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高”求“新”務“實”
——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西安高新區答卷
作者:封永強
發布時間:2021-03-31 11:32: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西安高新區,是國務院首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也是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8年,按照國務院《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復和國家中心城市戰略規劃,西安高新區完成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周至縣12個鎮街的行政托管,區域面積、轄區人口急劇增加,教育體量從原有的24所增至現在的287所。如何推進城鄉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育質量一體化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新形勢下,西安高新區視教育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教育均衡資源為思路,以提升教育質量為實踐,集中新建學校保障學位供給,大力實施“名校+”工程盤活優質教育資源,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經過一年攻堅,給全區110萬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高標準建設工程:辦學條件從“差距”到“優質”
高新區重視教育發展,始終將教育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托管后,面對區域教育資源布局不均,優質教育資源占比較低的突出問題,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決心一次下足,不斷提高辦學標準,走出了一條校際辦學條件從“差距”到“優質”的均衡之路。
高起點規劃。2019年,依據未來發展和人口增長趨勢,優先完成全域教育規劃,制定《西安高新區教育設施布局規劃(2018—2035)》,均衡布局教育資源,確定新建25所學校完善教育布局,新建15所學校滿足城市發展需要,新建10所學校做強教育品牌,改擴建87所學校均衡辦學條件。
高標準建設。按照設計理念超前、方案最優、設施最優目標要求,制定《高新區新建學校設計導則》,50所新建學校統一建設標準,統一使用綠色環保材料,統一建有游泳池、網球場、室內體育館,并配備了直飲水、新風系統等,確保把每一所學校建設成“最安全、最美麗”的學校。
高效率交付。堅持選最好的位置、配最好的硬件、聘最好的校長、用最好的老師、辦最好的教育“五最”要求,將三年建設計劃一年實施,投入135億元集中新建學校50所、改擴建學校87所,新增優質學位7萬多個。歷時370余天,新建學校集中交付,充分彰顯了“高新速度”,創造了“高新奇跡”,確保了區內優質學位充足供給。
高水平均衡工程:優質資源從“集中”到“覆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和來陜重要講話精神,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2018年,高新區充分發揮區內24所“全市領先、省內一流”的品牌學校優勢,全面實施“名校+”工程,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
創新組建方式。按照優質均衡、資源統籌、因地制宜和創新開放原則,以“名校+新校”“名校+弱?!蹦J?,組建中小學“一長多?!薄敖Y對提升”教育聯合體13個、幼兒園教育聯合體26個,實現了全區學?!懊!苯逃Y源全覆蓋,確保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高新一中教育集團,打破學段界限,將新建的高新第三初級中學、第四初級中學、第六初級中學和高新一中實驗中學納入,采用“名校辦分校”方式,更有利于初中、高中一體化發展。
創新培育體系。2020年,在總結“名校+”工程經驗的基礎上,推進“名校+”工程集團化,優化成立14個“一長多校”名校教育集團,將新建學校和托管學校全部納入集團管理。比如:高新一小教育集團,將新建的高新八小、十五、二十、二十二、三十一小納入集團,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師由一小派出,新教師全部由高新一小代培。建立完善集團培育目標量化考評體系,促使高新八小、高新九小、鄠邑四中等一大批“+校”一年成長為名校,進一步優化了區內教育資源存量,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創新師資管理。制定《高新區教育系統企辦學校支援新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意見》,以交流輪崗推流動、以跟蹤培養促成長、以教師培養打實基礎。2020年,從“名?!边x拔任用校園長64名、教師200余名支援新學校,集團內交流輪崗校長、教師300余名。成立“名校+”“名校長+”“名師+”教研共同體90余個。在教育集團一攬子計劃落地后,進一步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教育集團管理成效獲群眾一致好評,被全市推廣。
高質量育人工程:育人目標從“育分”到“育人”
高新區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把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正確的育人導向,創新“五育并舉”育人模式,推進“減負提質”,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深入打造“思政教育”品牌,將思政課納入未來五年發展計劃,成立中小幼思政教育專家智庫3個,與鎮街共建思政、勞動教育基地40余個,定期舉辦思政課“大練兵”活動,大力開展領導干部“聽思政、講思政”活動等。這一系列舉措,構建了高新區以思政課為主、專業教學和實踐教學為輔的“一主兩輔”的思政教育體系以及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在理論、實踐與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落實全面育人要求。開設“科技+”“企業+”“國粹+”“藝體+”和“家長+”五大特色課程,著力推進智育“減負提質”,體育增強體質,美育健全人格,勞動教育提升技能。實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計劃,與體育藝術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深度合作,利用新建學校場館設施,共建體育藝術高水平訓練基地、開設體育藝術社團、創建體育藝術教育示范校,初步形成了學校有亮點、學段有特色、教育集團有品牌的良好局面。
落實教育評價改革。修訂完善教育綜合督導評價體系,與各教育集團簽訂《“名校+”工程綜合督導目標責任書》,建立政府督導、“名校”視導“雙軌運行”制度,聘請責任督學50余名,“名校+”教育集團督導員20余名,全區覆蓋實行行政督導、業務督導。同時,堅持科學的評價標準,課程建設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教學突出學生全面發展,三方評價聚焦熱點問題,堅決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錯誤導向,不斷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撬動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再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西安高新區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