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提出的重大戰略規劃,惠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絲綢之路”沿線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是新時期我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大戰略布局。“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國際化人才,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在培養國際化人才方面責無旁貸。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抓住“一帶一路”契機,結合自身實際,探索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國際化發展方向,努力提高辦學水平,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 民辦高校 國際化辦學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西安市2020年度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視域下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本科教育國際化發展問題和對策研究》(項目編號:ZX127)。

引 言

“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提升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帶動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辦學水平。近年來,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在國際化教學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包括跨文化學科課程增加、中外學生交流人數增加、雙語課程體系完善等。雖然國際化辦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不足,如國際化辦學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國際視野人才培養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以及缺乏教學特色等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國際化教學開展現狀

截至2019年底,陜西省共有應用型民辦高校18所,基本上都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在本科階段設置了國際化課程,同時選派品學兼優的學生到國外合作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增加了國際留學生數量。在具體實施上,有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和中外交流互訪模式兩種。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以西安外事學院為例,學校擁有我國西部最大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設置了國際合作學院,專門負責國際交流,開設了中加國際班、中韓國際班、中歐國際班、中美國際班、中泰國際班等本科階段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例如中泰國際班,開設“1+3”本科班,具體課程包括商科通識課程與國際語言課程,旨在培養具有寬口徑商科思維和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人才。中加國際班,開設了“2+2”國際班,主要學習旅游管理、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為跨國旅游企業輸送人才,學生畢業以后可以直接通過“校企合作”機制到合作企業實習,優異者可直接簽訂就業合同。中美國際班,學校積極利用美國合作院校的課程資源儲備,開設了工商企業管理、供應鏈管理、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等課程,學生可以接觸到相關學科最前沿的知識成果,畢業后在國內就業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中韓合作班,由于韓國在校留學生人數較多,除了日常的國際課程之外,學校還積極組織跨文化交際活動,鼓勵我國學生與韓國留學生一起舉辦文化交流活動,積極為學生提供國際交流環境,提高本科國際化辦學質量和水平。

中外交流互訪模式,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學校開設了公派項目和對外賽事兩個國際化辦學板塊。公派項目包括選派中國學生赴外游學,例如組織學生赴匈牙利短期交流、進行專科升本科項目、赴捷克進行對外漢語實習,以及到國外孔子學院交流學習等。對外賽事包括參加高校聯合舉辦的外語競賽、APEC未來之聲選拔活動等。西安翻譯學院積極開展留學項目,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文化藝術大學開展中俄文化主題游學、與東亞大學開展冬令營活動、與泰國博仁大學組織交流游學項目,以及與德國歐福大學舉辦交流活動等。

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國際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育模式同質化

目前,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普遍開展了國際化教育,建立了相應的課程體系,但是各高校開展國際化的本科教育模式存在同質化的問題,未能充分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影響了國際化人才培養多樣性目標的實現。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上缺乏對民辦高校國際化辦學的指導,特別是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只有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的實操性細則。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提出要提供人才支撐,培養大批共建“一帶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線各國實現政策互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行動》指出了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但是對具體的落實方法、高校應采取的教育模式則未有提及。民辦高校的國際化辦學探索主要圍繞傳統的中外交流、互派留學生、“2+2”或“1+3”合作等項目開展,相互之間差異不大,路徑基本一致,辦學特色未有充分體現。

2.資金投入缺乏必要保障

教育事業需要強大的資金保障。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資金投入缺乏必要的保障機制,相關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財政撥款,以高校的身份獲得政府預算內的教育經費;二是學校自籌,主要是社會捐款、校友捐款等,基本能滿足民辦高校國際化教學使用。但從省際對比來看,陜西每年的教育經費投入與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學校自籌上,社會捐款不多,主要來自有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校友捐款占比極低。另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在教育經費上的投入保障能力有限,有時我國外派留學生,受對方學校資金不足等實際條件限制,還需要我方承擔資金費用,這就會反過來壓縮辦學資金。因此,資金投入缺少保障,是當前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國際化辦學的又一障礙。

3.學科設置不均衡

“一帶一路”需要擁有復合型知識背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人才。當前,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在國際化辦學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國外知名院校聯合開辦了工商管理、財務會計、金融等專業的合作課程,讓學生獲得了更豐富的知識。但是,目前的學科設置類型、數量與“一帶一路”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民辦高校與公立高校相比,具有一定的“逐利性”,市場化程度高,在人才培養的專業方向上容易被市場所左右。二是陜西的高校以理工科見長,民辦高校無論是在辦學資源,還是在教學積淀上都無法撼動公立高校,因此只能向工商管理、財務會計等專業發展。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有限,基礎學科發展薄弱,無法與陜西高校對接,共同推進基礎學科的國際化辦學。由于學科設置不夠完善,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的國際化辦學未能很好地契合“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削弱了國際化辦學效果,是當前該類學校國際化辦學存在的又一問題。

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提升國際化教學的對策

1.教學要突出辦學特色

通過前文分析,當前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國際化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教育模式同質化。下一階段,民辦高校要加強教學模式的差異化打造,具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要突出辦學特色。民辦高校可以選擇以某一個專業方向作為品牌建設的抓手,例如翻譯學院可以考慮重點加強翻譯專業人才培養,職教學院可以考慮加強實操性的職業技能培養。通過突出辦學特色,打造品牌優勢,以爭取在眾多同類型的民辦高校中突圍,推動學校國際化教學的進一步發展。二是教學模式要突出辦學特色。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的區別之一就是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更側重于實操性,學生進入社會以后更多地會選擇一線崗位。“一帶一路”對人才的實操能力有較高要求,這一點正是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天然優勢。因此,民辦高校應當揚長避短,加強對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彰顯國際化辦學優勢。

2.完善資金保障機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充足而必要的資金投入,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下一階段,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要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具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積極了解國家、陜西省、所在地級市關于支持民辦教育國際化教學的政策文件,努力爭取政府補助,特別是在留學項目、交流項目,以及外聘外國專家來華教學方面的資金項目,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二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特別是加大與“一帶一路”具有相關業務的企業合作。有條件的民辦院校還可以考慮達成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的需求和發展“量身定做”相關專業人才,企業以贊助的方式補貼國際交流與教學的部分成本,以滿足民辦高校國際化教學的資金需求,實現校企共贏。

3.加強“一帶一路”相關學科建設

“一帶一路”對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語言人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數量多,文化背景差異大,語言種類超過數十種,語言是交流的基礎,因此語言類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二是法律人才,特別是國際法方面的人才,對于“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和我國企業權益的維護至關重要。三是基建人才,“一帶一路”沿線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而且我國也逐漸在沿線地區密集地進行項目布局,例如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口及卡西姆港建設項目等,這些大型項目對基建人才的需求很大。四是信息技術人才,目前世界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誰能搶占信息技術的高地,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奪得先機,信息技術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和重要工具,也是依托“一帶一路”而產生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主要技術載體。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應當緊緊抓住上述幾類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專業的國際化教學,在現有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結 語

“一帶一路”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挑戰。陜西作為我國教育大省和民辦教育重地,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就應用型民辦高校來說,國際化教學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教育模式同質化、資金投入缺乏必要保障和學科設置不均衡等,對此,各校可以通過突出辦學特色、完善資金保障機制和加強“一帶一路”相關學科建設等加以改進。國際化教學是陜西省應用型民辦高校未來的教育方向,值得相關部門重視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車馳.“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民辦高校的國際化辦學實踐——以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為例[J].南方農機,2018(24):203-206.

[2]代紅兵,段硯,莊桂花.“一帶一路”建設中加快云南國門大學國際化辦學的理論思考[J].普洱學院學報,2018(5):1-4.

[3]楊紅英,林麗.論“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高校國際化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2):212-217.

[4]張登云.“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下江西高校國際化辦學現狀分析——以江西財經大學國際化辦學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7):243-244.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