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研究在提出媒體英語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101名榆林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分別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能力方面進行了測試及統計分析,旨在考查媒體英語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用的有效性及產生的教學效益。測試結束后,將所得的數據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統計分析軟件對比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分別在四項基本語言能力上的得分情況。結果表明,經過短期的學習,實驗班學生的認知發展、口語與寫作水平較對照班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兩班閱讀和聽力之間的差異則不明顯。最后,筆者在解釋產生上述現象的基礎上,歸納得出了相應的教學啟示。

[關鍵詞] 媒體英語 教學模式 語言能力測試

課題:2018年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SGH18H415);2019年榆林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課題編號:YLKT19160);2019年榆陽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課題編號:YYGH19082)。

媒體英語的特征及其與英語教學相融合的理論支持

媒體英語題材廣泛,包括中國最新的“時事焦點”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其不僅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而且對于所習得的語言知識點及文化更易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認知語言學的圖式理論為媒體英語應用于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當讀者把自己頭腦中的已有圖式與閱讀語篇中所提供的語言文字信息聯系起來,理解才能夠得以實現。反之,當讀者頭腦中的相關圖式缺失或不足時,語篇內容無法激活讀者的已有圖式,信息點之間無法建立起聯系,從而導致閱讀理解失敗。中國媒體英語與中國讀者的背景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這就降低了閱讀理解的難度,并且熟悉的主題內容讓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容易在實踐中交流應用英語知識。

媒體英語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師生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學生語言知識與所要表達內容文化主題上的欠缺,即學生對相關主題的背景知識和詞匯量的儲備不足,這就導致了在交際過程中,語言編碼轉換的過程受到語言及社會文化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交際失敗。因此,在中國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教師應在充分利用發達的網絡媒體的基礎上,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所熟悉的社會、生活文化現象相融合,收集盡可能多的具有引導性和啟發性的資料,以便學生用熟知的主題練習在課堂中學到的英語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媒體英語教學模式可細化為課前教學內容的有效傳達,課中內化活動的有效引導及課后學習效果的客觀評價。課前自學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總體設計、把握授課流程,確定單元主題;下達課前學習任務單,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媒體上查閱某一主題的相關媒體英語;分析語篇結構并進行詞匯總結,并提出遇到的問題。最后,學生填寫任務報告單并提交。課中內化階段:媒體英語教學應以交流和討論為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自由、充分討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媒體英語。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與匯報課前自主學習成果;通過師生、生生的質疑、對話、討論等方式探究學生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后升華階段:將其作為家庭作業,以此為主題要求學生課下閱讀和收集相關媒體資料,可以引導他們聯系環保主題展開討論,找出更多的原因、危害及解決的辦法,從而擴充他們的相關背景知識,以形成更大的主題圖式和語言知識結構,最后要求學生以課后學習任務單的形式提交給任課教師。

媒體英語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

為了檢驗媒體英語教學模式在實際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在完成了全部教學任務之后,筆者采用現場實驗法,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了測試來考查以媒體英語優化英語教學內容的教學效果。

1.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回答了下述兩個問題:將媒體英語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能否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及認知發展?將媒體英語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語言能力的影響程度有多大?

2.研究對象

通過對學生第一學期英語期末考試成績的分析,選取英語學習成績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的榆林學院非英語專業的土木工程2019級本科1班和2班,分別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隨機確定),兩班人數分別為52人和49人。

3.語言能力測試材料

語言能力測試材料的題型分別由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能力的測試組成。這四項測試均為我們根據“環境污染、環境保護”教學內容中的相關知識點在英語四、六級考試練習題中選取的測試題目。語言能力測試第一部分包括,聽力:選取與環境保護內容相關的十個短對話、三篇長對話、一篇短文理解及短文聽寫,總分為100分。口語:測試題目為五個與環境相關的論述題,由學生隨機抽取,測試者被安排到五個不同的教室,由外語系的五位專業教師進行測試并給出分數,總分為100分。閱讀:筆者選取三篇與環境保護相關的閱讀材料作為閱讀能力測試的題目,總分為100分。寫作:Pollution: An Increasing Concern in China被筆者選為此次寫作能力測試的題目, 總分為100分。測試結束后,將所得的數據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統計分析軟件對比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分別在這四項上的得分情況,以得出的數據為依據回答本次研究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4.實驗過程

筆者講授的是《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 6,Section B:Changes in the Balance of Nature。這是一篇介紹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的文章,筆者用四節課的時間帶領學生學習了課文內容并進行了語言能力測試。在課前備課階段,筆者準備了兩種教學方法和兩份教案:對照班的教案采用傳統的教學流程,沒有使用媒體英語策略來擴充學生的相關詞匯量及相應的認知儲備量;而實驗班的教案則采用媒體英語策略的教學方法。授課時,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都在規定的時間內較好地學完了規定的學習內容。

5.實驗結果分析

測試結束后,將所得的數據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各項測試結果詳見表1和表2。

表1 分組統計結果

表2 獨立樣本檢驗結果

結果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聽力測試的平均成績分別為69.21和67.20,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兩者沒有顯著的差異性(t=.980,p=.330,p>0.05),說明經過本單元的英語媒體教學,與對照班相比,實驗班的聽力水平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實驗班和對照班口語測試的平均成績分別為83.54和65.55,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經過一單元的英語媒體教學之后,相關主題的口語水平測試存在顯著的差異性(t=10.787,p=.000,p<0.05)。由表可知,兩班閱讀測試的平均成績分別為77.17和72.24,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經過一單元的英語媒體教學之后,兩班相關主題的閱讀水平測試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性(t=2.668,p=.009,p>0.05)。最后,結果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寫作測試的平均成績分別為81.02和69.29,由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可知,兩班相關主題的寫作水平測試存在顯著的差異性(t=6.549,p=.000,p<0.05)。

結論及啟示

1.結論

經教學實驗的初步驗證:將媒體英語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及其認知發展。將媒體英語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和寫作水平,緊接著的是閱讀水平,影響最小的是聽力。其中,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口語和寫作水平測試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其原因在于學生經過課前、課中和課后相關主題的學習,實驗班學生在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得到了拓展,即認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與此同時,實驗班學生的相關詞匯量和主題圖式也有了很大的擴充。

媒體英語教學對學生的閱讀和聽力水平影響小(特別是聽力)的原因是由于媒體英語對閱讀和聽力水平的影響不是一單元的學習就能體現出來的,而是應通過較長時間的實驗加以驗證,但為了減少相關變量對實驗的影響,獲得相對精確的數據,本研究還是選擇了通過四節課來進行實驗研究。

2.教學啟示及不足之處

本研究提出的媒體英語教學模式不僅豐富了外語教學理論,而且還通過實證研究為媒體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加客觀、科學的依據。此外,此教學模式對師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師由原來課堂上的主導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輔助者、促進者。教師應在總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教材內容、學生不同特點靈活處理教學流程;在備課時應深入研究相關主題,盡可能全面地為學生提供相關媒體資料;上課時,應與學生合作討論、分析語言及主題知識點,并能借助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手段很好地提高教學活動的效能。課后做好引導、監督學生的自主學習。

對學生而言,其角色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知識探尋者。自主學習及自控力是媒體英語教學模式對學生的主要要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課堂的一大特點在于教師交出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成為了自己學習的掌控者,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學習的進度,然后對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積極主動、自主完成。

盡管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存在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視。首先,實驗時間比較短,只有四節課的時間;其次,語言測試內容比較少,這主要是由于實驗時間和所學語言內容(一個單元)限制造成的。因此,若條件允許,今后將設法延長實驗時間,這樣就可以增加語言知識測試量,也可以檢驗長時間的媒體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聽力和閱讀能力的影響程度。

參考文獻:

[1]楊新亮.大學英語學習與媒體英語自主學習的整合[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5):74-77.

[2]楊新亮,孟凡韶.媒體英語認知教學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3]仇慧,趙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選修課程中的實施策略[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59-161.

[4]范琳,劉振前.從情感緯度上優化大學英語教材內容的實驗研究——運用心理匹配策略和發掘情感策略[J].外語教學,2005(6):57-62.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榆林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