這些農產品為促進陜西農村電商發展墊定了良好的基礎。2014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對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在資金、人才、土地等層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級政府針對該項政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響應,為陜西農村的電商發展提供了相對良好的扶持環境。

“十二五”期間,在陜西省各級政府的有力支持下,電商滲入了農業、工業等各領域。截至2017年,陜西省全面建立了126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覆蓋了86個重點縣,其中46個為貧困縣。在各級政府的帶動下,陜西省網民超過1900萬人,網上賣家逾18萬戶,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但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現今陜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還處于一個初步探索的階段,如何轉變群眾的觀念,如何提升農村群眾對電子商務的總體認識,以及改變農村群眾上網比例較低、電商平臺應用效能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人才匱乏等問題,都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只有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夠真正有效地將陜西農村電商平臺發展起來。

2.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是人才培養主體多,缺乏統一的規劃。為了更好地推進扶貧項目的整體落成,以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機構及公司已經大力投入到了電商人才培養中。現今,農村從事電商人才培養的機構主要是商務部門、職業院校等。各部門組織的相關電子商務培訓,雖部門不同,但所授內容基本類似,有的學員會同時報多個培訓班進行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有效資源。由此可見,當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缺乏統一的規劃和部署。

二是人才培養對象差異大。為農村扶貧而培養的電商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電商基礎知識及實際操作水平,要滿足電商崗位所需要求,能夠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陜西農副產品,會利用陜西特有的地區資源進行多效開發,為促進陜西農村群眾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陜西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對象通常包括以下幾類人員:創業青年、村官、貧困群眾及銷售大戶等群體,群體的不同也就意味著其文化程度及知識水平的參差不齊,在電商知識教學過程中,各培訓機構應針對不同學員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三是人才培養課程開發稍顯滯后,結構不夠合理。當前,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課程開發層面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培訓方案雖設計得大且全,但教學內容相對落后。很多培訓課程以教學員在電商平臺上開店為主體,對于新媒體、新趨勢的應用比較欠缺,如微信及直播平臺等實際應用的宣傳知識較少,學員對此不太了解。此外,培訓課程的內容安排也不盡如人意,其中如何打造產品品牌、如何進行產品營銷等都未被納入其中。

四是農村電商培訓師資力量薄弱,教學重點不突出。傳授電商相關知識的教師水平對電商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陜西省的電子商務教師大多來源于當地發職業院校,師資力量相對匱乏。欠缺的師資力量與較大的培訓需求兩者之間的不平衡,是電商人才培訓不可忽視的矛盾。在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中,對電商平臺了解較多,且能夠進行職業培訓的教師相對較少,他們對培訓的理論知識講授較多,對實踐內容講授較少,無法將知識落實到位。

3.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相關措施

一是統一規劃,整合人才培養資源。各級政府機關要充分發揮領導優勢,對各地市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調研,不可輕視怠慢,要大力整合當地資源優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建立具有較強規劃的、有針對性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指導方案。政府可用相關扶貧政策及扶貧資金調配補助等吸引社會各界優秀人才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將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計劃落到實處。

二是全面覆蓋,分類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人才的培養不可一概而論,在培養過程中,相關培訓機構應針對不同學員的文化程度、職業等進行不同的分類。對于扶貧干部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其領導作風,還需要加強其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電商思維。農村青年屬于農村的新一代,他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思想較為活躍,針對這部分人群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致富能力。而對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貧困戶進行培訓時,可以統一開展電商講解,讓電商走入他們的生活,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解電商。

三是開發課程,做到不同對象重點各異。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相關培訓機構要根據人才類型的特點及崗位的不同進行課程的多效開發。其中,針對扶貧干部的相關課程,除了介紹相關政策、措施外,還要對其進行電商思維及相關應用的引導。對于部分具有創業想法的農民,要重點引導他們如何有效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創辦出獨具特色的電子商務門店。對于養殖戶而言,除了要教授他們電商知識外,還應為他們教授一些品牌知識。

參考文獻:

[1]陳世平.電商精準扶貧實踐與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5).

[2]武峰,杜思慧.廣州市地區農村電商人才缺失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8(18).

[3]李尚紅.基于精準扶貧視角的電商扶貧效應分析——以安徽省潁上縣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作者單位:陜西工商職業學院 陜西西安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