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活頁式教材是國家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三教”改革倡導使用規劃類型的教材,本文以裝備制造類專業NX機械三維設計課程為例,融入1+X數控車銑加工、多軸加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考核標準,并結合本校已建成的線上線下混合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提供一種活頁式教材開發步驟、樣例,通過一學期的應用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活頁式教材 1+X 線上線下 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基金項目:2019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9GZ002);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教育教學改革基金項目(項目編號:JG20-30)。

研究背景及意義

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本文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兩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平臺課程NX機械三維設計課程為研究對象,NX機械三維設計課程內容涉及機械類零部件的二維工程圖繪制、三維實體建模、裝配、加工制造等。實操考核內容較多,學生自主訓練學習內容也比較多,因而設計一種可借鑒、可推廣的活頁式教材,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及培養裝備制造類專業急需技術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活頁式教材開發的步驟

1.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活頁式教材典型工作任務源于企業生產實際任務,任務選擇時,首先要充分對接如何將生產實踐中崗位任務完成清單、崗位人員分配情況、核心工作崗位、崗位的工作環境等融入教材;其次對接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從接受任務到交付完成的這一整個過程;進而再考慮任務中的具體工作對象、工具和材料、工作方法、勞動組織方式及工作要求等。例如減速器中軸類組件包括軸、鍵、定距環,低速軸還包括齒輪,齒輪通過鍵與低速軸連接,在軸類零件設計時要考慮生產周期,加工設備、工藝流程、質檢及6S管理等。

2.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設計要充分考慮工作任務的任務量大小、課程的總課時、教學單元的課時安排、教學機房的布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授課教學團隊的教學經驗等,并且融入的職業信息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一般可以通過表格或圖形來展示。

3.學習任務開發

學習任務設計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對學習任務進行情境描述,然后確定目標與內容,最后提出教學建議。內容包括情境描述、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其設計結果為“學習任務描述表”。

4.學習資料開發

學習資料是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習信息傳遞、思想交流的重要載體。活頁式教材的重要作用是指導和幫助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像企業生產實踐技術人員一樣思考和解決具體的問題,在工作過程中獲得知識,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學習材料的種類很多,根據它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為引導性材料和相關知識點兩類。

5.學習任務活頁式方案設計

活頁式教材+信息化資源設計的重要意義是將傳統講授方法轉變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由學生完成工作過程,即對接完成生產工作任務,幫助學生建立工程過程與生產工作任務的對接關系,進而能很直觀地了解和習得知識,進行實踐鍛煉與理論學習,建立職業素質培養與技術技能鍛煉之間的密切聯系。學生一個完整的活頁教材內容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能力培養和提升過程。

6.活頁式教材數字化資源設計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活頁式教材為核心配套數字化資源形成一種教材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更直觀及更加符合職業院校以學生為中心的立體化教材。本課程配套學院優慕課平臺信息化教學資源及活頁式教材,可以通過二維碼提供的工程圖紙、微視頻、動畫、運動仿真、微課等呈現出來。

活頁式教材的教學應用

活頁式教材在教學實施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落到實處。例如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通過設置各種類型的引導問題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點與技能點。

1.活頁式教材教學實施原則

(1)活頁式教材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

活頁式教材教學實施的出發點應該是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勝任工作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技術技能、工匠精神,具體就是工作完成能力。然后基于這些再考慮布置匹配的情景和任務,并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加以實現。活頁式教材教學實施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是簡單傳授課程知識,教學方法也不是傳統的直接講授,否則很難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及工匠精神。活頁式教材教學實施應基于源自生產企業實際工作展開,通過完成活頁式教材上的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工匠精神等。

(2)活頁式教材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綜合設計與實施

活頁式教材教學實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有明確的目標,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教師通過活頁式教材創設情境布置任務,基于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展開教學,教師關注如何布置學習環境、開發相應的學習資料、建設必要的學習資源,考慮怎樣讓學生了解實際工作要求、怎樣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怎樣使學生理解所講內容并有效應用、怎樣給學生提供輔導等,使學生在完成活頁式教材上的任務過程中養成職業能力。

(3)活頁式教材應讓學生做中學

活頁式教材教學實施應模擬工作情境、確定工作任務,保證學生通過引導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及綜合能力。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模擬提供工作任務情境一一對應,能力的發展提升是在真實的實踐應用情境中進行的,這就需要學生必須認真完成這一工作任務,這也是遵循了職業能力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由傳統教學“講中學”的被動的教學方法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是能夠較好地、高效率地增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一種培養方式,

(4)活頁式教材應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

完成工作過程是對完成一項任務的工作過程的系統描述,要想培養學生系統工作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必須重視工作過程階段的完整性。以直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正是因為涉及或重視了其中的個別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被簡化為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忽略了諸如計劃和檢查這些關鍵的環節,導致其中蘊含的能力培養缺失,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系統工作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生使用活頁式教材完成工作任務所經歷的工作過程對培養他們自身的綜合職業能力非常重要。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兼顧制訂工作任務的層次問題,因為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會影響學生工作過程的完整性。封閉型的任務答案具有唯一性,與開放型任務和設計導向任務相比,對制訂計劃、作出決策等階段的要求相對較低。

2.活頁式教材教學實施要求

活頁式教材開發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教材內容開發的工作任務源自某一行業或某一職業中的典型工作任務,NX機械三維設計課程中的工作任務主要是針對裝備制造類生產企業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如減速器中軸類組件、盤蓋類零部件等的設計及加工。活頁式教材在教學實施中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教師的教學組織、學生管理、教學資源準備難度更大,因此在教學實施時應考慮以下方面。

(1)教師作用與有效教學

在教學組織、實施及信息化教學資源準備等方面需要教師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精心準備,最好組建一支在職稱、教學經驗、專業特長等方面都有優勢的教學團隊,控制好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教學實施時能更加具體、系統、完善;NX機械三維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學環境為學院計算機輔助實訓室與創新工作室,學校提供給學生各種資源,尤其是信息化教學資源,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其積極學習,同時要發揮學生任務小組的作用,加強對學生學習質量的監管。

(2)學習目標和學業評價

通過學習情境設定的學習目標,必須要在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完成工作任務即達到設定的學習目標。學業評價可以通過設置不同表格,例如學生自評表、學生互評表、教師評價表等,表格內容詳細,要包括設置完成任務的目錄、評價項目、評價標準、分值等,最后一定要將結果反饋給學生,激勵學生在已有的成果上再努力完成新的目標。

(3)學習內容和活動設計

教師在使用活頁式教材進行教學時,需搭建完成工作任務與知識點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的橋梁,把需要學生完成的工作任務進行逐一拆分,可以通過設置若干引導問題、表格等幫助學生獨立自主學習以及通過實操來完成整個教學活動,即工作任務。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要有過程監督與結果的質量把控。

(4)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

在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上采取行動導向教學,設置若干引導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及實踐。依據完成工作任務量的大小,建立合適的工作任務小組,小組學生在相互配合、交流中一塊完成工作任務。在任務分組時要熟悉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態度、職業素養以及性格差異,然后合理分組。

(5)學習資源與教學環境

NX機械三維設計課程與學院機械加工實訓中心、機械設計創新工作室、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工作室等要緊密配合,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工作環境,并盡可能地做到與企業生產環境保持一致,使學生能提早熟悉未來實際工作中的工作規程、制度、安全生產與健康保護等,通過機械加工實訓中心6S管理制度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正確處理切屑、廢品等的技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結 語

活頁式教材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一種教學創新模式,活頁式教材促使職業教育教學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資源配備等方面進行了一次質的改變。活頁式教材要求授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需要進行創造性的工作,進而提高學校總體的教學效率及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蔡躍.職業教育活頁式教材開發指導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劉彩琴.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