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跨界教育”理念對會計教學體系的融入
作者:劉艷妮
發布時間:2021-03-09 11:24:1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跨界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通常跨越領域、地區、學科,將產、學、研、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將其引入會計教學,不僅能充實教學內容,豐富課堂知識,而且能培養具有更加全面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本文從會計學的教學角度出發,重點探討“跨界教育”理念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跨界教育 教學理念 人才培養 會計教學
基金項目: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項目“高職院校國家骨干專業建設實踐與研究——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為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scjg14)。
分類號:F230-4;G434 文獻識別碼:A
“跨界教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它以學生為本,跨越教育領域、學科領域、地區領域的界限,將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筆者認為,在會計實踐教學中融入“跨界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引用最新學術研究成果,融入實踐知識、實業知識和從業技能,從而構建完善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反映在教育界里就開始出現了“跨界教育”的概念。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雖然“跨界”概念已經出現,但其更多的是用于人文、藝術、商業等領域,在教育界引入這一概念的時間還尚短,但它必將成為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跨界教育”通常跨越領域、地區、學科,將產、學、研、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將其引入會計教學,不僅能充實教學內容,豐富課堂知識,而且能培養具有更加全面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型人才。本文從會計學的教學角度出發,重點探討“跨界教育”理念的具體應用。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
整體來說,會計“跨界教育”實踐活動是指在傳統的會計教學基礎上,增加實踐和從業技能方面的知識。具體來說,這一新的教學實踐體系應當包括這幾方面:首先是設計實習環節。它包括基礎會計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包括畢業論文和社會實習。其二是增設實驗環節。在基礎理論學習之后,積累了一定的實習經驗,再深入會計實驗,包括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等分支領域的實驗。最后是會計實訓環節。這一部分的訓練讓學生更早地接觸會計工作實務,從而盡早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這一系列環節主要包括崗位技能、網絡會計操作、財務運作實務等訓練。在整個系列中,還會有一整套相對應的教材,除了理論教材,同時也包括一些教輔資料,比如配套的習題集以及針對資格考試的配套教輔資料。
如何融入“跨界教育”理念
所謂“跨界教育”的理念,其實就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大綜合”,籠統來講就是將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到傳統的會計教學活動中來。本文認為,在會計教學實踐中結合“跨界教育”的理念,重點就是要做好產、學、研、用之間的結合。
1.在教學中結合最新的會計研究成果
從目前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來看,大多是針對教材的會計理論教學,而這種會計理論教學就可能存在滯后于實際政策的現象。目前,較新的教材大多為會計類職稱考試類,這類教材每年都會根據政策進行更新。而高校中一些會計教材大多是指定出版社的固定教材,通常沒有使用最新版本,導致一些新的知識和政策沒有及時更新。同時,也可能存在因為長期使用一種教材,教師所使用的教學PPT多年不變、相對滯后的現象。雖然日后的會計實訓會涉及許多的實務操作,但理論學習是基礎,如果理論知識無法及時更新,學生不僅對會計最新的準則要求存在誤解,而且也難以吸收最新的會計理論,對思維上的拓展非常不利,與此同時,滯后的研究成果更新也不利于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為此,本文認為應當在教學中融入最新的會計學研究成果。這里的研究成果至少包括會計行業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其次還應當包括高校教師和研究人員所獲得的理論創新成果。會計工作是以最新的會計準則為基礎的,因此,高校教師應不斷學習最新的會計準則、會計法律法規、會計政策等內容,將最新的政策法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補充目前教材帶來的滯后問題。另外,會計工作常與稅收和法律政策緊密聯系,因此除了會計的相關內容之外,諸如稅務改革、法律改革等內容也應當及時更新。
2.融入經營實體概念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同時,會計工作也對從業人員的動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有必要在以理論學習為主的傳統教學中融入一些實務操作的知識。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設置了會計學,但在教學質量上卻參差不齊,同時,由于學生人數龐大,高校與企業展開合作的難度也增加。因此,許多高校的會計學專業學生幾乎完全在校內完成學習實踐,對于會計工作的實務和動手操作方面接觸甚少,這樣教育的結果只會培養一批“理論專家”,很難讓學生在走出學校后能夠快速融入工作崗位、適應工作環境。為此,應當進行教學實踐改革。
(1)實現經營實體視頻化。
隨著多媒體技術、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手段進一步得到了豐富,尤其是在課堂上實現了視頻教學、遠程教學之后,教學方式進一步發展變化。為了讓學生對會計實務工作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可以在課堂上增加實體經營過程中會計財務活動的相關視頻作為教學內容,既可以將錄制好的視頻進行播放,也可以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遠程實時通訊。從視頻教學的內容來看,應當盡量涵蓋企業整個會計實務的各個環節。首先是展示企業的整體環境。會計活動的展開不是獨立的,而是屬于企業整體經營活動的一環,所以通過引入企業實景,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實際工作場景。其次是展示企業的工作流程。會計活動雖然是財務部門的工作,但它所記錄的對象卻囊括了企業整個經營生產的流程和環節,因此,應當展示企業從采購、生產到最后銷售等多個環節中的財會活動。最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當展示會計活動的外部環境,主要涉及和銀行、稅務機關有業務和行政辦理的環節,比如展示稅務大廳的工作實景、會計人員如何獲得稅務憑證等。
(2)實現專業實習室內化
這是一種模擬教學的方法,學生可以不到實際的企業中去,而是在學校設立會計實訓教室,實訓教室中有類似企業會計的各類憑證和環境,讓學生可以通過角色分工,模擬企業會計部門的業務工作,以此完成所有的手工會計核算工作。借助會計專業實訓室,實現模擬真實企業中的會計工作的操作環境,讓學生在場景中完成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3)實現在線課程“慕課”化
慕課(MOOC)是伴隨互聯網科技和遠程科技興起的一種在線課程。作為網絡公開的教學,它的特點是課堂不受傳統的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方便學習的同時成本也更低。另外,這種在線課程還擁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一方面是注冊人數多,另一方面是一種開放的學習方法。同時,以視頻方式在線教學的一大優點是借助互聯網科技讓學習變得更加便捷和容易,因為視頻教學的模式與傳統課堂的教學手段有所不同,教學方法也十分豐富,趣味性更高。這種在線課程還可以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測驗、作業批改、學生答疑等問題,與此同時現實課堂一樣,MOOC也可以在線組織學生針對所學內容進行討論,增強學生、師生之間實時的溝通和交流。
3.融入操作實務知識
首先,對學生進行模擬崗位培訓。學校可以根據制定的會計工作規范以及會計工作標準來模擬現實中的工作崗位。其中包含出納、材料會計、成本會計、薪酬會計等崗位,同時對于近年來新興的會計信息化崗位也不能忽視。在學校的崗位模擬設置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應當盡量設置基礎會計工作崗位,暫時不需要設置管理層的工作崗位,比如會計主管人員、精算師等,這些崗位對于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崗位經驗都有較高的要求。可以根據生源質量以及實際授課需要,實現教學內容的提升,開設以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分析為目的的崗位。
其次,對學生進行綜合技能培訓。這里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開設的內容。會計的理論和實務工作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實際工作中,基礎的會計工作相當瑣碎,對從業人員的謹慎和耐心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學校的學習中也應當通過操作培訓,讓學生更早地了解到實際崗位的要求。綜合培訓應當培養學生全面的操作能力,本文建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安排課程和課時:會計全能操作培訓四周,會計信息化操作培訓兩周,學生自行完成財務報告的編制和分析,學生根據財務報告來完成對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的預測。
再次,引導學生積極展開社會調研活動。許多高校對會計理論的教學較為看重,對于實證調研、實際操作的培養力度不夠,很多調研以及暑期實訓也是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從而導致學生畢業以后很難上手實務工作,造成理論學習和實務脫節。因此在高校中應當設置實證調研、實訓等課程,同時積極鼓勵學生申請相關的調研項目,比如向學生開放實證調研的課題、鼓勵學生參加導師的社會調研項目、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指導活動。
最后,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在目前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創業的理念應根植于日常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創新。高校可以配備專業的創業指導教師,為一些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同時,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級各類的創業大賽,讓學生從創業大賽中得到更多的成長,懂得創新創業的重要性以及團隊協作的必要性。學校可以對創業項目中優秀且有可行性的方案提供資金支持和其他資源上的幫助,從而引導學生更早地接觸市場和用戶,為日后的工作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翠翠.探索職業院校會計實踐教學中微課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6(8):12-13.
[2]朱開.職業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淺析[J].企業導報,2016(8):13-15.
[3]杭文鳳.職高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貿實踐,2015(12):15.
[4]王春蘭,尤鳳翔.國內跨界教育研究綜述[J].江蘇商論,2019(7):7.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