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思政教師的使命,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新時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接班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發揮思政學科和思政教師自身獨特的作用和擔當。

新時代思政教師要有堅定的政治認同。堅定的政治認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定盤星,是思政教師依法執教的方向標,是課堂教學改革聚力前行的動力源,是思政教師安身立命的基本行為準則。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堅持發揚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以依憲治國為核心的依法治國制度三者的有機統一,是新時代政治認同的基本立場。思政課堂教學之所以能震撼靈魂、打動人心,就是因為思政課堂,具有面對生活和歷史的“坦誠”態度,用“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這一最樸素、也是最高的教學藝術,來詮釋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以及決定發展趨勢的“中國制度優勢”。長期的革命和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當前,抗疫斗爭、脫貧攻堅、社會生態治理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決定性勝利,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因此,思政教師要結合實際,理直氣壯地宣傳我國的制度優勢,理直氣壯地引導青少年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終身。

新時代思政教師要有堅定的中國立場。堅定的中國立場,源于五四運動、國內革命斗爭、抗日戰爭、土地革命斗爭和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一脈相傳。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殘酷掠奪加劇了舊中國社會治理和社會倫理的破產,促進了中華民族“中國立場”的覺醒。“中國立場”就是生活在中國土地上的人們面臨被亡國滅種的時刻,所激發出來的深刻而強烈的民族群體認同情感。中國心是中國立場最顯著的特征。中國心是一種由內向外、由自發到自覺、全身心的對中華民族身份、文化、歷史和中國社會制度的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國家至上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中國心的建構要凸顯中國認同,以強烈的民族認同意識喚醒中國心,以強烈的文化認同意識植根中國心,以強烈的歷史認同意識服膺中國心,以強烈的制度認同意識堅定中國心,以強烈的國家至上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滋養中國心。堅定的中國立場,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想問題、辦事情、作交流把國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長遠利益放在第一位,擺脫西方勢力鼓吹的“三權分立、普世價值”的表象迷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時代思政教師要有堅定的信念立場。要理直氣壯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實踐中解釋世界,而且在實踐中改變世界,這正是馬克思哲學的實質和獨特之所在。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曾反復說過,人不能預知未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完善和豐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要面對的重大理論課題。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續寫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篇章。堅持立德樹人,引領青少年以積極的精神狀態投身偉大的社會實踐,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新時代的青少年有夢想、有血肉、有情緒、有潛力,是現實世界派往未來社會的使者。如何引導他們豐盈自我的內心,擺脫內心的沖突和掙扎,從而堅定人生的方向,這是新時代思政教師的責任。

新時代思政教師要有堅定的奮斗立場。中學生最具生機活力,最具青春朝氣,最富有人生夢想。新時代思政教師的奮斗立場,就是喚醒廣大青少年認真思考“以怎樣的精神狀態”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代思政人有一代思政人的思考,一代思政人有一代思政人的實踐,一代思政人有一代思政人的長征,一代思政人又有一代思政人的責任。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新時代思政教師的光榮使命。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穿越時空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閃耀著真理的光芒。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少年一代的人生理想。我們新時代思政教師,要以科學的理論學識解答學生的疑惑,以求真的人格力量鼓舞學生的斗志,以生本的課堂教學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以真實的中國故事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新時代思政課教師要把握時代發展特征,順應民族復興的時代潮流,保持思政教育人應有的浩然正氣,才能不辜負這個時代,不辜負這個民族,不辜負這個身份,不辜負這群學生。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