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材中涉及的知識相對龐雜,而且時空跨度比較大,既有中國史,也有世界史;既有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歷史發展進程和大事件,也有具體事件發展的具體細節。如此龐雜的內容,給初中生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了較大的困擾。因為各類歷史事件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是學生未曾親歷過的,在理解掌握方面難免有障礙。影視作品的運用則可以突破時空的界限,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

一、擇優選用,做好影視作品內容的審核把關

隨著近年來國家廣電事業的發展和文化產業的改革,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譬如《天下糧倉》《歷史的天空》《三國演義》等經典影視劇作品以及各類與歷史文化密切相關的科學探索專題片、歷史人物傳記專題片等,都對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有極好的輔助參考價值。因為此類影視劇作品和電視節目都是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經過專業人士編劇制作、編輯整理而成的,從服裝道具到語言文字,再到歷史背景、環境、事件經過、人物塑造各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科學研究價值。

但同時歷史教師也要看到,并不是每一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作品都適合作為教材資料來播放。比如,有些影視劇作品是刻意虛構而成的,帶有較強的娛樂屬性,甚至帶有科幻玄幻成分,這類影視劇虛構編造的情節較多,存在不同程度歪曲歷史的情況。因此,歷史教師在選擇影視題材素材的時候必須嚴格做好內容把關,選擇高質量的影視作品作為教學輔助。

二、深化主題,透徹領會影視作品中的歷史觀

武則天在墓前立無字碑,用意“功過自有后人評”。其實,歷史課程就是一個引導學生回顧歷史、了解歷史真相,同時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進行評價的過程。所以,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觀看影視作品的時候,一定不能僅僅局限于視覺上的體驗,而是要將視聽感受和課本內容相結合,并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評價、去建立自己的歷史觀。比如,2005年開播的電視劇《長征》,這部劇開播以后引起了廣大觀眾的熱烈反響。它以紅軍長征時期的歷史事件、真實資料為原型,生動地展現了紅軍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宏偉夢想而披荊斬棘、備嘗艱辛的故事。在這部作品中,歷史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劇中人物角色、劇情故事中的精華,讓學生去體會、領會當時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以及頭頂轟炸機、隨時都有可能犧牲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歷史教師既要讓學生看到毛主席等領袖的豪情壯志,又要讓他們看到普通紅軍士兵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互親互愛的優良傳統,同時也要看到當時國家形勢的嚴峻,看到敵人的窮兇極惡和戰爭的殘酷,讓學生意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并培養學生形成崇高的革命理想,養成良好的個性心態,指引學生在學習中國近代史、革命史的過程中形成濃厚的愛國精神氣質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三、邊看邊學,讓影視作品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

在歷史課堂上適當播放影視劇作品,對改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都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面對浩如煙海的影視作品,歷史教師在播放視頻內容的時候必須要做到少而精。要根據課堂內容精心節選一小段視頻進行播放,并在播放過程中帶動學生一起去研究、思考,而不是讓大家看過就完事。

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歷史課本《貞觀之治》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影視劇作品《貞觀長歌》中的劇集進行課堂播放和講解。比如,在第76集中唐王李世民決定廢除太子,開國功勛魏征垂死之際還在寫奏章想要勸說皇帝,后來病亡身死,李世民悲痛欲絕。在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討論李世民或者魏征的性格和人物角色,帶領大家去體會君王、大臣的人生歷程與想法。要將討論劇情的環節和討論課本內容的環節相結合,讓大家從中感受到一個王朝的興衰、一段歷史的更迭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身處其中的人物的心境狀態,從而能夠由己及人地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產生影響。

除了觀看作品,引發討論之外,教師還可以從網上搜集一些關于影視劇的評價,比如觀后感、知名影評人的評價等。因為這些影評、劇評往往是歷史功底深厚的研究人員、文化大師、知名學者精華理論與觀點的詮釋,對學生同樣有非常好的啟發意義。要讓學生在看影視作品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活躍思想、獲得啟發、受到教育和熏陶,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素養和學習習慣。

當前國內外各種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數量龐大,其中不乏精品,是對歷史事件、歷史環境等的很好的還原和再現。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類影視作品的優點,并充分利用影視作品輔助進行歷史教學,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良好歷史素養的培養。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第五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