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還是取一壺最好。

壺里乾坤大。一壺春色,風雅,清奇,仿佛一壺新茶。茶是明前雨茶為佳,從茶園中來,帶著陽光浸潤的草木清香,采茶的纖指亦帶著清香,有淡淡的陽光味道。周作人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春日時光散淡,二三好友同聚瓦屋紙窗之下,提壺燒水,沏一壺明前新茶,盛在白瓷盞中,茶香逸散,情意悠長,這樣的景致,不僅在周氏看來有濃濃的古風,即便在今日來說,亦是清雅之事。單就檐上的鳥聲,啁啁啾啾,讓茶香多了幾分悠然,幾分清麗。鄉居的時候,我就喜歡在檐下燒茶讀書,茶在瓷盞中氤氳著,針腳細密的宋詞最是適宜作茶點,一桌一椅一瓷盞,閑書幾頁鳥鳴數聲,整個午后的時光悠游自在,身心通透。

一壺春色,一壺風情。

好春色還當在春野。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春雨淺淺,草芽淺淺,我喜歡淺色調的春天,草香里彌散著泥土的清香,清香是土地的原色。此一叢,彼一簇的亂花,是落在大地上的辰星,辰星開在天上,也開在地上,天上人間就浸淫了迷麗的春色。春色淺淺,楊柳依依,折枝奔跑的孩童拐過巷角,手中的短笛兀自響著,窄窄的村巷便也成了短笛一枚,吹奏著春天的樂曲。柳樹下對弈的長者,一手執子,一手執煙卷,煙圈擠過圍攏的人群,逸散在淺風中。春日的雞雛有鵝黃的外衣,像新柳的顏色,一只一只從柵欄低處的縫隙里擠過來,撲棱著翅膀,“咕咕咕”地追過門前的柳樹林,欣欣然,陶陶然。

這景致,是一幅春色圖。

這圖畫,近黃昏,更迷人。

落雨的黃昏易讓人心生古意。夏雨滂沱,秋雨淅瀝,春雨曼妙。黃昏的春雨是曼妙的鄉居女子,掩了身子,掩了容顏。一燈如豆的斜暉,從窗欞的罅隙里斜斜地打過來,落在檐前的瘦竹身上。瘦竹瘦,冬日更瘦,夏日豐腴,春日的瘦竹是宋詞,夾在盛唐的詩歌與孱弱的元曲之間,隱逸,婉約,生發出無限的念想。竹影搖窗,搖窗竹影,映在斜風細雨里,有明清遺風,有民國情懷,濕漉漉的,洇濕你我的眼眸。

是夜,宜讀書,宜觀畫。

讀書,讀唐宋小品。唐宋小品文濫觴于先秦,宋以后蓬勃發展,至晚明達于鼎盛,序跋、游記、尺牘、駢文、辭賦、筆記,筆法靈動若碧波跳蕩,精致短小若紫砂精品,手握盈盈,心旌盈盈,于這樣的夜晚斜倚床榻,靜心而讀,間歇里呷一口新茶,慰藉以筆記小文,使人唇齒生香,蕩氣回腸。讀過這樣的文字,總是不能讓人瞬息入睡,我常在這樣的時候記寫一些淺淡的讀書文字,夜迷離,人安逸。

觀畫,宜觀元人畫作。

徐徐展卷,在案幾之上,窗外有濃濃夜色籠著,室內有山水墨香逸散。元人畫作,文人畫居多,山水、枯木、竹石、梅蘭入畫,強調文學筆墨韻味,重視書法用筆入畫,有北宋遺風,散著濃濃古意與士氣。古意好,古意能透出文人內心的些許寂寞;士氣好,士氣方顯家國情懷。觀此畫,宜獨品,或與二三好友同賞。獨觀慰藉魂靈,同賞陶陶樂懷。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