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解放思想,凝聚共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之路、強教之路
作者:劉 帥
發布時間:2021-03-04 10:41: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01年9·11發生的時候我27歲,2020年新冠元年的時候,我46歲。這19年來,我們從談論世界歷史大國的崛起,到世界輿論談論中國的崛起,再到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快速崛起,我們正經歷世界歷史偉大的一頁,中華民族復興的最激動人心最令人感慨的階段。這19年來,那些西方開給我們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方子、公民社會的方子、休克療法的方子、教育產業化的方子在十八大以來都有了基于中國實踐的理論思想來回應他們,那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我們有幸經歷了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啟的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新征程,有幸近距離親歷并觀察中國教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變革提升,近距離觀察教育優質均衡、服務民生的非凡成就。中國教育人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之路、強教之路,為第三世界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統籌規劃發展教育提供一條參考路徑。
2017年十九大召開以來,深化教育改革工作進入快車道,密集的教育改革文件持續發布,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抓住時機,銳意推進教育改革的決心與明晰的頂層設計思路。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教育改革遇到了全面提升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五育并舉等這些最難啃的骨頭。
在這樣負重爬坡的關鍵階段,2020年,我們又遇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難。除了傳統領域的系統風險,更遇到了自工業文明產生以來世所罕見的疫情。世界發達國家紛紛舉起白旗妄圖通過所謂的“群體免疫”確保經濟增長,結果一敗涂地,死亡病例一路攀升,人們對死亡數字近于麻木。而我國堅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力防控疫情,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守望相助,終于基本控制了疫情大面積傳播的態勢,取得了良好的抗疫成果。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也進入新常態。這一切顯示出了黨和政府應對風險的及時得當、人民的團結和我國抗風險沖擊的韌性。
而教育人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從疫情初的抗疫保學,到停課不停學,大規模線上教學;從醫療衛生安全教育到心理疏導;從禁止開學到有限制地逐步地恢復上學,教育工作牽動著億萬家庭的心。
從每日師生疫情信息統計到巡視防疫工作進展;從值守檢疫點到備課線上教學;從電腦小白到成為直播達人。風雪之夜,城市山鄉,這揪心的一幕幕反復出現,教育人克服困難,勇于奉獻的精神令人淚目。
疫情期間,一些山區孩子沒有網上學習的設備,或者接收不到信號,被迫爬到山上,在寒冬的山野里學習。了解到情況后,地方政府籌措資金,送去網絡設備,搭建信號基站,及時解決了山村孩子網上學習的困難,為困難家庭送去了溫暖。
疫情的突襲,也使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改造教育生態的演進被迫進行了一場全國范圍的應急演練。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這次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演練也必將有力推動我國教育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進程。
2020年的嚴冬終將過去,2021年的春天近在眼前。新時代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征程才拉開序幕,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們應該迎難而上,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識,奮勇拼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之路、強教之路。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主人,要激流勇進,發憤圖強,書寫我們自己的時代答卷。不負人民,不負時代,不負革命先輩。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致敬遠去的、不平凡的2020年和那些挺身而出的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