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解決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的現實困境,以相關改革實效反思為切入點,在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八個統一”的深刻領會基礎上,提出解決困境的優化路徑。橫向上對思政課程進行供給側改革,優化思政課專題教學資源的供給內容,轉變供給方式,實現供給效能提升。縱向上通過分段式教學方法對教學專題進行目標管理,教學內容按目標分段、教學地點按條件分段、教學團隊按要求分段、能力提升按學生基礎分段、學習方式按教學內容分段,突出“精準思政”,以期有效實現高職思政課程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專題教學 現實困境 優化路徑 精準思政

課題:本文系2019年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教科研課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難點解析——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0YX007)。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2019年上半年,教育主管部門組織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編寫了各門課程的專題教學指南,并于同年7月在教學資源平臺上提供給一線教師試用。在專題教學實踐中,如何正確理解專題教學指南的編寫意圖,將其與本校實際有效結合,破解專題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困境,優化專題教學路徑、改革專題教學方法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專題式教學的內涵與研究現狀

專題式教學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基本準則,利用專題形式重新整合教學內容,使其既包含理論也涉及實踐,側重學生自主探究與能力提升的一種教學形式。專題式教學的特點很鮮明,就教學內容而言,知識結構之間互為指向,將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有效融合,注重整體教學結構的“積極前進,循環上升”。從教學過程與效果而言,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重視受教育學生的個性選擇與能力發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提出,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專題教學正式作為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創新模式被全國高校所接觸。目前,思政課專題教學的研究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思政專題教學內容方面而言,主要集中在宏觀層面,即專題教學的內涵、意義、原則、機制等,微觀層面的研究較少。例如,對如何處理好專題內容和統編教材的關系,專題之間的關聯性與獨立性問題,專題教學在實踐中的難點、成因與對策等鮮有研究。

第二,思政課程專題設計未區分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雖然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都是基于同一思想政治體系,但是為了更好地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應該考慮到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思政課程開設科目不同的問題。例如,本科院校開設四門思政課程,而高職院校的思想課程只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未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缺少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即缺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的“看家本領”;缺少對于國史黨史的系統學習,即缺少歷史視角與歷史思維。為了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只有在專題內容設計或者方法上加以區分,才能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第三,從思政專題教學方法而言,主要集中在微觀方面存在側重專題教學的教法,忽視學生的學法;注重微觀層面研究,忽視宏觀層面的理論指導與體系的構建。這導致了專題教學整體性效能的發揮受限。

思政理論課專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難點

學院自2018年起,為增強教學效果,進行教學組織形式改革,創新教學內容,推行思政課專題教學,截至目前已有兩年實踐經驗。2019年啟動分段教學及小班教學授課試點。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院思政課程專題設計對標專題教學指南,整體邏輯符合專題教學指南的邏輯進路,但是在專題教學內容內的單位邏輯方面,尚需進一步完善。

第二,專題式教學不僅應該對原有的課程內容重新進行整理和規劃,在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同時,還應側重針對性。如何結合高職學生的不同專業、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設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學院思政課專題設計與實施在這方面的關注度不夠。

第三,專題式教學與傳統填鴨式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專題式教學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突出問題導向,針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并結合時政熱點、社會現實和學科前沿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提煉,敢于思想交鋒、回應現實,促進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認同,助力學生多元成長。學院思政課程專題教學在有效提高學生的多維思考、全面辯證等能力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第四,思政專題教學方法層面,兩種情況并存。一方面,“教師主宰”現象突出,教師對教學的絕對主導,教學以單向傳輸為主,不善于用時代的話語體系講新話,不善于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一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片面追求教學的吸引力,不僅沒有處理好價值性與知識性的關系,而且回避重大理論是非問題,沒有發揮教師應有的主導作用。專題教學實踐中,尚未建立“教”與“學”的有效溝通機制。

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的優化路徑

1.橫向上,進行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供給側改革

(1)從需求側透視,倒逼供給側改革

精準掌握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專題授課的基本情況,包括授課對象基本情況、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平均開設教學班級、授課時間、教學管理、考試形式等。對學生需求、專業群建設需求進行調研,在思政課專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管理等眾多因素都影響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對于上述因素的真實想法,堅持需求導向,是思政課程專題化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收集思政課專題教學的成功案例,對已經取得思政課專題教學成功經驗的兄弟院校進行實地調研,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證分析,總結經驗,尋求契合點,為學院思政課專題教學難點提供一手資料。通過學情診斷、課堂觀察、問卷調查等方式,綜合分析影響學院思政課專題授課實施效果的成因,盡可能全面剖析學院思政課專題教學現實困境形成的原因,找準著力點進行有效發力。提出解決方案并加以論證,通過方案實施、對比、反饋等環節,論證解決方案、改革措施的合理性,實現動態改革,探索“積極前進,循環上升”的改革發展路徑。

(2)在堅持正確導向和明確需求的前提下,優化供給內容

第一,對標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專題教學指南,系統梳理思想政治理論課統編教材的邏輯關系,結合學院專業群建設與學生需求,通過知識邏輯、認知邏輯、教學邏輯和學習邏輯的有效整合,明確專題教學內容。突出專題教學的針對性,堅持需求導向與問題導向,強調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助力學生多元成長。學生的需求本身就是天然的興趣點,具有激發學習探究的原動力。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組織專題設計,強調具體問題的解決,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的選擇力和行動力。另外,通過對專題教學內容的整體邏輯、專題之間的主線邏輯、專題教學內容的單元邏輯進行重點梳理,統一教師對專題內容的理解,解決教師因對專題理解差異而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目標的問題。

第二,構建同步思政課專題實踐教學模塊。實踐教學應該包括以下模塊:課堂教學實踐、網絡教學實踐、校內與校外實踐、實訓教學實踐。完善現有同步配套專題教學實踐計劃與實施方案。統籌規劃校內外實踐與實訓基地,充分突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學院易班、職教云平臺等,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有效整合思政課線上線下實踐教學資源。通過小組討論、主題演講、專題報告、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參觀學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使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情景模擬的過程中理解知識、發展能力、開拓思維、激發情感,提高思想覺悟,從而有效地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3)轉變供給方式,明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方法范式

教師發揮主導的能動性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把自教、他教融為一體,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這里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提升思政課專題教學實效性不是教師“教”或學生“學”的單向發力,需要充分調動內因和外因。其中,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是教與學這一矛盾變化發展的內因;教師主導性的發揮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

具體而言,專題教學方法改革包括教師“教”法與學生“學”法的改革。“教”法改革的基本原則是守正創新。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徹底性本身就充滿無限的魅力,悟透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講出精華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各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改革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講授方法。另一方面,科學運用慕課、微信公眾號和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手段,創新教學形式和方法,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提升學生參與度和增強師生互動性,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鮮活起來。“學”法的改革,主要通過成立學習小組、采用辯論會、主題演講、模擬演出、社會調研、實踐體驗等形式,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積極參加教學活動,進行師生共同研討,從而提升學生的融入度和獲得感。

2.縱向上,通過分段式教學對教學專題進行目標管理

所謂的分段式教學是指采取A+n模式,即教師流動授課,一名教師負責幾個專題的教學任務,每學期在各個班級之間流動授課。分段式教學既有利于專家型教師的培養,也有利于教學形式風格的多元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將教學內容按目標分段、教學地點按條件分段、教學團隊按要求分段、能力提升按學生基礎分段、學習方式按教學內容分段。教學內容按目標分段是指專題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覺悟目標加以具體明確。教學地點按照條件分段是指根據專題內容由教師選擇在教室或校內外實踐與實訓室等地點授課。教學團隊按要求分段是指根據專題內容的不同由相應專業的教師組成團隊,作為主備課人。能力提升按學生基礎分段是指授課教師在專題授課過程中,要做好學情診斷,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學習方式按教學內容分段是指專題內容不同所采取的教法與學法也應該不同。總之,通過分段式教學對教學專題進行目標管理,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2019-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編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黃蓉生,崔健,唐斌.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8(8):12-18.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