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經濟環境下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
——以經濟學專業為例
作者:陳 博
發布時間:2021-03-12 15:35:1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基于專業學科知識本身所具備的拓展性,以及專業知識內容的交互性綜合考慮下所采取的現代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經濟學專業為例,經濟學專業包含多個方向,但若以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經濟學專業知識內容講授,這很難滿足社會對綜合型人才培養標準的要求,尤其在現代開放經濟環境下,對經濟學專業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要求更高。本文以開放經濟環境為出發點,以經濟學專業教學為載體,針對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注意要點以及實踐應用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開放經濟環境 多課程協作 教學模式 研究與實踐 經濟學專業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2019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9Z011);2019年“青年骨干教師”培養項目(項目編號:XSYGG201909)。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教育領域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并且在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之下,人才培養的標準也逐漸多元化。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更加強調教學團隊的合理構建與協作水平,同時更加注重課程教學的綜合化。經濟學專業所研究的主體內容是整個經濟活動的過程與發展規律,宏觀經濟學部分是針對國民經濟過程的活動,通過對就業水平、國民總收入水平等經濟總量的分析,對經濟總量及其變化規律進行研究,使整個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從而增強資源利用率。作為內容極為繁多且極為復雜的專業,經濟學專業學習內容涉及很多其他的專業課程內容。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由于學時有限,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專業知識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另外,高校課程教學通常為一師多生,往往難以大范圍地開展個性化教學,師生之間往往只有在課程進行當中存在一些交流,課下交流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校專業課教學效果不高。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高水平教學團隊的集體力量,從團隊合作上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尤其從專業課內容方面來講,能夠打破課程間的壁壘,將多門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機組合,最大程度上優化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開放型經濟環境
開放型經濟環境是與封閉型經濟環境相對產生的概念,是一種經濟體制模式。在開放型經濟環境當中,各種經濟要素包括商品與服務都能夠實現自由交互,在跨國界流動中,其更加強調將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市場相融,以國際標準來促進國內優質資源的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升,以發揮出國內經濟資源和各項配置的優勢。通常來說,如果國內經濟發展水平速度越快,市場化程度越高,其也就更加趨近于開放型經濟環境。在當前經濟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下,開放型經濟環境已經逐漸成為國際上各個國家發展的主流,相對外向型經濟而言,開放型經濟是以提升資本自由流動水平為重點的,而外向型經濟則主要是以出口導向為主要核心的。在開放型經濟環境下,既鼓勵出口,同時也重視進口,同等條件下,其更重視對外部資金的引入,會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外部投資,促進資本流動且對資本流動限制較少。也正因如此,要求經濟學專業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要更為廣泛和扎實。
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
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知識、資源或主體的協調,其更加強調相互配合來完成某一教學目標,在團隊協作下促進知識的傳授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打破了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教師不再局限于學校課堂,現在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再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多途徑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包括咨詢模式、協助模式和流動模式,除了普通授課教師參與教學之外,還有特殊教育教師、職業教育教師、心理教師和理療師以及其他專業的學者專家等。針對組合班級中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制訂統一的、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互相討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問題,進行多樣性教學。這也意味著多課程協作式教學需要教師共同研討設計教學并建立多種協作機制,以更好地發揮出教師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協作備課、協作運作教學環節、共同承擔課堂教學任務,協作解決教學問題、共同研討教學活動。基本的要素要求為組建專業性教師團隊,并不斷提升協作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共同負責專業課程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的鑒定,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共享教學資源。
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1.有助于培養專業型教師團隊
在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之下,需要高校組建更具專業水平的教師團隊,但現在高校的青年教師在教學經驗、科學研討等方面所掌握的資源相對較少,高校可以針對這個搭建青年教師與專家教師隊伍交流學習的平臺,這可以實現他們雙方的專業學術溝通和研討,對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提升也是及其有利的,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更加優秀的教師團隊。
2.有利于專業教學氛圍的形成
高校課堂不同于初中、高中、高職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常常僅限于課堂教學時間,課下交流較少。教師之間也缺少共同溝通和分享彼此教學成果的機會。而通過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專業型教師團隊的組建,增加了教師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機會,拓展了教學成果的分享范圍。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不同專業教師之間需要共同進行專業協作與探討,這有助于構建開放共享以及專業性更強的教學氛圍,從而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
我們不但要給學生傳授專業的學科知識,同時還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校經濟學專業教學任務繁重,難以實現教師針對某一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同時也難以對大課堂式教學進行精細化掌控。而在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下,有助于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多學科知識交融,能夠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其他專業課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并針對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現實的經濟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求知欲望。
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思路
1.多課程協作式教學計劃的設計
在開放型經濟環境以及經濟全球化之下,經濟學專業知識內容越加趨于復雜,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越來越多,這就決定了教學課程整合成為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傳統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已逐漸不適用于經濟學專業教學,需要多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經濟學專業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設計首先必須要考慮多課程、多專業知識的交融性,不同課程教師要不斷進行課程的研討,促進多課程知識的交融,增強不同課程之間的聯系,尤其要注重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經濟學專業課程當中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的有機結合,需要教師團隊結合自身近幾年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經驗,再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適當壓縮某一課程的課時,同時增加其他課程的教學課時,實現課程的有機結合與同步。
2.多課程協作式教學團隊的組建
好的教師團隊的組建直接決定了多課程協作式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以及教學的專業性。所以,在進行教師團隊組建時,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考慮,采用固定團隊模式進行協作教師團隊的組建,在一個學期或兩個學期的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團隊可以來自于相同的學科,也可以來自于不同的學科,由兩位或兩位以上教師共同組成。針對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當中不同課程專業進行教師成員的挑選。如組建宏觀經濟學課程和西方經濟學課程多課程協作式教學團隊時,需要一名主講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師和一名主講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師,在同一章節或不同章節教學可以選擇臨時加入其他教師成員來進行多課程協作式教學團隊的組建。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不同經濟學課程邏輯體系也有不同個體,并非所有學科知識和內容都存在橫向關系。
3.經濟學專業多課程協作式教學的實踐
根據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組建專業型教師團隊后,還要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協同教學實際以及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方面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來實施教學。目前常用的一是兩名主講教師進行授課,二是主講教師搭配助理教師授課。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也包括不同學科方向的區分,例如經濟學專業當中包括金融學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工商管理專業等,這就需要在經濟學專業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實施前根據不同專業和層次選擇兩名主講教師搭配的方式,也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相同或層次差異不大,且教學內容與方法適合大班集體授課選擇主講教師與助理教師搭配的方式。
4.經濟學專業多課程協作式教學評估與反饋
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學的評估與反饋也極為重要,多課程協作式教學結束后需要教師團隊成員共同來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針對不同階段教師與學生的表現進行教學評估和信息反饋。例如教師團隊方面,多課程協作式教學與單個教師單獨授課相比存在哪些差異和優勢。如果課程、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需要重新修訂,教師團隊必須要重新組建和分工,以確保能夠促進多課程協作式教學的有效銜接。而學生表現方面則主要考慮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同時要評估好多課程協作式教學對學生成績和各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際運用水平。
結 語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專業型教師團隊教學水平的提升,在共同研討下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本專業學科知識所涉及的其他課程內容知識,從而營造出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建立起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協作,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最佳的發展,最終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天俐,唐琳,張金波.基于項目驅動的軟件工程多課程協作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30):180-181.
[2]馬列,張瑛,王麗君.基于多課程協同教學的混合學習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40):160-161.
[3]趙領娣,王園馨.多課程協作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與金融學的比較[J].大學教育,2019(9):135-138.
[4]張利娟,曹寧.基于多元協同模型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14):147-148.
[5]劉越.政治經濟學課程與西方經濟學課程協同教學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78-83.
[6]王華畢,張兵,李德寶,等.基于先進飛行器制造技術的多課程協作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99(5):188-190.
[7]郝明星.多課程協作框架體系下英美文學課教學初探[J].教育探索,2014(10):40-41.
[8]程詩莉,劉訓來.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構建[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3):65-67.
[9]周五七.西方經濟學課程多元化教學方法改革與思考[J].對外經貿,2017(9):142-145.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