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預習是學生個性化、主體化的認知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順暢聽課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有積極促進作用,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但語文預習現狀卻不容樂觀,不得要領而胡亂預習的現象屢見不鮮,亟需改善。那么,初中語文教師該怎樣進行預習方法指導呢?

一、教授方法,引導學生具體預習

方法不合理是預習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師必須要立足學情,深入研究具體可行的預習方法,引導學生科學預習,使其從無目的、表面化預習轉為具體化、精致化預習。在具體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一是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要“得法”,即要求學生按照具體的方法和步驟展開預習,避免蜻蜓點水式的膚淺預習;二是在個人預習的基礎上,組織小組預習,在交流討論中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例如,在預習《背影》時,我引領學生用“五步走”來預習。第一步:圈生字,即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將生字圈出來,了解其音、形、義;第二步:標詞語,即將重點詞語用特殊符號標記出來,仔細揣摩其內涵,通過替換、刪減等方式來品味作者用詞的奧妙;第三步:畫句子,即將文采斐然、含義雋永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鑒賞其好在哪里;第四步:寫評價,即你對文中父親的愛是怎樣理解的,你有哪些感想,將自己內心的話寫出來;第五步:做好摘抄,就是將自己認可的好詞好句摘抄在筆記本上,以便隨時翻閱。做完這五步工作后,再組織小組預習,將個人自主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如“父親的操勞有很多面,為什么作者最不能忘懷的是父親的背影?只是買橘子這樣一件小事,作者為什么會多次流淚”等,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最終得到滿意的答案。

二、轉變心態,促使學生積極預習

心態不積極是預習效率低下的另一主要原因。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要注重分析學生的預習心態,了解學生在想什么、為什么這樣想,找到根源、對癥下藥,轉變他們懈怠、抵觸的消極心態,使他們以積極自信的狀態去預習。為此,我主要從兩方面抓起:一是培養自信、激發興趣,即對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的各種良好表現給予表揚,如對學生圈畫出的生字和重點詞語表示肯定,對學生的個性解讀進行表揚,“你的想法很獨特,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心路歷程嗎”等,肯定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讓學生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自然產生“繼續努力,爭取下次還得到老師表揚”等積極心態。長此以往,自信有了,學習興趣自然生成,預習的積極性就會愈發高漲;二是肯定質疑、引導探索,首先要對學生的提問給予肯定,因為不論是多么簡單的問題,都是學生自主思考分析的結果,只有真正用心思索了,才能提出問題,因而教師要用激勵性語言來肯定他們的思考過程,如“這個問題很有想法,你是怎樣想到的?你這個問題恰好是老師想要問的”等,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然后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自然而然產生積極預習的動力。

三、強化評價,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提升預習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正所謂“好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和學習習慣,使其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此,語文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兩項工作:一是不定時檢查,即不限定時間、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摸底”,既能督促學生不松懈,也能促使學生形成預習習慣。具體來說,不定時檢查的方式有很多,或是抽查,即隨機檢查一部分學生的預習情況;或是匯報,即選出一個小組給全班匯報預習成果;或是參與,即教師親自參與小組預習,聽一聽組員們是怎樣預習的;或是考查,即安排一篇文章讓學生自主預習,以考試的方式來考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只有教師強力監督,才能使學生越來越自律,才能為預習習慣的養成創造條件。二是強化評價,即對預習教學形成多元化評價機制,一方面要多角度評價,讓學生、家長都參與進來,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家長的輔助評價以及教師的針對性評價相互配合,形成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能夠更好地督促學生;另一方面要科學評價,既要讓評價語言正面積極、有的放矢,又要使評價重點放在學習過程上,注重學生個人的發展與成長,在鼓勵與肯定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總之,高效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的必要路徑。初中語文教師要仔細分析學生實際學情,從預習方法、預習心態、預習評價三方面著手,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掌握方法、形成習慣,切實提高預習效率。

作者單位 甘肅省秦安縣隴城鎮張溝附中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