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歷時三天的陜西省初中、高中教學能手評選講課環節塵埃落定。今年我有幸承擔評委工作,見證了各地市推評出來的數學學科參評者的教學實力和風采,感受到了參評教師的善學樂教、教育情懷、教育追求,也看到了陜西教育的勃勃生機及蓬勃發展的勢頭,更領略到了陜西省 “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引領著教育工作者不斷超越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

陜西省教學能手作為“三級三類骨干體系”的基石,決定著骨干體系的根基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他們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教學藝術、教育情懷、教育追求無疑是最重要的考核點,也是他們后續發展的著力點。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談一下我作為評委的感受。

第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參賽選手基本上都對2017版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高考評價體系》《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容了如指掌,涉及的理念內化于心,主要的精神能在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課堂上顯現和滲透,在答辯環節能清楚地進行闡述,并能流利準確回答評委的提問。這些表現讓評委非常欣慰,可見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是與時俱進、善學樂教的教育人。社會在發展、科技日新月異、時代在更新,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教師都要不斷學習,更新理念,教育教學要與社會發展融合、與國際接軌,這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二,學科核心素養已經初步在數學課堂落定。新課程標準在陜西還沒有執行,但從2013年開始陜西省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已經開始進行動員和宣傳,尤其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培養的優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通過工作站、工作坊、工作室的輻射引領示范,在三秦大地上傳播國家的課程改革精神,在教育教學中摸索、實踐、反思、修訂、完善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方式。我們的參賽者無疑也是參與者和實踐者,他們將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作為他們教學的目標,在課堂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的交流、教師的啟發、學生的總結再落實,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數學思想的提煉、數學思維的培養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數學作為一門思維學科,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及以后的工作學習培養思維和奠定基礎,數年后或數十年后,數學留給學生的唯有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數學知識所剩無幾。參賽教師都在課堂上對數學思想加以提煉并引導學生進行體會和總結,數形結合、轉化和化歸、分類討論、函數和方程的思想,由特殊到一般、類比思想、具體到抽象等等,將其總結的內容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參賽選手將這些教育方法運用自如,讓我們評委非常欣喜。

第四,嫻熟的多媒體使用讓數學課堂熠熠生輝。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使得數學教學由靜態變為動態,數學所蘊含的變化規律非常直觀明了;抽象難懂的數學符號轉變為具體生動的實際案例,通過多媒體將數學的簡潔美和強大的概括美展現出來,為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打好基石。學生的數學興趣,強烈的求知欲得以點燃,學習效果怎能不好!有的參賽選手在短短的90分鐘內既能寫好教學設計、說課稿,還能做簡單的課件,制作與課題相關的幾何畫板,沒有平時樂學善教,這是很難想象的事,這怎么不讓我們評委欣慰!

第五,教師的個人魅力感染著學生求知的欲望。參賽選手穿著干凈得體,精神抖擻,語言干凈利落,富有激情。清晰、準確、嚴謹,抑揚頓挫的表達,具有親和力的一問一答,以及層層遞進的設問,規范的書寫,秀美的做圖,恰到好處的啟發,吸引著學生,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發,學生樂在其中,也享受在其中。更有參賽選手,能從中國經典的古詩文中挖掘出其蘊含的數學文化和數學知識,讓我們評委為之贊嘆,也非常欣賞。足可見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僅在數學領域具有雄厚的知識,而且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可喜可賀。

當然,也有不盡人意之處,有的參賽選手數學術語不精準;回避在黑板上利用尺規做圖;講課教室放著做圖的工具,徒手做圖,忽視作為高一學生立體幾何做圖功、識圖功、用圖功正在培養;也有的參賽教師將新授課上成講授課或復習課;對高一學生的認知規律預測不準等等。

總之,瑕不掩瑜,通過這次陜西省教學能手的評審工作,我對有關部門為陜西省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數學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追求、教育情懷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我更加堅信陜西的教育會越來越繁榮,陜西教育的輝煌指日可待!也希望所有的參賽者能以此為啟迪,走好自己的教育路,讓自己的教育生涯不留遺憾!

作者單位: 寶雞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