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課程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教學評價等五個方面對創業口才類課程如何有效實施混合式教學實踐改革進行了剖析,從而得出教學實踐結論:開展口才類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師能力的提升,目標是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難點是信息化平臺的有效使用。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創業素養 口才類課程

高職口才類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意義

國內高職院校在大學生通用能力素質教育中普遍認可口才訓練對于學生基礎職業素養生成具有重要意義,進而相繼開設了“演講與口才”“溝通課程”“表達與溝通”等口才類選修課程。這樣說更有論文“味兒”。公共選修的口才類課程主要是通過線下授課,籠統講述如何進行人際溝通和成功表達,重理論輕實踐,重教材輕生活,重輸入輕輸出,重結果輕過程,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效果不理想。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公共口才類課程還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理論與實踐相脫離、教學方法單一、師資隊伍單薄,學生互動性不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在線課程立足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開展專創融合、思政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應用型軟件平臺,結合線上線下教學環境,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全面的教學反饋,還可以為教師提供快速應對學生多樣化求知需求和學習吸收進度,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為了實現輸入—內化—輸出閉環式教育,補充線上教育,延伸線下教育。因此,其既不是徹底解放教師把課堂遷移到網上,也不是“線上”與“線下”的簡單機械相加,而是通過課前導學、線上自主學習、課堂重點、難點講解、線上線下深度討論、過程性考核等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優化學習效果。

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課程的基本情況

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是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也是一流專業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學生公共選修課。該課程在實施中注重將思政元素有機引入課程教學之中,以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講述為導線,既關注學生創業職業能力口才系統化培養,又注重學生創新創業家國情懷的培養。課程以“針對創業實踐特點,以互聯網+時代人們的行為模式為基礎,以提升職業社交實戰能力為目標,以跳出口才談口才的格局觀”為課程邏輯框架,通過提綱挈領剖析與創業者口才能力提升相關的要素,幫助學生系統歸納創業者口才的基礎素質養成和常見技巧訓練等內容。

課程體系包括口才基本功訓練、提升技能訓練和口才專項訓練三大模塊十三項任務,內容涉及格局塑造、心態調整、語言措辭、聲音訓練、態勢語、贊美技巧、傾聽技巧、語言風格、語言邏輯、開場結尾、路演技巧、銷售口才、公關口才、社交口才、領導者口才等。

線上課程根據課程內容劃分出的64個知識點,通過智慧樹平臺,錄制了60多個微課視頻,每段視頻時長為5~10分鐘,合計約667分鐘,配有相應章節測試題437道、PPT26個、文本資源36個、課外視頻12個以及期末試題庫等。課程自2019年12月上線運行以來,在校內已運行2期,累計有973名學生選修。

線下實訓課程,根據課程設計各教學知識點,對每堂課進行精心的教學活動設計。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活動設計、實時問題設計、聯系測驗環節設計、交互討論、學習效果測評、擴展作業等。一方面,在學生線上自學的基礎上答疑解難;另一方面,通過情景式教學搭建一個系統、實用的職業口才訓練平臺,培養學生的談吐、交際能力等。

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創新

1.創新教學目標,細化教學方向

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屬于口才類公共選修課程,但又不同于傳統高等職業院校教學中的《演講與口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方向更明確,立足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實踐特點,以互聯網+背景下創業行為模式為基礎,以提升學生職業交際實戰能力為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成功創業人員的基本特征,掌握創業人員在各種場合的語言技巧,更好地完成由學生、社會人到創業職業人的角色轉化。課程通過提綱挈領剖析與創業者口才能力提升相關的要素,精心篩選和創業活動息息相關的口才基礎知識和技巧,以真實的企業家創業精神為例,根據學生學習的階梯式成長特征,從三大模塊系統提升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口才。“魔力口才之基本功訓練”重視學生思辨、感受和表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和創業熱情;“魔力口才之提升訓練”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增強訓練實踐效果;“魔力口才之專項訓練”以創業場景為依據,培養適應未來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

2.創新教材內容,融入思政元素

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課程教材由企業家、創業者、職業口才培訓師以及專業講師團隊共同合力編寫,所有案例均源自企業家、創業者、職業經理人的真實經歷。在教材編寫中注重將思政元素有機引入課程教學之中,立足于“來源實際、格局高遠、有機融合、易于接受”的設計編寫思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效融入,以當代紅色企業家精神實際案例講述為主線貫穿始終,深入挖掘職業素養課的思政內涵,推進創業職場溝通課程與思政課程進一步融合。目標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圍繞高等職業教育實況,體現“先進性、時代性、正能量、接地氣”的特點,提取思政映射點和融入點,用鮮活的案例,多樣的方法,系統訓練學生的創業交際能力,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3.創新教學方法,推進混合式教學

課程突破傳統的現場教學,在教學模式上采用混合式教學,合理運用翻轉課堂手段實現線上線下聯動,讓線上理論知識與線下口才實訓相結合。力求課程教授過程中“有師、有生、有講、有練、有問、有答、有說、有想”,充分提升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的核心是合理分配線上線下的教學時間,線下實踐教學為主,線上自主網絡學習為輔。

線下課程主要針對線上的理論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訓課程。在線下實踐課程中,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角色的轉變,從獨奏者向伴奏者轉變。與此同時,學生要轉變觀念,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轉變。實踐課程的訓練方法,主要采取項目教學法、情景模擬法和行動導向教學法。例如,在情景模擬法中,通過營銷案例培養學生在創業溝通中的自信心、幽默感及容忍、樂觀和善良等品質;在項目教學法中“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商務談判、公共危機、市場調研、產品介紹、營銷口才、產品推銷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通過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增強師生互動,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其有效掌握創業口才的基礎知識、職業技能和技巧,構建屬于他們自己的職業知識體系。

4.創新教師隊伍,加強校企合作

課程立足高職院校特點,把握人才培養方向,注重“產教融合”中的校企合作。因此,課程的教材編寫、線上線下課程的授課師資隊伍包含企業家、創業者、行業精英和高校教師。每章節均配有大量的訪談案例,且所有涉及創業過程與溝通口才相關的案例均源自企業家、創業者、職業經理人的真實經歷,目的是給學生創造真實體驗與激勵。一方面,突破傳統教師的純理論知識教學,師資隊伍中,企業家的現身說法,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切實了解口才對未來創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靈活應用創業口才相關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通過校企教師的混合教學和集體備課、說課、評課,有利于資源共享,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5.創新考核方式,全面評價學生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考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考核的時空限制,更側重于過程性考核。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工具,通過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網絡教學作業設計,及時反饋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學習情況。根據作業的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平時成績考評,注重學生的過程化階段性學習成果。

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考核方式靈活多樣,因材施教,重在突破。突破一,由傳統的單項選擇題目變為多項任意選擇的題目,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能力,發現學生的特征與特長,挖掘有創業潛力的學生,重點是因材施教為大學生創業大賽做準備。突破二,由傳統的個人獨立完成題目變為團隊協作式題目,在培養學生運用頭腦風暴法時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和團隊合作精神,既為大學生創業大賽的組隊做好了鋪墊,也為大學生未來創業就業做了必要的崗前培訓。突破三,由傳統的紙質化書面作業變為實訓口才演示,學生根據每章節大綱內容,自主設計作業內容,形式不限,變被動完成作業為主動探索學習,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加強學生對本門創業口才課程的實踐探索興趣。

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課程對口才類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啟示

創業素養提升之魔力口才課程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既有利于集中各種資源優勢,又有利于突破時空限制滿足學生的多種學習需求,進行自主化和個性化學習,同時本課程的全部教學微視頻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精心制作的,視頻教學可以比課堂講授的效果更好,有利于學生節省課堂學習時間,也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自學的節奏和進度。通過本門課程線上線下的教學實踐,對于如何開展口才類混合式教學改革有以下三點啟示。

第一,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師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掌握混合式教學的內在邏輯,有效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真正要實現線上線下多層次的融合,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考核設計等方面,合理分配線上線下的時間安排。同時,將學生的作業由傳統的課后作業轉化為課前或課中練習,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例。

第二,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老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轉換傳統教學角色,引導學生形成課前自學、課中實訓、課后深度學習的自主連續性學習模式。

第三,混合式教學的難點是信息化平臺的有效使用。教師實現混合式教學改革首要突破的難點就是掌握信息化技術,會使用各類APP教學平臺和多媒體、微課錄制、直播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課前能使用各種現代化平臺查閱資料預習,課中利用平臺學習、連麥搶答、討論、測試等,課后能線上提交作業、在線作業互評等。

參考文獻:

[1]杜小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為例[J].電子商務,2019(8).

[2]熊元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有效途徑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1).

[3]張杰.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機械加工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風,2019(31).

[4]吳超.高職“演講與口才”教學中的自我效能感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3).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