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名優教師隊伍需“五維度”協同推進
作者:張勇杰
發布時間:2021-03-10 10:50:57
波斯納提出“教師專業成長=經驗+反思”。反思需要個體勤勉,善于捕捉“靈感”;經驗需要經歷實踐,不斷積淀。教育教學經驗獲得不僅源于自我奮斗,也來自團隊互助。在高速發展的“互聯”時代,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勢必由單兵作戰式走向兵團協同發展式。教育發展需要教師推動,教師發展需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下適合的生態環境和積極拼搏的團隊奮斗。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會走得更遠。
去年10月,我作為評委參加了寶雞實驗小學青年教師重點培養對象第二輪選拔賽活動,使我對教師專業發展團隊有了新認識。
一、校長引領學校“團隊”,為教師發展打造良好生態
教育的發展需要社會共同關注,教師的發展也需要良好的團隊生態條件保障。學校是教育教學發生的核心地帶,更是教師的第二個家,學校團隊是教師蛻變發展的第一維度。這個團隊中,校長是引領學校發展,教師走向卓越的領銜人、掌舵手。
人民教育家于漪說,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師身上。做校長,頂大的事就是培養青年教師。教師博學厚德,專業技術能力素養是教育教學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因素。如今,很多地區、學校將打造名優教師團隊作為學校發展的抓手,很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就學校而言校長是“總指揮”,協調各部門團體和諧運行;更是謀劃教師成長培養梯隊的戰略制定者。
名優教師團隊打造需要校長權力下移,人力、財力、時間、場地、激勵等條件保障;創造成長機會、搭建發展平臺,做好可持續性長遠謀劃,努力為教師打造舒適、安靜、研學風正的發展生態便是主流措施。如寶雞實驗小學針對全校青年教師組織教學比賽選拔重點培養對象,第一輪比賽校內組織人力選拔出有一定教學經驗,有一定潛質和熱情的骨干參加第二輪選拔賽。第二輪選拔賽邀請校外評委,模擬“賽教流程”抽題裸備,說課、講課現場打分,確定明年沖刺能手培養對象重點指導,每年遞補,有序推進。這種有針對性的青教培養模式,具有一定前瞻性,目的性,久而久之必將形成教師專業發展良好的生態鏈。
二、主任落實規劃“團隊”,為教師發展籌謀施種
教務主任(教學副校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直接實施者,是學校團隊教師發展規劃制定人和落實人,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指導者,教師團隊組建,研修平臺的建構者。優師團隊作為學校持續發展的有生力量,不僅是招納,更要本土培養。教導主任是各科教學研究、學習交流、培訓輔導設計與組織的直接責任人。研究什么,籌建怎樣的培養方案,設計哪些研修活動,怎樣過程督導,如何評價成果、檢測培養效果……教導主任使命在肩,任重道遠。
教務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二維度。故而,教導主任依托學校宏觀發展藍圖,抓好教學與研究的同時,要前瞻性謀劃骨干教師培養目標,劃定骨干梯隊方陣;選好種子教師,為其選配領路師傅、研學導師;制定并落實激勵評價機制;促進、協調各教研組研修……眾多具體的事務需要教務主任(教學副校長)負責落實,學校優師人才隊伍建設需要教務主任(教學副校長)做好“管家”。
三、組長日常經營“團隊”,為教師發展做好服務
教研組是教師專業團隊發展的第三維度,教研組長是本學科教師業務研修的主心骨,既要領會教務系統方案精神,有序有效地做好“行事歷”中的規定動作,又要有學科自主的創新動作。如針對學科教師日常教學中普遍性困惑問題,有必要自主性組織成員隨時討論解決;對于個別性疑難雜癥熱心交流、幫助解決;組內有成員承擔了展示課或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大賽,更應組織團隊力量精心打磨、獻計獻策,以團隊之力、眾人之智慧,用心服務、齊心托舉。
如我參加寶雞實驗小學第二輪青年教師培養對象選拔賽中的一個故事:李校長介紹,體育教研組對成員參賽高度重視。組長賽前加班組織全體成員為本組選手指導、磨課。參賽當日帶領成員6點到校,幫助選手提前準備器材學具;授課期間我目睹了全體組員觀摩,提前組織學生、撿拾籃球……協同向上、具有戰斗力的教研組,體現了教師專業成長團隊的新風尚。一個向上的教研團隊,首先組長、教師要有同呼吸共命運整體發展意識。其次,態度要謙和。明確研討獻策、指出不足是幫助、指導別人,你就是師父,你也在提升;提出困惑主動請教,你是“虛心的學生”,從別人的意見建議中修正、解決,自我提升。所有人以誠懇、奉獻,互助提升的態度凝聚在一起,為共創優師團隊奮斗。再者,扎實做好日常教研。教研組長要引領成員做好日常教學研討,“做好、吃好家常飯”解決教學真問題,水滴石穿練功在平常。
四、利用融入過往“團隊”,為教師發展補充必備元素
教師專業提升培養工程已成為各級推動教育發展的有力抓手。就我省看,教學名師、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等,各級各類名優骨干教師團隊已初具規模。“三級三類”骨干教師引領輻射作用的發揮,不僅是他們自覺走出去,還需要學校主動請進來,充分利用這些先成長起來的名優教師,引領、點撥本校教師成長。
首先,鼓勵有志于專業成長的青年教師融入專業發展共同體、工作室、工作坊,交流碰撞、學習提升,熏陶感染激活斗志。其次,邀請名師培訓輔導、示范引領。學校有計劃、階段性邀請“名師”,分享專業成長經驗,利用榜樣效應激活教師成長熱情;培訓分享專業理論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學示范,分享技能智慧,促進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教育的發展,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
教師培養,同樣需要跳出學校(區域)看培養。外校的“名師”散開是滿天星,相聚則是一團火。學校依據需要多方邀請、臨時組團,對教師進行面對面培訓示范,看是一時的“過往客”,實則是智慧共享,疏通教師發展瓶頸,具有撥開浮云、補充教師發展“微量元素”的功效。
利用和融入“過往團隊”交換思想,以別人的視角審視、指導本校(團隊、個人)培養對象、評估成長水平,會取得另一番效果。這種臨時組建的優師團隊可謂教師專業成長第四維度,彈性的、過客式專業成長共同體,是共享模式下大視野、大格局青年教師培養的新形態。
五、激活內驅自覺向往,為專業發展不斷續航
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是動態的過程。前四個維度是外因,是圍繞第五維度——教師個體而作用的。教師本人態度、行動力則是內因。外因作用于內因,只有內因主動奮斗、追求裂變,才能逐步取得發展。所以,自我完善,努力向上的熱情、內需驅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維度中的內核。教師本人要想走向卓越,需有重塑自我的堅定意志和不懈行動,再利用其他四維度助力,就能破繭成蝶,逐步生成新自我。教師人人具有這樣的理想情懷和向上的奮斗精神,不斷自我續航,必將成就名優教師,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品質提升。
總之,教師專業成長外因是保障,內因是關鍵,只有“五維度”相輔相成、和諧運行,方可成就教師,發展學校。
作者單位:千陽縣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