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課題之名 赴繪本之約
——“基于繪本解讀的小學語文教師自主性專業成長行動研究”研修心得
作者:何雪艷
發布時間:2021-03-25 15:23: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20年初,我有幸參加了陜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馮愛虎老師工作坊的學習,在半年的時間里,馮老師以省級課題“基于繪本解讀的小學語文教師自主性專業成長行動研究”為抓手,帶領工作坊成員開展了繪本解讀、繪本微課堂、繪本研修交流、原創繪本童話編撰、繪本送教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參與中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經過半年的努力,我對繪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走進繪本,叩問“文圖”奧秘
在進入工作坊之前,對于繪本我只是粗淺地認為,繪本是小時候自己喜歡閱讀的連環畫而已。但是在閱讀了《繪本的魔力》《如何給孩子讀繪本》《共讀繪本的一年》等相關書籍之后,我明白了繪本和連環畫、漫畫以及插畫書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繪本是通過富有邏輯的圖畫來表述情感的,是通過精彩的語言和圖畫來具體呈現的。著名兒童作家松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中提到:繪本不單單是“文”+“圖”,更是“文”ד圖”。他強調繪本中圖的畫法、風格要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文圖”是相互協調的關系,也就是說它們的結合具有互相補充、映照甚至反襯的關系。繪本圖文并茂的形式,正是開啟兒童閱讀興趣的金鑰匙。
二、巧玩繪本,共享閱讀樂趣
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和核心,也是教師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2020年4月至8月期間,工作坊相繼開展了“繪本帶你春日行”“圖文合奏,和孩子一起玩繪本”“走進經典繪本共話大師創作精髓”三次線上讀書交流活動,在聆聽了專家們的講座后,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繪本,并掌握了一些閱讀、解讀繪本的技巧,明白了讀繪本要練習讀圖的能力,看細節、重感受、多聯想、少講解。
三、解讀繪本,提高專業能力
繪本解讀是教師從作者視角、學生視角、教師視角體會作者的情感、揣測兒童的需求,并尋找教師、作者、學生三者之間對話的“交會點”,以實現繪本教學的最高價值。課題組以“基于繪本解讀的小學語文教師自主性專業成長行動研究”為目標,在2020年暑假期間大家共讀宮西達也、瑪西婭·布朗等繪本大師的系列圖書共67部,從內容解讀、圖畫解讀、語言解讀、主題解讀這四個維度共同解讀,共同成長。
宮西達也的繪本作品《遇到你,真好》中的棘龍寶寶用他的機智和聰明拉近了與霸王龍的距離,隨后用真誠的語言溫暖著霸王龍,最終得到了霸王龍的關愛。這正如小朋友在班里交朋友一樣,只要彼此互相關愛、真誠以待,總會出現溫暖的畫面。
隨著解讀的繪本越來越多,我對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越來越豐富,每一次解讀一部繪本我都要讀上數十遍,查閱很多資料,這些都是一個再學習和再思考的過程;每一次寫下的文字和詞語會改變我的一些感受和心情,以及我對教育的理解和態度。
四、設計繪本,感悟獨特魅力
讓繪本進入課堂,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的互相補充、融合、共進,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基于這個想法,我開始嘗試設計繪本,將繪本引入課堂的第一部是《蘇菲生氣了》,這部繪本講述了蘇菲和姐姐爭著玩玩具,從生氣到氣消的復雜心理過程。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發現學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居家學習之后,情緒上有些變化,我想《蘇菲生氣了》不正是一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嗎?于是,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制作繪本微課,通過講述繪本的形式,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緩解壓力,調整情緒。于是,當我再次解讀《蘇菲生氣了》時,查找了有關繪本教學設計的案例,結合課程標準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了精心設計、撰寫腳本、錄制微課。當把微課推送到課題組公眾號和學校的課程平臺時,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和家長的關注,課后孩子們還制作了緩解不良情緒的思維導圖。在這個特殊時期,一節八分鐘的繪本微課猶如春風化雨,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讓他們體驗到了閱讀繪本的快樂,感悟到了繪本的獨特魅力。
一場始于課題的繪本之約,從閱讀、感悟開始,于解讀、設計中提升,這不僅僅是繪本的魅力,更是研修帶給我的成長動力。
作者單位 西安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