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從教已有18個春秋。回首這18年的從教之路,一分春華,一分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收獲的是一份份充實和沉甸甸的情感。18個寒來暑往,在平凡而普通的崗位上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也沒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更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作為,可是我在平淡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努力不斷進取,積淀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更有許多心靈的觸動。

去年所帶的班里有一名學生小杜,平時活潑開朗,愛助人為樂,每次大掃除,最臟最累的活他總是搶著干,可是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小杜變了,變得不愛說話,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上課常常發呆,于是,我決定去小杜家走一趟。小杜家不算大,一進坑坑洼洼的院子,看到的是一個兩歲左右臟兮兮的小男孩正趴在地上玩耍,四周到處都是雞、鵝亂竄,院子里是三間未曾粉刷的平房,房間里沒有像樣的家具,只有一對破舊的沙發,沙發上堆滿了一些雜物。

小杜的奶奶在家,老人家非常瘦弱,見到我的到來激動得不知說些什么,這時我似乎看懂了什么,也明白了什么,爺爺也從外邊進來急忙招呼我坐下,看到這種場景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鼻子一陣酸痛,眼淚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轉,此時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真不是滋味。靜坐下來,我與小杜的爺爺奶奶進行了交談,才得知小杜的母親嫌棄家里窮,扔下小杜和兩歲的弟弟走了,小杜的爸爸為了賺錢養家,不得不外出打工,小杜和弟弟只好由爺爺奶奶照顧,小杜奶奶長期身體不好,爺爺既要下地務農,又要照顧老伴,并且還要照顧兩個孩子,飽經滄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和無奈,卻也掛著樸實的笑容。奶奶拉著我的手,哭著對我說:“孩子很懂事,放學回家就幫他爺爺干活,照顧弟弟,只是學習上有點吃力,我們老了,沒有文化,輔導不了孩子,希望老師幫幫孩子。”聽奶奶這么一說,我連連點頭,下定決心要讓孩子振作起來,重新找回屬于他的快樂。

為了讓小杜和其他孩子一起快樂健康成長,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課堂上對他關照,一有時間就找小杜談心,了解他的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利用課余時間幫他復習,同時安排優秀生與他同桌,對他學習上進行幫扶。一次中午放學回家,我在路上遇見了小杜,詢問起他最近家里以及學習上的一些情況,孩子一把抱住了我,哇地一聲哭了:“老師,我想媽媽了,真的,好幾次晚上我做夢夢見了媽媽,我想見媽媽。”聽孩子這么一說,我的眼淚也不由流了下來,我撫摸著孩子的額頭,安撫著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老師幫你完成這個心愿。”“真的嗎,老師?”孩子驚訝地看著我。我點點頭,打開手機,撥通小杜媽媽的微信視頻,讓小杜與媽媽交流。從那以后,我經常用手機讓小杜和媽媽通過微信視頻溝通,并且我常常和小杜媽媽交流小杜在校的情況,讓媽媽每次與孩子溝通時,多鼓勵鼓勵孩子。慢慢地小杜開始變了,學習上非常刻苦,臉上也有了笑容,課堂上也能看到他舉起的小手,看到小杜現在的樣子,我感到特別欣慰。

我常常去小杜家家訪,有幾次我帶了一些學習用品和女兒的一些舊衣服與女兒一同去小杜家,女兒與小杜一起玩、一起交流最近的學習情況,我則與奶奶在一旁聊天,奶奶拉著我的手說:“多虧了你,老師,孩子最近變化確實挺大的,開朗了不少,還常常和我說起你對他的關心,謝謝你,老師!”聽著孩子奶奶的訴說,感受到孩子的變化,幸福的暖流涌上我的心頭。

記得徐志摩寫過這樣一首詩:“我有的只是愛,我是一個極其充實的富人,也是一個極空洞的貧者,我沒有別的動力,我只有愛;我沒有別的能耐,我只有愛;我沒有別的方法,我只有愛。”是的,老師是學生心中的太陽,我相信愛是幫助學生最大的力量,也深信懷抱著這樣的理想,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教育之路是漫長的,在這條路上學生因為有我的陪伴而快樂,我因為有學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這些快樂與幸福的同時,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是教育的力量和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者單位:三原縣魯橋鎮魯橋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