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閱讀又分為精讀、泛讀,相較于泛讀而言,精讀更加注重對文本內容深層次的理解和學習,在這個過程當中能體會文本內容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精讀關系到學生語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優化,因此教師要注重精讀課文的教學。

如何讓精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更大價值?筆者認為應從精讀教學的備課入手,采取富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逐一提高精讀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在備課階段還要注重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的深入探究。本文以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刷子李》為案例,深入探究了精讀課文的備課要點。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意味著較長時間的投入,然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要想實現在有效時間內文本內容能夠達到更好的精讀效果,第一步就應該基于文本精讀內容做出取舍,明確精讀教學的目的,這一過程中要將語文課程標準、年級要求、單元目標、教材內容等綜合起來加以考慮,這一過程是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將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都加以考慮的過程,更是實現了文本特點、文本當中所涵蓋的人文特點加以選擇的過程。將精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按照相關的順序排列,不難發現,與精讀教學課程相關的教學目標多種多樣,此時,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我們就要明確《刷子李》教學目標主要有哪些,且精讀課程當中教學目標的重難點又是什么,具體而言,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以及自身情況等來確定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通過課堂精讀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如何刻畫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將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1.積累課文生字詞。2.領悟刷子李這一人物形象。3.學習文本當中通過細節的刻畫來凸顯人物形象的方法。其中教學重點目標在第三點。而如果教師想要通過《刷子李》這篇課文的學習實現學生閱讀量的積累,那么就應將課堂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兩點:1.讀通課文,感受刷子李這一人物形象。2.對比閱讀,實現閱讀量的進一步拓展和閱讀積累,主要是閱讀文學作品《俗人奇事》。教學重點目標是第二點。而如果教師想通過《刷子李》的教學,培養學生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1.積累課文生字詞。2.領悟刷子李這一人物形象。3.注重對文本的細節進行分析,且加以鑒賞。教學重點目標是第三點。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在課堂中做出怎樣的教學目標取舍,教學目標都應該符合課程標準,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脫綱掉本的情況。

二、精讀課文的教學設計要點

精讀教學目標明確之后,教師應該注重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使精讀教學中的藝術感和美感都充分展現出來,突出教學的重點,明確教學的核心。以《刷子李》的教學為案例,精讀教學的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1.積累理解生字詞。2.領悟刷子李這一人物形象。3.分析細節描寫的功能且對其加以鑒賞。基于以上三個教學目標,自然而然也就可以將教學環節分為以下三大模塊:

模塊一:積累詞語,初步認識刷子李的絕活;

模塊二:理解主旨,感悟刷子李的絕活;

模塊三:運用方法,鑒賞刷子李的絕活。

通過以上三個教學模塊的設計和運用,可以達到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方便學生展開記憶,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方法。更為關鍵的一點,教師可以將自身的時間更多地運用于收集學生的反饋消息,且根據學生的反饋來調整和優化教學設計,以此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確定了精讀教學的整體大框架之后,我們可以基于教學的中心模塊,針對學生提出更為精確有效的核心教學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該篇課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模塊都可以設計一兩個主要問題,明確教學的重點,避免其他問題影響教學節奏。

對模塊一而言,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什么叫絕活?

對模塊二而言,可以設置問題:刷子李是個怎樣的人?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對模塊三而言,可以設計這一問題:如何尋找課文細節?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問題的設計,有利于推動教學步驟,并引發學生的思考,且教學的內容也從易到難,逐一深入。

三、精讀課文的教學步驟

基于以上分析,對于《刷子李》這篇課文的具體教學步驟主要分為四個環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初讀課文,領悟思想、精讀課文,分析情感、品讀精彩,練筆仿寫。以下對此展開詳細分析。

1.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剛進入課堂時,教師可以直接展示課題,并引導學生集體朗讀課題,并對這一問題加以討論:從課題當中不難發現刷子李是一位粉刷師傅,那是不是生活當中每一位手藝人都可以以這種方式稱呼呢?比如,理發的張師傅叫剃頭張,木工王師傅叫木匠王等,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使用“因為……所以……”這一句型。緊接著,教師可以介紹《刷子李》作者馮驥才的生平事跡和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

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主要為:直奔主題。學生在接觸該篇課文的第一時間就能夠了解對現實生活當中手藝人的有趣稱呼,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因為……所以……”句型,并說出自己為什么要稱呼“他”為刷子李的理解,這樣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初讀課文,領悟思想。

對于初讀課文這一部分的設計,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部分著手:

首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自由閱讀文本,并思考你對文中的“刷子李”是一個什么印象?

其次,檢查學生文本閱讀情況,指導學生正確閱讀理解生字詞。

第三,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并概括刷子李的形象。

第四,教師總結。

該部分的設計意圖如下:該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學生通過對主要問題的分析,可以抓住課文的主旨,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也應該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文本閱讀中的趣味性,從而實現閱讀興趣提高的同時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精讀課文,分析情感。

精讀課文該部分的教學步驟,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默讀課文,尤其是其中的四、五、六自然段,重點圈出文中表示刷子李技藝高超的詞句。

第二,精心分析以上詞句,并細細體會,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組織學生之間交流討論有關于刷子李技藝高超的詞語,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況。

第四,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和感受。首先,引導學生展開多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作者突出刷子李技藝高超的寫作手法有初步的理解,基于學生交流分享的基礎之上圈出以上句子,包括“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其次,引導學生之間展開深入交流,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刷子李的動作熟練展開重點指導。再次,組織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上句子,包括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等。然后,教師設置如下問題:課文當中所講述的刷子李技藝高超,重點描寫的卻是刷子李是如何刷墻的,為什么作者要花筆墨寫刷子李的黑衣服呢?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主要針對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匯,例如,必穿、果然、居然……最后,引導學生重點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即從半信半疑到不信,最后到深信不疑。

該環節的教學設計意圖是:通過精讀為學生后面的仿寫打下基礎,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作者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從而領悟其寫作手法,在加深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寫作能力。

4.品讀精彩,練筆仿寫。

最后環節是品讀精彩,練筆仿寫。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

第一,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當中描寫刷子李的精彩段落和句子。

第二,教師加以總結:文學作品當中對于人物的描寫,往往是通過細節之處的描繪,從而突出該人物形象的特征,并在黑板上寫明“細節描寫”。

第三,對文章結構的整體分析,即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當中對刷子李側面和正面的描寫方法。

第四,布置仿寫任務。即組織學生觀察身邊具有某項專長的人,模仿課文的寫作手法,突出他的技藝高超主要是體現在哪里,且加以提示:注重對人物的細節描寫。

第五,對學生的作品加以點評,并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分享。

第六,推薦學生閱讀書籍《俗人奇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在于以下方面:首先,經過了前面的閱讀交流之后,學生領悟到了文本的寫作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學會了從細微之處突出人物形象和特點的寫作方法。其次,通過拓展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拓寬閱讀視野,引發學生展開更多的思考,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

對于文本內容展開精讀,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另一方面能夠在精讀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精讀教學的備課優劣直接決定著學生從文本精讀過程中收獲的多少。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張家砭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