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析
作者:黨 娜
發布時間:2021-03-12 14:40:1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國家固本強基的戰略性工程。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高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更新理念,加強思政隊伍建設,不斷優化思政教育形式和內容,同時借助全媒體優勢打造思政教育新平臺,構建監管和長效發展機制,切實增強育人實效。
[關鍵詞]全媒體 高職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院內基金項目《黨建引領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J20-27)。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全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理解和踐行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指明了方向。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格局的優勢,做到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全媒體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從而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
全媒體時代來臨
1.全媒體的概念
全媒體指媒介信息傳播采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利用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最終實現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實現所有人在任一時間、地點、以任一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是一種使受眾能全時空感知、獲取媒體動態變化的全新傳播平臺與載體。
2.全媒體傳播特征
(1)全民性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已有9.04億網民,互聯網使用率高達64.5%。任何網民都可以通過全媒體快速獲得訊息,并以虛擬身份參與信息的傳播,這標志著全民參與的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2)即時性
借助于互聯網的強大功能,全媒體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省去了印刷、運輸和發行等環節,可以將海量的信息以簡短的形式存貯于各平臺上,并快速傳遞到世界的任何地方,網民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最新資訊。
(3)交互性
全媒體使信息發布者和接收者之間的身份可以隨時切換,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時期的被動接收和反饋困難。每個人都可以隨時發布信息、表達個人觀點、參與討論等,實現了信息傳播的雙向性。
(4)開放性
全媒體信息資源面向具有信息使用需求的所有人群,他們利用快速搜索獲取不同渠道的信息,通過整合分析,實現對信息的有效利用;還能通過虛擬身份自由表達觀點,構建虛擬社交圈等,這些都體現了全媒體的開放性。
(5)個性化
全媒體根據用戶的瀏覽痕跡,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推送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同時還可以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訂閱服務。
3.全媒體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高職學生已成為全媒體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思想、生活、學習和交流方式也隨之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既給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全媒體平臺通過融合新媒體技術和傳統教育資源,強化主流輿論傳播力度,探索出一套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對于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全媒體是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現代化與高效性的必要條件。
全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全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有消極的阻滯作用。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現階段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所處的困境。
1.高度膨脹的信息浪潮對學生思想沖擊巨大
全媒體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但由于網絡監管力度不夠,信息真假難辨,含有商業利益驅動的、敵對勢力刻意包裝的以及其他含有復雜性目的的信息較多,最終導致與主流宣傳思想相悖的虛假信息、詐騙信息、低俗文化、色情等有害信息肆意蔓延。高職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逐漸成型期,對于撲面而來的信息轟炸有時無法辨別清楚,在虛擬空間內,往往極易出現失范行為,比如網絡暴力、網絡成癮現象屢禁不止,享樂拜金、好逸惡勞、道德思想滑坡等問題層出不窮,這極不利于培育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也影響著他們理想信念的樹立和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
2.高職學生生源多樣化,傳統思政教育遭遇瓶頸
高職院校擴招的主要對象是農民工、退役軍人、下崗職工、新型職業農民以及相當一部分有接受高職教育意愿的在職人員等,其大多數是“大齡”甚至是“超齡”學生,因以往的受教育層次、社會閱歷等影響,人格、思想及價值觀念已成型;再加之入學后對他們采取的是送教上門、網絡授課等教育教學模式,這對做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有一定的影響;而普招生又基本都是“00后”,思維活躍、知識面廣,不再一味言聽計從,學生個性化因素的增強導致出現的問題也各不相同,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加大。
3.高職思政隊伍主導教育地位弱化
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在網絡不發達時代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代表著絕對的權威。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在知識儲備還是技能水平方面相較于學生均具有明顯優勢。而在全媒體時代,這些伴隨著互聯網發展成長起來的高職學生,恰恰是各種媒介的主要參與者和傳播者,他們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對于傳統的思政教育他們不再一味地言聽計從,而是積極地爭取更多的話語權。這就更加導致了傳統思政教育主體地位的日漸弱化。目前高職院校思政隊伍還不夠強大,師生比配備不足,個別教師綜合能力較弱,對新技術接受及應用的水平較低,對思政教育平臺運用得不多,這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良性發展。
4.思政教育全媒體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監管力度不夠
全媒體與思政教育主客體的融合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但目前高職院校由于理念滯后,技術匱乏,全媒體教育平臺發展緩慢,仍處于簡單疊加和組合階段,這導致高職院校難以建立具有強大影響力、號召力和競爭力的思政教育主流媒體陣地;且學校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與二級部門相關媒介互聯互通程度不夠,缺乏全局統籌協調;對于全媒體思政教育各平臺系統管理、監督和規范力度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導致雖有多方資源投入卻育人合力不足,育人成效不明顯。
轉變思路,探索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
1.強基固本,凝聚師生價值共識
受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和沖擊,高職院校需在保持主導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基礎上,保證思政教育的主色調不受侵蝕。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以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想輿論,凝聚師生價值共識,鞏固思政教育的思想基礎,增強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另一方面,對教師而言,要加強理念創新,充分探究全媒體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在規律,與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要辯證地看待全媒體對思政教育的影響。對學生而言,要端正態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多元化價值觀的選擇能力,掌握明辨是非曲直與真偽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
2.凝聚合力,加強思政隊伍建設
全媒體背景下,媒體融合的特征對高職院校思政隊伍的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體能否實現思政育人功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者的能力和素養。因此,高職院校應注重思政隊伍建設,凝聚育人合力。首先,要全面提升思政隊伍的政治素養,堅定政治立場,增強政治敏銳性。其次,要整體提升思政隊伍的理論水平,高職院校應形成定期培訓機制,開展理論學習、全媒體培訓、課題研究等,不斷提升他們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和講授能力,增強全媒體應用能力、網絡駕馭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再次,要優化思政隊伍層次結構,發揮思政課教師與專職輔導員的主力軍作用,再選拔出一批既懂思政工作業務,又有較強媒體操作技能的政工干部充實到思政隊伍中,切實實現“三全”育人。
3.推陳出新,優化思政教育內容與形式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要兼顧傳統媒體和全媒體各自的優勢,優化思政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扎實做好內容建設,以積極向上的價值內容引領學生成長。首先,要善于從傳統媒體中選材,通過全媒體技術手段使其煥發出新的宣傳活力。比如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找一些經典案例,創新其表達形式;還可將較為晦澀的理論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使教育內容更加立體生動,更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要善于借助全媒體平臺收集當下高職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等來補充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話題背后的相關問題;同時,要圍繞這些問題進一步挖掘提煉出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素材,使思政教育同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4.打造平臺,構建思政育人新載體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是全媒體時代思政教育重新占據思想高地的有力途徑,增強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形成強大的思政教育合力。高職院校應依托全媒體技術不斷創新思政教育載體,充分整合教育資源,搭建集教育、引導、溝通、服務為一體的新型思政育人平臺。借助平臺既可以傳授知識,又可以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進行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就業指導、互動討論等,為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奠定基礎。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平臺發布規章制度、辦事指南等,為學生在校生活和學習提供便利。
5.強化監管,構建長效發展機制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加強對全媒體的網絡監管,構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長效機制。首先應設立領導小組,構建有效的協調機制。其次應依靠專業人員,對校內網絡信息進行技術處理。對惡意發布的虛假、攻擊性信息進行追蹤攔截,及時阻斷不良信息的傳播。三是應通過日常宣傳、主題班會、主題講座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認識信息及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明確網絡法規,加強道德教育。四是要制訂相應的網絡行為規范和懲戒機制,制止大學生不文明網絡行為,構建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
結 語
全媒體時代給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還伴隨著很多挑戰。為增強思政育人實效,高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使全媒體與傳統思政教育充分融合,開創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徑,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EB/OL].(2019-01-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208.htm.
[2]楊智勇.全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審視與優化[J].思想理論教育,2019(12):97-101.
[3]冷冰冰.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方法探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79-82.
[4]王晶,施慶暉.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探究[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40(2):94-97.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