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教學實踐
作者:張 鑫 韓志霞
發布時間:2021-03-26 10:51:3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應該具備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要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傾聽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是教師開展教學互動的前提。傾聽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還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和傾聽習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采取了以下四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于傾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想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傾聽。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比較乏味,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除了采用故事法、游戲法、表演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外,還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例如,講授圓與圓的位置關系一課時,筆者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了日全食的過程,讓學生根據觀察結果自主探究“兩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系,以及連心線的性質”。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回答出“相離、相交、相切”這三種關系,但他們不太理解“相離中包括外離和內含,相切中包括外切與內切”的意義。為此,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了探究。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并將討論內容進行整合之后,才能講清楚自己的觀點,才能使自己的答案趨于完善。這樣一來,他們的傾聽能力和習慣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他們也能夠很快探究出兩圓之間的位置關系,以及連心線的性質。
二、榜樣示范,鼓勵學生傾聽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身作則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學生發言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傾聽別人的意見。
1.耐心傾聽
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無論他的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要耐心,專注傾聽學生的回答,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更不能輕易地打斷學生的發言,這是對學生最起碼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鼓舞,有利于班級民主氛圍的形成,能夠促使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2.善于傾聽
傾聽既是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又是彼此間的情感傳遞。因此,教師不但要耐心傾聽,還要善于傾聽。例如,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不時給予學生一個親切的微笑或投以一個期待的目光。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師生間的交流。
三、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傾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傾聽,還要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筆者除了不斷探究之外,還非常注重從報刊及網絡中了解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例如,某媒體介紹的“在合作中學會傾聽”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生性格多樣化的特點,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傾聽。了解了這個方法后,筆者將其與教學實際進行科學有效的結合,不僅培養了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還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其他同學意見的習慣。通過課堂檢驗,這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網絡中介紹的“復述與轉述、猜想與補白”,以及“專心、耐心、細心、虛心、用心”傾聽五心法,都是值得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和借鑒的好方法。
四、恰當評價,促進學生傾聽
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恰當的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為此,筆者制訂了以激勵為主的評價制度,具體方法如下。
1.舉辦傾聽交流會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舉辦傾聽交流會,組織學生談體會、說感受,讓學生充分享受認真傾聽帶來的好處和快樂,從而認識傾聽的重要性。
2.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在課堂教學和小組活動中的傾聽態度、表現及收獲,采取多樣的評價方式,如自我評、小組評、全班評、老師評等,分別評出優秀、良好、進步等獎次。
3.加強宣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校園櫥窗、廣播、網站等,為學生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善于傾聽的好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習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思考、實踐和探索,使學生真正領會傾聽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聞韶小學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淄江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