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高校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
作者:文珠蓉
發布時間:2021-03-12 15:20:3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速度,本研究分析了當下高等院校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從四個方面探討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整合的思路,以構建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的框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便于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實現教學知識的有效遷移,從而滿足市場對包裝設計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包裝設計課程 網絡資源建設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2020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虛擬仿真技術在《出版與包裝》課程實踐教學中的路徑探索”(項目編號:J20B42)。
當前,高校現代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給予高度重視。”2020年疫情期間,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保障學生學業不受疫情影響。各大高校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條件及相關資源,全面推動了網絡課程建設的步伐。2020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做了關于《應對危機、化危為機、主動求變,做好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及課程資源建設》的主題報告,明確了網絡教育的核心內容,指出了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理論,被譽為“當代心理教學中的一場革命”。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在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主張運用已學知識的內在生成及主動建構活動探尋新知識的學習路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雖然現代教育心理學中有一些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質疑和批評聲音,但是基于網絡資源的特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所表現的學習主體與客體關系、自我知識構建關系、學生自主學習路徑等特點與網絡教學設計理念相通,對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面臨的困境
包裝設計課程是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集藝術、技術與科技為一體,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包裝設計課程融合了視覺傳達藝術、材料學、市場營銷學、人機工程學等學科內容,覆蓋領域較廣,交叉度較高。通常,包裝設計課程需要以圖形、色彩、文字、圖像、視頻等方式出現在教學環境中,通過學生對課程信息的視覺接受、視覺認知、思維創新及實踐操作實現課程要求。目前,該課程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鑒于上課時間的局限性、傳授方式的有限性,學生獲取的信息十分有限。然而網絡資源是海量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自主收集課程資料,但因他們初學包裝設計課程,對包裝設計的理解及設計審美趨向把握不夠準確,導致學生自主收集的課程資料質量不高且缺乏一定的系統性。
網絡教學作為現代信息化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發展時間較短,學校在這一方面的管理經驗有限。對奮戰一線的教師而言,他們對網絡教學的認識較為淺顯,普遍缺乏系統的學習與培訓。許多教師認為網絡教學只是停留地點的轉換,忽視了網絡教學與信息傳播媒介之間的關系,缺乏對網絡教學及網絡資源建設的認識。在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包裝設計課程的特點,單純地將線下課程資源搬到網絡教學平臺中,僅是堆積了大量的資源,卻沒有進行有序的構建,致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主動反應不足,難以實現知識遷移。另外,傳統課堂教學雖是以教師為中心,但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課堂所匹配的教學資源多為傳統教案或者PPT,教師可以面對面地與學生溝通,能從學生的面部表情和提問中洞見他們對知識理解的程度。這些變化是依靠視覺直接把握對象的,能給予教師最直觀、最快速的反饋。因此,部分教師認為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是網絡教學無法比擬的,甚至對網絡教學予以排斥,從而影響了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進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關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摒棄了“教師中心論”,更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又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在網絡教學中,通過對教學目標的設定、認知工具的提供、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以及討論式教學、合作式學習、虛擬仿真實驗場景搭建、在線測試與反饋的設計等方面,為學習者營造了一個自由發展的網絡資源空間,注重對學習目標的描述、學習動機的激勵和學習方法的設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學生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結合起來,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正遷移。從這一點來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網絡資源建設的理念是相通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網絡資源建立教學資源庫,以彌補傳統課程的資源滯后性,優化教學結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使網絡資源更好地服務、促進現代化教學改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包裝設計課程資源構建思路
1.緊跟人才需求,選擇合適的網絡學習資源
包裝設計有別于其他傳統美學研究和藝術創作,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涉及社會、文化、經濟、科技等因素。它的策劃思路、審美標準也會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包裝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基于市場變化隨時調整的,是為市場培養所需人才的。然而,市場變化因素是諸多的,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所傳授的知識又是有限的,作為傳統教學的主要工具——教材,它的更新速度有限,此時就需要網絡資源的補充。網絡資源層出不窮、包羅萬象,不僅能夠彌補傳統教學資源的不足,還能優化包裝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認為知識的構建必須具有社會實質性。首先,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應在滿足市場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網絡資源的時效性,選擇能夠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審美素質的學習資源,借助網絡資源建設強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其次,包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往往脫離了市場的需要,網絡資源建設則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為師生搭建展示、交流、互動的學習平臺,還可以充分挖掘企業的實戰資源,為學生提供最合適、最新、最具價值的教學資源,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促使其包裝作品與市場設計趨勢相結合,從而實現包裝設計教學與市場需求的完美對接。
2.更新教學思路,明確網絡課程教學角色的轉變
連接網絡、打開電腦或手機是當下高校學生最普遍的信息獲取方式,信息化教學是高等院校現代化教學的發展方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單一地向學生輸入知識,知識構建必須是學生主動對新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進而轉換成自己的內在知識。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傳授知識的“工程師”,而是蘇格拉底式的“助產師”。教師的角色已經不在局限于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而是發展成為具有一定教育意義和價值功能的角色定位。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唯一主角,已經成為教學研究、課程設計的引領者,是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平臺及機會的輔助者和支撐者,能夠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建議、贊揚、反饋和挑戰。這種角色的轉換意味著在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重心要從怎么教轉移到怎么去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學會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優化網絡課程資源邏輯結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每個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都是獨特的,對于同樣的知識,他們的理解思路、理解程度都不一樣。美國教育家戴維·保羅·奧蘇貝爾認為,學生在某一學科中的全部知識和組織特征是學生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產生影響的內容和組織特征。根據這個理論,他提出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堅持以“為遷移而教”的理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遷移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自我知識的積累,重視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獲得知識的方式,而不是單純地增加數量。由此可見,學習是學生自我知識的構建過程,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應該將學生原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起點,在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中依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結合其分析能力,幫助他們從自己理解的知識中探究隱藏于設計案例以外的視覺思維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經驗去理解和解釋這些表現及性質,最終確定自己所要創作作品的形式,從而優化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的結構。
4.根據課程特點,加強網絡實踐教學課程資源建設
包裝設計課程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全面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操作的步驟、藝術感知的方式、設計思維的爆發等環節,對包裝設計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在學習情境中避免將抽象的概念進行一般化運用,而是要求學生在自身知識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操作相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包裝設計教師應從教學目標的設定、認知工具的提供、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討論式教學、合作式學習、虛擬仿真實驗場景搭建、在線測試與反饋的設計等方面,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師應基于包裝設計課程特征構建網絡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其能夠在實踐中收獲更好的成績。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包裝設計課程資源構建框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升到關鍵的位置,與之對應的網絡課程建設更注重教師角色的轉換,鼓勵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利用網絡優勢構建能幫助、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教學資源。包裝設計課程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沒有充足的課時基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將包裝紙盒結構、容器結構、工藝與印刷、品牌設計、插畫設計、字體設計等理論與實踐知識融會貫通,這對于學生與教師而言都有較大的難度。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能有效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缺陷,完善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因此,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筆者對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框架進行了設計(如下圖所示)。
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幫助學生有序進行自主學習為思路,總體分為兩大模塊,即基礎認知學習模塊與應用探究學習模塊。學習是知識的構建,知識是由認知主體積極構建的結果。基礎認知學習通過包裝設計市場展示館的方式呈現,構建一個虛擬的包裝展示空間,主要以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源、虛擬仿真技術等再現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從常見的紙盒結構、工藝、容器、材質等四個方面進行,生動形象地詮釋包裝設計中各種盒型結構的開啟方式及特征、優勢,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包裝印刷工藝的流程及各工藝的肌理效果,全方位地了解各種容器、材質的包裝形式。
包裝設計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學生僅單純地了解基礎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一定量的實踐生成知識間轉換、鏈接的經驗,從而到達學生自我知識體系的構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主張的探究學習就是利用網絡優勢,把真實世界的知識按照各種主題來設計,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開展探究性學習。因此,應用探究學習模塊應在基礎認知學習模塊基礎上進行延展,以促使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有效遷移。這部分主要由理論拓展和實踐拓展兩個子模塊展開。一個好的包裝設計不僅要有包裝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有設計者對于包裝設計的整體策劃。這里所說的“策劃”,包含了設計者對于審美、設計、文化等全方位的理解,在具體實踐中,“理解的深度決定了設計的高度”。雖然包裝設計課程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但教師可通過名家講座視頻、相關電子理論書籍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各個角度、方位促進學生對設計的理解,使其構建自己的設計價值觀。學校應構建實踐拓展的資料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的案例資源庫,使學生有正確的審美導向。實踐拓展內容包含盒型結構平面圖、優秀包裝設計案例分析、學科競賽通知等部分,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主題、賽事進行探究,通過對賽事的科學解讀,選擇合適的平面結構圖紙、優秀設計案例進行學習。同時,學校還應設置師生交流中心,以確保教師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向,使其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完美結合。
結 語
本文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作了初步的嘗試設計,還需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包裝設計、網絡課程資源之間的關系開展進一步研究。值得肯定的是,通過對包裝設計課程網絡資源的整合與構建,在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同時,便于教師更高效地進行教學設計,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知識遷移,從而滿足了市場對包裝設計人才的需求。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推動學習與教學理論的發展、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包裝設計現代信息化教學改革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水英,路煒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美術教育信息化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20(2).
[2]郝曉秀,魏娜.包裝技術與設計專業“互聯網+”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初探[J].數字印刷,2019(3).
[3]袁媛.藝術設計專業線上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探索[J].藝術教育,2017(8).
[4]王洪江,李娟,耿忠德,王霞.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網絡教學課程設計——以包裝材料學為例[J].包裝學報,2012(4).
[5]茹虹.課程資源建設之網絡課程的設計與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11).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藝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