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促進轉崗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068。


“幼兒園轉崗教師”這一稱謂是現實的需求與政策結合的產物,是為了解決中小學富余教師的再就業問題以及有效緩解當前幼兒園師資匱乏的現狀而采取的應急措施。

目前,對轉崗教師的內涵主要是從政策方面來解讀的。這一術語源自“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隨后教育部決定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轉崗教師分為兩類:一類是中小學富余教師,包括學前教育專業和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他們是已經從事過教育的教師,有過工作經歷的教師,由于中小學布局調整后出現的富余教師;另一類是非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他們是剛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而本研究中的轉崗教師專指在農村地區從中小學轉入幼兒園工作的富余教師,而不是非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畢業生。

近幾年為了解決幼兒園教師缺口較大的問題,大量轉崗教師出現,使得探索促進幼兒園轉崗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顯得極為重要。

一、幼兒園轉崗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困境

我們對幼兒園轉崗教師現狀展開了問卷調查,為課題研究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為了調查工作的方便和節約人力、物力,我們將本次調查對象的取樣范圍限定在本園35名教師及第三幼兒園25名教師中。我們共發放“幼兒園轉崗教師現狀調查表”60份,回收58份。針對轉崗教師反饋的意見與建議,我們對課題研究中的有關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和調整,這一舉措增強了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了我們對課題研究方向的正確把握。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阻礙轉崗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轉崗教師從事幼兒教育時間不長,經驗不足。

2.轉崗教師專業知識缺乏,教育觀念有待提升,對幼兒教育的認識不到位。

3.轉崗教師家庭、工作壓力大,自我學習的條件和時間受限。

4.轉崗教師中有很大一部分安于現狀,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差。

5.轉崗教師所參加的轉崗培訓較少。

6.轉崗教師組織活動的靈活性差,由于缺乏策略,會嚴格控制課堂紀律,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并且缺乏幼兒教育的職業技能。

7.轉崗教師沒有意識到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大部分沒有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

8.轉崗教師中的大多數人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沒有明確的目標與規劃,在專業成長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幼兒園轉崗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路徑探析

1.完善培訓體系,提升培訓質量。

鑒于培訓體系不完善、培訓質量不高是導致幼兒園轉崗教師專業化滯后的直接原因,政府與幼兒園自身應自上而下完善幼兒教師培訓體系,提升培訓質量。政府加強宣傳,加強對幼兒園轉崗教師專業能力培養方面的資金支持,并制定職業化與專業化的培訓標準,加強對幼兒園專業培訓進展的監督,由此構建完備的培訓體系。幼兒園本身也應提升重視程度,可以聘請專門培訓教師對于本園幼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晦澀難懂的科學理論與基礎概念,從認識論上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而落實到方法論的實踐中。例如,對于幼兒園教師如何開展涂鴉教學活動進行培訓,使幼兒園美術教師認識到在進行幼兒涂鴉指導時應回歸主體地位,肯定幼兒想象,一方面不要設置太多的限制,不要給幼兒設定太多的涂鴉規則,而要充分肯定其自主想象力與主體創造力。某些美術教師在教學之前會告訴幼兒:小草是綠色的,花朵是紅色的。這也就導致幼兒對于繪畫形成了固有觀念。其實,在幼兒的小世界里,小草不一定是綠色的,花朵也不一定是紅色的,此時教師要回歸幼兒的主體地位,肯定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激發幼兒創造的自主性,而不是教師主導一切。

幼兒教師的培訓方式有很多種。首先是專家培訓,為了引導幼兒園轉崗教師學習最先進的教育理論,幼兒園會定期組織教師聆聽專家學者的講座,為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指明方向,理清思路。其次是專題培訓,為了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及滿足教師的內在發展需要,根據當今和未來教育的特點,幼兒園會以某一內容為主題展開培訓,如信息技術培訓、小課題研究培訓等,以此促進教師夯實基礎、提升能力。再次是沙龍培訓,即幼兒園管理者會給教師一些專題,教師圍繞這些專題收集相關材料,集中交流,互補提高。最后是課題培訓,將教科研課題作為培訓基點,使幼兒教師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學為基礎,在課題的選擇、設計、研究和結題的一系列活動過程中,主動參與課題研究的培訓,不斷提高在教育教學中開展科研活動的興趣和能力。

2.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身專業成長。

“受光于隙見一床,受光于牖見室央,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對于幼兒而言,教師就是照亮歲月的光,是傳授知識的教書人,也是培育品德的大先生,是前行道路上貼心的引路人,也是成長路途中踏實的保護者。每一位幼師都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擺正自身地位,不可以懈怠與守舊,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在專業知識方面,要認真學習,不斷鉆研,開拓創新,學習專業基礎知識,提升專業技能,承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化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管理,在借鑒同行優秀經驗的同時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以幼兒園音樂律動教學為例,幼兒教師要懂得教學創新,注重從幼兒的內心需求出發,依據幼兒的情感表達需求,選擇其真正感興趣的音樂門類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選擇幾首教學曲目以及適宜的教學方式,然后詢問幼兒意見,提升幼兒的音樂課堂體驗效果,提升教學效率。在教育管理方面,幼兒教師要甘為人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心陪伴。幼兒教師不是“看孩子”的保姆,而是陪伴、教育孩子的領路人,為此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并落實于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以行動促進自己的專業化成長。

3.成立名師工作室,提供專門場所。

目前,很多幼兒教師的專業化培訓缺乏專門場所與團隊。為此,許多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都建有名師工作室,意圖以名師帶動幼兒園教師隊伍成長。實踐證明,名師工作室的成立確實充分發揮了名師的示范、輻射和指導作用,實現了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的目的,培養了一批師德高尚、造詣深厚、業務精湛的幼兒教師。首先,名師工作室要針對工作室內的全體成員展開具體的工作指導和理論培訓,要提升工作室內每一位一線教師的意識,使其認識到自己身處名師工作室內就具有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的目標,就需要承擔帶動其他教師提升專業化素養的職責,由此提升責任意識和義務意識,主動積極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培訓活動。其次,名師工作室要針對工作室內的成員,構建一套評價和監督機制,對于參與培訓積極的教師應給予一定的榮譽稱號與物質獎勵,對于消極懈怠的工作室成員應給予一定的處分和指導糾正,由此切實提升工作室成員的名師意識與責任意識,積極參加培訓,提升培訓效益。最后,名師工作室開展培訓必須要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實事求是,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有不一樣的專業化成長方向與專業化培訓需求,每一位普通教師也都希望名師工作室為其帶去不一樣的培訓內容,滿足自身多樣化的培訓需要。為此,名師工作室首先要考慮工作室內部成員的具體需求,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崗位教師的工作側重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訓。例如,不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具有不同的教學重點,也就有不同的教學難點,存在不同的教學問題,需要不同的教學指導。名師工作室便要主動收集教學問題,提供多樣化教學指導。同時,也要重視工作室成員對接的其他普通教師的專業化技能提升需求,滿足那些依靠工作室培訓以提升自我的教師的需要,真正通過多樣化的培訓內容來提升培訓的時效性和高效性。

近年來,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重要問題。我們想通過開展《促進轉崗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的研究,使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努力加強自身的學習,也為幼兒園轉崗教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服務,為其專業的發展提供有利保障,促進其專業素質全面發展,使教育管理實實在在地為孩子、為教師和幼兒園的發展服務,從而有效促進辦園水平和辦園質量的提高。

作者單位 甘肅省通渭縣第五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