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育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明晰發展方向,突出辦學特色,深化改革創新,豐富教育內涵,彰顯校園文化,努力實現全面持續、規范民主、健康發展的依法治校目標。

一是制定一套執行有力的規章條例,用科學的制度規范人

建立健全一套規范有序、科學完善、高效運轉的規章制度是學校管理的前提條件和剛性保障。在校園管理方面,要加強人事制度、師德師風、后勤保障、績效考核、班級管理、教育教學、生命安全等一系列制度建設,形成公平、公正、公開和科學、民主、開放的規章制度,讓制度成為所有教職工自覺遵循、自覺維護、自覺踐行的法規寶典。要逐步完善治校策略,采取“校務會決議、教代會審議、家委會建議”的方式,充分聽取和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完善全員參與、全程規范的管理模式,確保決策的科學性、規范性、民主性。要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暢通溝通交流渠道,定期開展校務會、教代會、黨員大會、班主任會、教學研討會等聯席制度,商討議定管理漏洞,增強學校管理環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民主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自主管理”的人文管理結構,全面落實量化管理考評機制,統籌分配教師績效工資,實行獎優罰劣,獎罰分明,真正發揮績效考核的獎勵激勵作用。

二是樹立一個教育發展的遠景規劃,用共同的目標凝聚人

教育發展的過程就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就是讓師生尋找幸福、體驗幸福、創造幸福的過程。在學校規劃發展中,要創新發展方式,突破瓶頸制約,統籌學校文化的育人性、構成的多層性、過程的開放性、影響的滲透性等因素,舉全校之力打造學校教育品牌。要將制度管理、規律發展、育人成才、博愛和諧、文化傳播融為一體,提升學校品牌建設的教育性、科學性、審美性和藝術性。要增強思維感召感化,為教師勾勒出實現人生價值的美好藍圖,通過情感互動、價值認同、共同愿景等,激發師生的工作熱情、學習熱度和價值緯度,讓學校成為一個百花綻放、競相盛開的“大花園”。要結合校史、校情、校風、校貌等追本溯源,在繼承和創新中科學規劃和設計學校發展方向,打造“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目標,努力構筑“學生終生發展、教師幸福工作、家長稱心滿意、社會廣泛贊譽”的共同愿景,提升廣大教師的歸屬感、責任感和認同感,讓師生在和諧校園中健康成長,在文化熏陶中幸福成長,在時間體驗中自主成長。

三是培養一支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用團隊的力量感召人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中年教師是學校的骨干,老年教師是學校的財富。要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開展“老中青”傳幫帶作用,實現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中年教師的財富積累,老年教師的傳經送寶。要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每學期由骨干教師帶頭至少開展一次專題報告、共同體教學觀摩、課題研究活動,打造名師成長的綠色通道。蘇霍林斯基說過“要想擺脫教師的職業倦怠,就要引領教師到課題研究的道路上來”。要突出校本研修的層次性和多元化,堅持“專業引領、骨干帶動、自主發展”的方式,引導教師自主參加繼續教育、業務培訓、交流研討、賽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努力鍛造一批德才兼備、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式的教師團隊。要加強目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情感激勵等,樹立教師隊伍先進典型和模范榜樣,大張旗鼓地表彰和鼓勵一批“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型的優秀教師,彰顯和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感召效應。要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突出班子成員管理水平、專業塑造、能力培養,加強班子的全局意識、團隊意識、協作意識和服務意識,打造政治上靠得住、業務上過得硬、教職工信得過的干部隊伍,增強學校管理的執行力、效能力、推動力。

四是創造一方舒心優美的校園文化,用美好的環境熏陶人

文化積淀、文化素養、文化傳承是一個學校成功發展的魅力和靈魂。要結合地域特色資源和校園淵源歷史,打造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傳統文化等校園主題文化,彰顯文化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力量。加強校園制度文化、校園文化、管理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突出堅定有力的執行風格,特色鮮明的校園主題,科學民主的管理方式,積極向上的班風班訓,讓文化凝練鍛造校園的和諧之風、精神之氣,奮斗之魂。結合“一訓三風”,全面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打造校史文化、走廊文化、操場文化、宿舍文化、餐廳文化等文化體系,實現文化引領下全體師生行方致遠的價值追求。深化班級主題文化建設,按照學生“人人參與、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建立班訓、班徽、班歌、班級口號等,開展一系列班級學習文化、社團文化、讀書文化、實踐文化等活動,提煉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班級文化精神。加大校園基礎設施改善,營造“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的校園環境,讓全體教職工在安心、舒心、放心、開心的環境下全身心投入工作。完善情感培育機制,建立和諧、和睦的人際關系,做到愛護教師、尊重教師、關心教師、培養教師,滿足教師在物質、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為教職工創造“詩和遠方”的精神家園和靈魂棲地。

五是設置一組提升素養的德育模式,用優秀的方式培養人

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體現。在德育管理方面,要嚴格落實“德育為首,育人為先 ”的教育理念,狠抓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是核心素養的六大綜合表現,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目的。要凝聚教育發展的外界合力,引導校園、家庭、社會等多方參與德育教育,構建以學校為主、以家長和社會為輔、以學生為本的立體式德育結構。要充分利用家長微信群、家長會、家訪、專家講座、家庭教育報告會、讀書交流活動等方式,定期推送各地先進教育心得、教育經驗、《家校聯系手冊》等,提高家庭教育的分量、質量、能量和力量。要深入開展“傳承文化,與書為伴” “一路書香伴我行”等校園閱讀工程、經典誦讀、征文等一系列活動,定期評比“書香班級”、“書香教師”、“書香家庭”等,讓教師、家長、學生在書香浸潤和熏陶中愉悅心靈、享受生活。要著力搭建“知、情、意、行”式的綜合素養教育平臺,扎實開展“緬懷革命先烈”愛國主義、“孝老愛親”感恩教育、“珍愛生命”教育、法制安全教育進校園、民俗文化研學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拳拳愛國情懷,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發展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六是建立一批除舊布新的改革措施,用務實的舉措帶領人

在用人機制方面,大膽選拔一批善于創新、勇于實踐、嚴謹務實的教師,在教育發展、教學科研、學校管理、后勤服務等崗位擔任職務,每年進行一次綜合考核評比,增強教師隊伍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在教育教學方面,開展“名師示范大講堂”活動,通過名師授課、專題講座、業務指導等方法,打造一批崇尚教育理念、強化專業素養、提升核心能力的名師隊伍。加強教育發展共同體之間教務、教育、科研、年級組等溝通協作,大力開展“業務大比武、崗位大練兵”教學活動,將校際領導的橫向交流討論變為校際教師之間的縱向思想碰撞。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從課程申請、方案設計、具體實施、目標評價、成果展示等方面規劃,形成科學實際、操作性強的校園課程開發體系,努力將學校打造成一所教育基地、一所科研基地、一所實踐基地。建立科研獎勵基金,制定落實科研獎勵方案,每年拿出一定比例基金,重獎教育科研方面卓有成效的教師,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和專業水平,促進一批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隊伍的形成。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超前布局校園大數據信息時代,大力發展人工智能(AI)、網絡資源平臺、在線教育、慕課(MOOC)等現代化教育傳媒方式,提升教育現代化管理應用水平,對全體教職工進行一次“頭腦風暴”的洗禮。

教育是一項崇尚理念、啟迪智慧、求知探索的漫長心路歷程,也是一項改革創新、道德引領、靈魂塑造的發展形成過程。在新時代的教育發展中,只有崇尚教育事業,遵循教育規律,傳承文明理念,胸懷育人使命,進一步堅定信念,砥礪奮進,無悔守望,才能實現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擁有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興平市陜柴學校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