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各個小學的德育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春游、秋游、學農、軍事體驗等各種主題、系列、特色活動層出不窮,看似精彩紛呈的表象背后,諸多問題也逐漸凸顯,如普遍存在“娛樂化”特點。很多學校在開展德育活動時只是掛著教育的名號,實質上已經偏離了教育的正確軌道,陷入過度娛樂化的媚俗境地,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是形式主義問題嚴重,一些學校在組織德育活動時非常盲目,沒有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有的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或者完成教育主管部門下達的任務,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著嚴重的形式主義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熱熱鬧鬧的活動過后,師生身心疲憊、怨聲載道,德育活動的實效性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保證中小學德育活動的靈活性,發揮其在學生學習中的地位,需要在多個方面對其進行優化設計,從而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筆者結合德育實踐談以下幾點思考。

活動目標要明確化

德育,作為培養人的道德品質的特殊的精神實踐活動,必須十分明確自身活動的目的,并在目的的牽導下制訂德育計劃,厘定培養目標。德育活動的目標是德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支配、調控和調節著整個德育活動過程,任何德育活動都圍繞著某個德育目標展開。

德育活動目標的制訂既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也不能簡單籠統、流于空泛,而要符合學生道德成長的客觀要求。德育目標要具體化、可操作性強。比如各個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春游、秋游等活動,如果我們老師事先沒有提出明確的目標,只是純粹地見識一下外面風景,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玩一天,那么這樣的活動教育意義就不大了。如果我們班主任能抓住這樣一個契機對孩子們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教育,那比我們平時單純的說教要有用得多。

記得前兩年我們學校組織師生去參觀南通海底世界。去之前的幾天,孩子們便興致勃勃地談論各種海洋生物,我趁此機會讓孩子們上網搜索,查找各種海洋生物的有關資料,并在課上向其他同學匯報、講解,同學們積極性很高。當我告訴他們,因為海洋環境遭到破壞,大量的海洋生物正瀕臨滅絕,若干年后,我們就再也見不到這些奇妙的海洋生物了。這時,孩子們流露出了惋惜之情。當他們來到海洋館,見到這些奇形怪狀、色彩繽紛的海洋生物時,心中就有了一份對生命的尊重、珍惜和憐憫。

還有一次,學校組織師生到嗇園春游,我便事先布置好任務:(1)你能認出幾種花或樹?(2)請你講一講有關這些花或樹的資料;(3)比較這些花或樹的異同;(4)你能拍下或畫下這些花或樹的樣子,再和同學們分享嗎?(5)你想用哪些詩句贊美這些花或樹?為此,孩子們事先做足了功課。當他們望著滿樹的繁花,看著裊娜的垂柳,會情不自禁地吟誦“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隨即便有學生回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我的引領下,學生不僅發現了美,還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從而心中升騰起對大自然的愛。

由此可見,在具體化的德育目標的牽導下,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收獲遠比我們預想得多,不僅有知識方面的,更有觸及其精神世界的,學生的道德品質于無形之中得到了提升。

活動內容要生活化

“兒童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被點燃的火種?!睂W校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果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一味地強加于他們,就不能激發起學生的活動熱情,活動的實效性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友中積極參與德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德育生成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生活化”不是那種為了德育而開展的那些體驗式的一次性的“感人肺腑”,一次性的“震撼人心”,一次性的“催人淚下”,一次性的“強烈反響”……而是指我們(不只是學生,還包括教師和學校的所有成員)每日每刻彼此交往的狀態,那是一種持久性的、自然的生活常態。

例如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集體活動,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從而增強集體榮譽感。但是,如果我們為了進行相關的教育而刻意組織相應的德育活動,目的性太明顯,學生反而會有抵觸情緒。那么,我們不妨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進行相應的德育活動,比如每天的學習、值日勞動、眼保健操、課間活動等都可以進行相應的集體榮譽感的培育。

這種持久性的、生活化的德育活動需要相關評價制度的跟進。我在自己班上就做過這樣一個嘗試:將班級所有同學按習慣、興趣、成績等均衡分成7個小組,并選出小組長。然后根據各小組成員每天在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課間活動、勞動與衛生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相應的積分制評比,每周積分最高的小組為優勝小組,該小組成員均可得到一份獎勵。因此,大大調動了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記得有個叫小施的同學,以前經常寫作業拖沓,但自從有了小組評比制度之后,為了小組榮譽,他再也沒有拖沓過了。他媽媽告訴我,有一次她喊小施去外婆家吃飯,他也不肯去,因為作業還沒完成,他要抓緊寫作業,不能給小組拖后腿呀??吹竭@樣的變化,我內心是欣喜的。其實不僅在學習方面如此,課堂上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也更積極了,課間追逐打鬧的現象也少了,眼保健操做得也比以前更認真了……因為每個同學都在為集體榮譽而努力。

由此可見,真正的好的德育活動是日常生活化的,是無痕的,是潤物細無聲的。

活動評價要多樣化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石,離開了德育活動的實踐體驗,學生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就很難得到情感的支撐,也就不可能真正轉化為學生的道德素養。但是,我們發現當前的德育活動評價方式比較單一,重結果而輕過程,或是重行為而輕情感,導致很多活動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有的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干脆擺拍幾張照片或隨便寫幾句不走心的心得應付了事。那么這樣走過場的德育活動還有多少意義呢?因此,我們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表現進行恰當的多樣化的評價,這樣才能從多個維度去評價和衡量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才更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全面、穩固地提升。

1.自我發展達標評價法

針對當前小學德育目標大、空,教師無評價抓手,學生“言不由衷”或“言而不行”等現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照學校的德育發展目標,如愛國、文明、守紀、誠信、環保、感恩等進行自我反思、評價,然后選擇自己的薄弱方面制訂“道德發展小目標”,并尋找自我奮斗行為的啟動點開展相應的德育活動,然后根據自己的目標達成情況填寫相應的“達標”記錄表。小組每月向班委推薦達標成效顯著或進步較大的同學,在班內進行表彰,學期末班主任擇優向全校推薦“校園之星”。德育過程是學生自我養成教育的過程,學生是德育實踐活動的主人。在學生自我制訂“小目標”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為實現目標自覺進行道德實踐,創造各種條件,優化德育過程,加速德育目標的達成,促進道德信念的內化。

2.活動行為紀實評價法

對于德育活動的實施,我們不僅要關注結果,即學生完成了沒有,更要關注學生是怎么做的,做了哪些方面,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活動的過程性評價。一是學生在校內外活動的態度,如是否做到文明禮儀、誠實守信、孝親敬長、團結互助等;二是學生的道德活動行為,如主動撿拾垃圾,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積極勞動、幫助父母做家務等具體的學習生活記錄。這就需要家長、同學、社區等共同配合、記錄,完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評價。

3.活動效果他人評價法

學生在完成一項具體的德育活動后,效果如何,這就需要同伴、父母或老師等不同群體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評價,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讓學生在聽取他人評價意見的基礎上,客觀分析自己的狀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自我控制,促進自身思想行為不斷完善。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評價時注意品德發展的階段性、可變性和社會性,注意和家長交流,吸收家長的建議,要關注自己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抓手。針對當前學校德育活動形式繁雜多樣,“娛樂化”傾向明顯,缺乏教育意義的虛假繁榮現象,教育者只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積極探尋解決對策,找到德育活動的最佳路徑,才能讓小學德育活動回歸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