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說,能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人生的幸福,我就是幸福的,因為我的一生遇到了許多好老師,這也堅定了我的一個信念:我要用心去做,做一個好老師,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


23年前,我從渭南師專畢業,帶著對三尺講臺的熱望,我選擇了回家鄉任教。那一年,我被分配到了最偏遠的農村,離縣城一百多里路,學校條件很差,全校只有三個教學班11名老師,我是唯一一個女老師。現實中的工作與理想中的那一份職業相差很遠,但我卻如愿以償地圓了兒時的教師夢。面對一個月200多塊錢的工資,家長、親戚、朋友好幾次都勸我改行,但我深知,家鄉貧瘠的教育需要我,大山里的孩子更離不開我,能在大山深處播種理想和希望,我由衷地感到了作為老師的幸福。

在那所學校教書的老師,大多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們勤勞樸實,無私奉獻,把手頭上的每一件事情干得漂漂亮亮。正是講臺上的老前輩,以他們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生對我進行了最初的職業啟蒙,我也要“用心去做,做一個好老師”。這是我初為人師的夢想,這句話也成了我二十幾年永遠不會改變的初心。

剛剛畢業的幾年,學校人手不夠,我教了一年英語課、兩年語文課,都離自己專業比較遠。我是一邊學習一邊教書,跟著《教師教學用書》學習語法,跟著錄音機學習發音。晚上備課,早上和學生一起上早讀、記單詞、背課文。學校人少,那時候也沒有電話、網絡和微信,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科,根本找不到交流的同行,只能靠自己一點點摸索,沒有聽過什么是教師成長,更不知道怎樣去學習、怎樣去規劃。“教育的藝術”“教學的理念”這些名詞在我心中是一片空白。但我深愛著我的學生,幸福著他們的成長,收獲著他們的喜悅,煩惱著他們的憂愁。作為老師的我與學生一起讀書學習、上山采藥、下地勞動搞勤工儉學,忙忙碌碌樂此不疲。

我的語文課在課前五分鐘給學生開辟了即興演講的機會,在班會課、團會課為學生組織詩歌朗誦、知識搶答賽,我想讓大山里的孩子也得到鍛煉,在大山皺褶的最深處點亮孩子們追夢的眼睛!學生黃愛玲、牛金蟬等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表現突出,在初中畢業后繼續深造。如今,黃愛玲自己創業,當了幼兒園園長,為千千萬萬孩子和家庭的幸福努力著,奉獻著,事業蒸蒸日上。牛金蟬在縣委宣傳部工作,朗誦、演講、寫作樣樣精通。每每想到這些,我也由衷地為自己點贊。現在還清楚記得,盡管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平平,但是他們總會在這些活動中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喜悅。

23年來,從最偏遠的農村到鎮上的中學、縣城,再到市上的學校,我總是滿懷熱情地去工作,堅持“把手頭上的事情干好”讓領導和家長放心,讓自己安心,讓學生受益。年年歲歲,一直這樣。因為我知道這是師者良心的堅守!我感謝教育人生中最初的那段歷程,也是最艱苦的一段歲月,讓我學會了在奉獻和傳承中收獲心中的那份踏實。

2007年,參加工作的第10年,我被調到縣城的中學,學校有許多有經驗的老師,教研組也有可以交流的同行。我有機會聆聽他們教學智慧的分享,我個人的教學能力在不斷提升,那時候的我才發現平臺有多重要,經驗有多可貴。如果說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曲折的過程,那么在縣城關中學的幾年里是我專業發展有所突破的幾年。特別感謝身邊的領導、老師和同行,感謝學校給我搭建的平臺,讓我知道了好老師不僅僅要有熱情,還要有方法、要有智慧、要有情懷。

從2008年起,我開始當備課組長,肩上有了另外一個擔子,和同伴們一起備課、研討,常常思考以怎樣的方式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怎樣才能讓學生更有興趣、更喜歡學習。這樣的交流我從中學習了許多,也讓我收獲了許多。

2011年8月22日,在陜西省中小學“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活動來到洛南縣的時候,陜西師大附中的陳著心老師做了一場專題報告,我與專家同臺,上了一節公開課。這節公開課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因為那一次,讓我意識到做一個好老師還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了解教育的發展動態,關注學生的變化。

記得那也是我花了心思準備的一節課,從語言的過渡到習題的選擇,從課件的制作到實驗的安排,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課前,我一遍又一遍地演練,登上講臺,我感覺自己發揮很好,沒有任何差錯,完全按照提前的預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下課后,許多物理老師對我贊口不絕,我也為自己能夠順利完成縣局分配的任務而高興。可是,接下來評課的時候,楊教授對我全盤否定,犀利地指出了我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說我“心中沒有學生, 沒有以人為本,沒有人為的關懷”等。當了十幾年的老師,我心中充滿了委屈。

教授留下一句 “下來要好好讀書學習”的提醒讓我如夢初醒,從那一刻起,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開始閱讀一些關于新課程改革方面的書籍,開始關心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嘗試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2011年暑假的那次特別的公開課,到2012年暑假我拿到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整整一年,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也是我能夠深入反思、堅持學習的一年。

20多年來,我承擔了許多的公開課、講座、發言,作為教研組長,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我也會精心準備,從新課程改革到三維目標,從有效教學到核心素養,從STEAM教育到深度學習,從單元主題設計到學生的課外制作……每一次活動的背后都是精耕細作的打磨,每一次任務的背后都是熬更守夜的修煉!因為“把手頭的事情干好,做一個好老師”是我對自己從來都沒有改變的要求。當然,這些壓力帶來的是挑戰,更是成長。

2019年我來到市上的中學,在我身邊有著一大批有朝氣、有活力的青年教師,他們博學而且好學、熱情認真,我就是他們的前輩。“做一個好老師,讓年輕的他們也成為好老師,讓千千萬萬的孩子們都感受到幸福”成為我的愿望。

如今,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幫助下,我搭上了陜西省三級三類骨干體系的順風車,成為一名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回顧過去,我深切體會到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應該是浸染在歲月里,需要和時光一起沉淀,厚積方能薄發,付出才有收獲。展望未來,深感任重而道遠。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做一個好老師,做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與青年教師一起強師德、修專業,砥礪奮進,溫暖前行。

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我將以我最樸素的情懷推動一群人一起奔跑在教育教學的路上,與他們一起成長、歷練、反思、實踐。無數的人們和無窮的遠方都與我們有關,我會用心去做,帶好一個團隊,以我們共同的努力和我們最長情的陪伴關注孩子們的未來,靜待花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

作者單位:商洛市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