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觀鈺,12歲,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城關(guān)一小五(1)中隊的中隊長、第十屆“感動校園十佳少年”。在父母的培養(yǎng)下,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在城關(guān)一小這個育人的搖籃里,他逐漸成長為一名熱情善良、積極進取、樂于奉獻的新時代好少年。

孝親敬老,在家做個“小暖男”。他出生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里,爺爺奶奶思想開明、樂于助人、受人尊敬,在對孫子的教育上,特別注重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雖是家里的獨生子,但他不當“小皇帝”,不享受“特權(quán)”,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像個小小男子漢一樣主動分擔家務(wù)。吃飯時,他首先給長輩盛飯夾菜,飯后還搶著收拾桌子、學著洗碗。疫情防控期間,他學會了做蛋糕和壽司,也要先捧給爺爺奶奶嘗一嘗。他經(jīng)常跟著奶奶學做飯,幫爺爺劈柴,陪媽媽去超市購物,周末還會自己洗衣服、刷鞋子、整理房間。他樣樣活兒都干得有模有樣,儼然像個“小大人”。有一次,奶奶跳舞時摔斷了胳膊,看到奶奶纏著繃帶,生活不能自理,他既著急又心疼,忙前忙后地悉心照顧著,端水、拿藥、洗臉、梳頭……每天晚上還打一盆熱水為奶奶泡腳按摩,直到奶奶的傷痊愈了,他才放心。

文明有禮,在校做個好學生。課堂上,他認真聽講、善于思考、積極發(fā)言、敢于質(zhì)疑,帶領(lǐng)小組同學比學趕超,勇爭第一。課余時間,他愛好廣泛,打乒乓、打籃球、下五子棋,結(jié)交了不少好朋友,還被選為班級籃球隊的隊長,加入了校籃球隊,每天早早地到校參加訓(xùn)練。他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集體榮譽感強。主題隊會上,他耐心地幫同學糾正隊禮。班級開展聯(lián)歡活動時,他找來其他班干部一起策劃,主動擔任小主持人。作為班干部,他既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又是同學們的“勤務(wù)員”,多次被選為班長、中隊長、衛(wèi)生委員、生活委員等。由于個子大,有力氣,幾年來,他堅持每天為同學們抬餐打飯,總是給全班同學都盛上飯了,他才開始吃。打掃衛(wèi)生時,他也不怕臟不怕累,一直要把教室拖得干干凈凈才肯離開。看到班級得到流動紅旗,是他最開心的事。他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熱心服務(wù)同學,努力為集體爭光,深受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

熱心公益,他是“資深”志愿者。他5歲時,就成為了漢陰志愿聯(lián)合會注冊志愿者,成為一名真正的“公益小天使”。跟著“大志愿者”們上街清掃街道、清理小廣告時,盡管曬得滿頭大汗、小臉通紅,他也要堅持到活動結(jié)束;他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為他們表演節(jié)目,依偎在爺爺奶奶們的懷里陪他們聊天,為他們講笑話,常常逗得老人開懷大笑;他們走進交警隊,學習交通知識和交通指揮手勢,還有模有樣地走上街頭,手拿小紅旗進行交通勸阻。 有時又手拿棒棒糖活躍在公園、廣場,“用我的棒棒糖換你一個煙頭,讓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美好” ……在這些活動的影響下,他時刻不忘自己志愿者的身份。看完籃球賽,他會主動撿起礦泉水瓶等垃圾;看完少兒歌手大賽,他又主動去幫忙收凳子;看到網(wǎng)上“冰花男孩”的故事,他央求奶奶教他織手套寄給遠方的小伙伴……還被“中國少年報”“少先隊小干部雜志”等六家單位聯(lián)合授予“情暖童心——帽子手套溫暖行動小小志愿者”稱號。

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他正腳踏實地,一步步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講奉獻的新時代中國好少年,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