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有制度 實施有溫度
——關于《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認識與建議
作者:高楊杰
發布時間:2021-03-31 11:18:4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為《規則》)公布,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文件出臺恰逢其時,真正地將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校良好教育生態形成保駕護航,為學生健康快樂發展振臂助力。《規則》出臺后,針對如何利用懲戒教育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從管理者到一線教師,大家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同時通過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征求社會人士、家長與學生的意見,在熱烈的討論中對懲戒教育有更深刻全面的認識。
■ 正確認識“教育懲戒”
教育懲戒對學生可以起到警示、矯正、引導的作用,它可以彌補單一的賞識和表揚的不足,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或缺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同時,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能更好地保障教師權益,優化教育生態。時至今日,無論從教育功能和教育目的上看,還是從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現狀和發展上看,教育懲戒都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失的手段,適當的教育懲戒對基礎教育發展和教育對象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
■ 深刻探究《規則》意蘊
《規則》注重實施教育懲戒的程序正當性,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范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對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作出明確區分,專門對禁止實施的七類不當教育行為作了明確和細化,既能讓教師放心大膽地去教書育人,也給教師懲戒行為規范劃出一道紅線,對學校規范辦學、依法辦學提供了工作規范與指導。教育可用懲戒,但要懲之有法、懲之有度、懲之有理、懲之有效。
■ 懲戒落地實施要有溫度
教育懲戒重點強調“育人屬性”,作為教育人要遵循“育人為本、合法合規、懲罰適當、保障安全”的原則,把握好精神實質,在思想上加強認知,在制度上健全體系,在行動中規范行為,在監督上發揮合育優勢。遵循《規則》,落實校本校紀、校規,引導教師用好“戒尺”,真正發揮懲戒的教育功能。
1.在思想上,加強教師理性認知。
首先應引導教師把握好“適度”的原則。堅持“愛注教育,知行一生”的教育理念,以不傷害學生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作為目的,依據“育人為本、合法合規、懲罰適當及保障安全”等原則,實現最佳的教育懲戒效果。
其次要引導教師樹立“慎用”的原則。對于教師而言并不是依靠懲戒權就能讓學生信服和接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以“教育唯愛與榜樣”為情懷,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不斷提升教育能力,走進學生心中,在懲戒權的支持下得以管理和教育好學生,在情感與理性之愛中陪伴學生成長。
當然在法律法規保障下,倡導教師要站在學生的成長、發展的高度,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對不同學齡段、不同性質的問題采用輕重適度、方式適當的懲戒措施,真正達到會用與巧用。
2.在制度上,建立健全管理體系。
學校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在《規定》的基礎上建立適合本校校情的教育懲戒制度體系,積極創建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代表、家長委員會、法律顧問多方聯動機制,使懲戒制度接地氣、更公開、更具操作性,還要賦予學生、家長參與權和知情權,在設置執行委員會時,還應有法律工作者的介入和社區工作者的參與,將校園懲戒問題透明化,將社會管理滲透到校園生活之中。
3.在行動上,規范教師懲戒行為。
教師在具體實施教育懲戒權時要依規合法、程序正當。面對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也應該隨之改變。西安高新第二學校“名校+”聯合體內有很多學生身處農村,留守兒童與單親家庭數量大,孩子大多缺乏愛與陪伴,針對這類孩子犯錯,要與他們交朋友,走入他們內心,要想方設法與他們同情共振,這樣比懲戒方式更加有效。所以懲戒教育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要根據孩子的心理、家庭等情況,靈活處理,區別對待。在懲戒程序上,必須以書面和表格的形式上報學校主管部門進行評估認定,必要時征得家長同意后才能執行。通過大量過程性資料積累不斷思考與創新方式方法也十分重要。
4.在監督上,發揮家校合育優勢。
十九屆五中全會中習總書記指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在教育懲戒規則的使用上,不能關起門來獨自處理。保證充分的家校合作,保證學生家長的知情權是懲戒前提。要讓家長明白并認可,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通過“社校聯動”“家長學校”“懲戒委員會”的設置,使社會、家長知情并參與懲戒教育全過程。一方面,為學校提供建設性意見,另一方面要監督懲戒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實施,糾正和叫停不當的懲戒措施。同時完善申訴機制,建立由法律顧問、教師、家長與學生代表共同參與的申訴委員會,健全監督機制,暢通申訴渠道,杜絕個別教師濫用懲戒權,損害學生權益,真正實現社會、學校、家庭三者的教育合力。
5.在宣傳上,正確發揮媒體正確輿論導向作用。
教育懲戒的落地需要有合適的“環境土壤”。為了構建良好的教育懲戒生態,可以通過各類媒體,對于教育懲戒進行社會正確引導,對教育懲戒內涵、合法性、必要性、重要性積極宣傳,讓社會及更多的人更好理解教師,理解教育懲戒,營造良好的教育懲戒生態環境,為《規則》順利落地,有效實施奠定基礎。要讓教育懲戒政策落地,除教師外,更需要學生對教師理解,需要家長全力支持,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助力。從立法機構、學校、學生、家長、社區諸方面完善教育懲戒政策環境的缺漏,從而發揮教育懲戒的積極作用。
當然教育懲戒并非萬能,近幾年一些學生的過激行為遠遠超出成年人的理解,因此對一些特殊學生,特殊的校園行為不能只僅僅依靠《規則》,還需要法律介入與制裁,還學校以安全和諧的教育生態環境。
今后學校會通過實踐與總結,不斷推進教育懲戒規范化落地,不斷推進懲戒理念由“零容忍”走向“包容性”,懲戒規則由“粗放式”走向“精細化”,懲戒實施由“隨意性”走向“程序化”,懲戒主體由“政府主導”“學校實施”走向“多元參與”。最終達到讓學校因《規則》和諧美好,讓學生因《規則》健康成長,讓愛與理解真正有保障,讓教育有理性更有溫度。
作者單位:西安市高新第二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