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四把金鑰匙
作者:李小雨
發布時間:2021-03-15 16:51:20 來源:教師報
熱愛子女是母親的天職,得到母親的關愛是每個孩子的心愿。母親的鼓勵和鞭策,能有效推動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學校的教育,社會的熏陶,更需要母親用好這幾把愛的金鑰匙:“關懷備至”的愛心,“居安思危”的決心,“鍥而不舍”的耐心,還有“滴水穿石”的恒心。
愛不是一味地付出,母親還要引導孩子學會用行動回報家人,培養孩子知恩圖報的品質。我通過做家務這類日常小事,不僅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而且引導他樹立家庭責任感,讓他在勞動中體諒父母的辛勞,從而用行動自覺回報父母。
兒子11歲生日那天中午,我一路小跑著準備回家做一頓豐盛的飯菜給他慶祝生日。鑰匙剛插進鎖孔,門開了,兒子樂呵呵地說:“歡迎李老師回家!”順手遞上拖鞋,接過包,做出請的姿勢:“請老媽洗手、用餐。”餐桌上的現成飯躍入我的眼簾,飯菜雖然簡單,但是看起來還不錯。一家三口就座后,兒子端起盛著酸奶的杯子:“感謝老媽、老爸對我的愛,希望二位以后一如既往地‘訓導’我。”碰杯后,兒子自我點評他做的菜:“西紅柿炒雞蛋因為火候沒把握好,雞蛋炒過了;土豆燉排骨,土豆放得晚了有點硬;豆角燒茄子蠔油倒多了,稍微咸了點。”我說:“春風十里,不如你。今天三道菜色鮮味美,咸淡合適。你的生日,媽媽的苦難日,我能吃上有‘愛’有‘心’的現成飯,心里比蜜還甜!”飯后休息時,那些一步步訓練兒子做飯的鏡頭在腦海盤旋:教兒子買菜要貨比三家;洗菜時一擇、二浸、三淘;切菜時要切薄、碼平、切勻。我先示范洗菜、切菜,再手把手指導他熬稀飯、蒸米飯、炒菜。
如今兒子生活能夠自理,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教兒子做家務切記要做到關懷備至,確保孩子的安全:由扶到幫,再慢慢放手讓他大膽做,不斷給他以信心和勇氣,讓他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從而熱愛勞動。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鍥而不舍的教育和陪伴是母親對孩子最好的愛,有付出就有收獲。
在教育孩子時,母親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學會拿孩子當朋友,跟孩子說話絕大多數時候,不能用命令的語氣,應該用商量的語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事情,父母不要包辦代替,要把“建議”“推薦”掛在口頭上,把選擇權和決定權留給孩子,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母愛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也是孩子心中最美的云彩。無論是學習好的孩子,還是有問題的孩子,都是母親的希望。母親撒播希望,鼓起孩子的自信;母親用真誠指點迷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母親用耐心指引孩子找到前進的方向。母愛是海洋,孩子就是行駛在海洋中的一葉扁舟,母親只有教子有方,懲戒有度,海洋中的扁舟才能找準航向,迎著風雨,勇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