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視域下紅色文化元素 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作者:李 念
發布時間:2021-03-12 14:28:47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高等教育各領域。該指示對高校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本文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探索紅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路徑,以期充分發揮舞蹈專業教學的育人功能,實現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課程思政理念 紅色文化元素 高校 舞蹈專業教學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9年度專項科研計劃項目《新時代下延安紅色舞蹈創作研究》(項目編號:19JK0950)。
“課程思政”指的是高校所有課程均帶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等功能,肩負著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要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元素,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發揮課程的德育作用,在高校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滲透相關精神、理念,從而提高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效性。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實踐產物,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可在舞蹈專業教學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紅色文化的概述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上紅色文化是中國近代各族人民創造的精神與物質成果;狹義上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形成的精神總和。紅色文化的內涵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更體現在精神層面,比如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岡山精神等,又比如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還包括革命歷史遺址、紀念館、博物館等物質層面的內容。這些文化中蘊含著艱苦奮斗、不怕犧牲、堅定信念、愛國愛民等精神,不僅具有新民主主義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總結與體現。
紅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價值
1.紅色文化元素的教育性與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目標相契合
紅色文化元素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載體,它能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確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革命遺址等為高校舞蹈專業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首先,紅色文化元素能為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實踐提供充足的課程資源,生動的紅色音樂、美術資源根植于當時的革命生活,為舞蹈創作提供了靈感。其次,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眾對舞蹈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紅色文化元素具有超越時空的感染力,能彰顯出自身的教育價值及藝術特點,將紅色文化元素融于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實踐中,可有助于學生道德素養、愛國情懷的培養,指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這與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目標不謀而合。
2.紅色文化元素的革命性與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緊密相關
中國早期的革命歷史對青年人有著很強的激勵效果,鼓舞他們自覺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紅色文化教育可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兩者都能弘揚社會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中引入紅色文化元素,能為教學提供豐富的案例,提升教學育人效果;能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良性互動,有助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例如,高校以本區域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創建帶有紅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可以拓展舞蹈專業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深化特色專業學科建設,有助于高校舞蹈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3.紅色文化元素引導高校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滲透紅色文化元素,有助于學生崇高理想、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紅色文化元素可弘揚民族精神、傳遞時代精神,在高校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元素的載體作用,使大學生在課程思政的引領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除了習得舞蹈專業知識外,高校還可組織校內外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活動,如帶領學生去革命紀念館、革命長廊等教育基地,培養其愛國情懷,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以紅色文化元素為載體拓展課程思政的教學形式,不斷提升課程教學的實效性。高校要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比如博物館、烈士陵園、戰斗遺跡等,創作獨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精品,拓展舞蹈專業教學范圍,營造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圍,同時,還可以弘揚紅色精神,加強學生高尚品質的培養。
課程思政理念下紅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實踐路徑
1.整合紅色文化元素,創編紅色舞蹈劇
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要注重紅色文化元素的滲透,使得教學質量與效果不斷提升。教師應根據舞蹈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素質教育任務目標,創新紅色文化元素表現形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新問題,如藝術創作領域中的碎片化、低俗化問題,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而紅色文化元素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元素與舞蹈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創編新的音樂舞蹈劇,促進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各地的紅色資源文化,創作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舞蹈劇,以拓展舞蹈藝術的表現手段,強化舞蹈專業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
2.拓展舞蹈專業教學方式,提升教育實效性
在傳統高校舞蹈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通常進行單方面的理論灌輸及示范指導等,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利于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新一代大學生帶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他們在知識習得方面過于依賴手機、電腦等媒介,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時,若只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將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對傳統大眾媒體進行有效補充,真正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多樣化發展,增強紅色文化元素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使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更加貼合學生發展實際,從而提升舞蹈專業教學的實效性。
3.豐富情感體驗,統籌舞蹈專業教學與德育的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處于迅速發展之際,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文化產業呈現出多元化特點,然而,多元文化觀念的碰撞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有些青少年盲目追求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與拜金主義等,這就對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在“文化強國”背景下,高校應加強紅色文化傳承工作,充分挖掘其背后蘊含的價值。紅色文化自形成以來便不斷完善,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可為高校舞蹈創作提供動力和靈感,讓舞蹈工作者結合特定背景下的歷史人物創作出相應的舞蹈藝術作品,如中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大型音樂舞蹈《東方紅》等,均蘊藏著特定的紅色文化內涵、價值觀念。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發揮紅色文化最基本的德育功能,還要借助現代多媒體的發展優勢,創編出更多有利于傳承紅色價值觀的舞蹈作品,使其為舞蹈專業教學增添更多紅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豐富高校舞蹈課程建設、拓展舞蹈專業教學形式,因此,教師應借助紅色文化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通過實施紅色專題教育、加強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革命的發展歷程,以此培養其艱苦奮斗、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調動其對舞蹈藝術的熱愛,確保舞蹈專業教學與德育的可持續發展。
4.建構基于紅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實踐教學體系
紅色文化元素中蘊含著大量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及行為規范教育等,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的重要內容,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元素,能有效弘揚紅色精神。舞蹈發展的歷史并不是某個地區的歷史,還會傳承特定的民族精神,為民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應用紅色文化元素對當地的紅色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創作鮮活的英雄人物,例如,用舞蹈語匯表達革命時期紅軍戰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彰顯舞蹈特有的藝術內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無論哪種舞蹈藝術,都要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內,通過與特定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凸顯其積極向上的文化內涵,以表現舞蹈獨特的藝術風格,拓展舞蹈專業教學的影響力。將紅色文化元素應用于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可以更好地詮釋紅色文化內涵,讓當代大學生深刻感悟舞蹈藝術的魅力,為舞蹈技能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實踐教學是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可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對舞蹈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舞蹈技能。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資源,能以多元化的實踐方式提升舞蹈課堂的教學質量,比如,通過紅色小品、話劇等實踐活動拓展校園舞蹈文化的影響力,有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為了提升高校紅色舞蹈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高校還要制訂科學的時間制度,以確保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活動能規范化開展。
綜上所述,高校舞蹈專業教學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元素的價值,把紅色文化中包含的精神滲透到高校舞蹈專業教學實踐中,打造紅色文化元素應用的新模式,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豐富紅色文化元素的感染力,積極為紅色文化元素的傳承和弘揚作貢獻。此外,高校還需不斷創新舞蹈創編的表現形式,拓展創編內容,從而實現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龔倩,郭貝貝.紅色音樂和舞蹈融入高校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藝海,2020(4):105-107.
[2]胡曉麗.舞蹈創編中紅色資源文化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8(17).
[3]高立雄.淺析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舞蹈創作中的運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7(12):94,98.
[4]安華文.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戲劇之家,2014(18).
[5]王調蘭.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的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結合研究[J].中國包裝,2019,39(12):82-84.
[6]楊春揚.依托紅色文化延伸課程思政視域下的軍事理論課教學內容[J].速讀(上旬),2019(12):116-117.
[7]袁振祖.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聲樂課堂中紅色文化融入策略[J].青年時代,2019(28):81-83.
[8]代先祥,趙紅麗.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淮南地區紅色文化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6):110-112.
[9]陳立勇.基于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建設[J].大慶社會科學,2019(1):40-43.
[10]王強,高學欽.閩東紅色文化資源在“課程思政”改革中的價值[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5-9.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