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明確提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小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班主任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與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德育能力

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負責人,承擔的責任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方面,還包括學生的生活方面。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才能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第一,教師要愛護學生,關心學生,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認真對待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讓學生充分感受班主任和班級的溫暖。班主任的工作尤為重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班主任在給予學生關愛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第二,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心智不夠成熟,班主任盡量不要過于嚴厲地管教,要耐心地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第三,受某些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性格較為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出現某些性格或心理缺陷。因此,在日常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要仔細觀察這些學生的舉動,發現異常要認真分析導致學生情緒不佳的原因,還要與家長多溝通、多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要采取最為合適的、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

教育是對學生“心”的教育,“以心為本”是教育的本質,更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要從學生的心理入手,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開展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這既能夠保障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又能夠使班主任得到學生的認可。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兩個措施。一是要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班會,調整學生的心態,讓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或者寫出來。二是根據學生的語言描述,深入地分析、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學生習慣的養成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他們年齡較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這些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班主任盡量不要呵斥,因為這種強迫式教學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班主任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組織一些成語接龍的智力游戲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在課堂上盡量多地為學生拓展一些課外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德育工作的開展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定期為學生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游戲或活動為載體,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通過活動既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還能夠形成良好集體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獨立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小學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積極改進工作方法,要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為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沂河源學校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