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荷公園是小城中的一道風景,夏天眾荷競放,秋天桂花飄香,冬天瑞雪輕臥。而這個春天,我和家人看到的是枯荷與綠草并存。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因為她與小城已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我們漫步在這里,覺得有山有水,有自然的氣息,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我常常感到很幸運,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城市里是可遇不可求的。

于是,我會不自覺地想到中國人對山水的喜愛。山水,山也,水也,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美則生也。又傳,趙王遷流於房陵,思念故鄉,作山水之謳,山水又成為故鄉的代稱。這樣,山水與文學藝術牽手,又讓美的山水錦上添花。我最喜愛的一首山水詩是曹操的《觀滄海》。每當吟誦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心中就涌起豪情,就會不自覺地想起曹孟德當年橫槊馬上,躊躇滿志,他矚望的不只是普天下的王土,還有詩意的山水。因此,“三曹”與“七子”托起了整個建安文學和半個漢代文學。他們在詩中發現了山水,山水賦予他們的詩歌以靈性。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會對山水生出一份親情,不管這個城市有無山水。尤其像我這樣一個自小在山水中長大的人,與山水隔離久了,就會不自然起來。讀老舍的文章《一些印象》,總會被文中樸實的深情所打動,那些文字就像老舍筆下的山水一樣,透著厚重,在陽光下一照,晶瑩剔透,似水柔情,如山俯仰。我總覺得老舍對濟南情有獨鐘,真是因了濟南的山水,是山水的靈性與老舍的靈性自然契合,山水在等老舍,老舍在尋找山水。

在小城之南,有一座齊山。那山是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多石多洞。春天,我和家人會去踏青。踏青之時,萬物萌發,草花爭艷,山中的各種氣息在身邊徐徐縈繞,蕩氣回腸。我在山頂之上,極目遠眺,一片汪洋涌入我的視野,那就是平天湖。我不時見到一群白鷺在山與湖之間悠悠翱翔,“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優美詩句就會在我的心中跳出。我很感激自然與生活,有山有水,這真是人生的大幸。

臺灣詩人焦桐有一首詩曰:“我想起和春天有一個約會,那遠在少年時就預約的風景;好花剛開到一半,草木在前路上抽芽萌長,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春天,請你等一等。”我在中年的時候才真正讀懂這些詩句。詩句后面的滄桑與天真都一樣感動著我。我在心靈上多次尋找山水,其實,山水只在春天,心靈的春天。一個人無論走多遠,都有一個牽掛,都會在疲憊的時候,想起自由的山水,想起遠去的春天。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