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三多” 凸顯“語用”
——以統編教材《四個太陽》第一課時為例
作者:李世蘭
發布時間:2021-03-04 09:44: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雙線”編寫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提到新高度。《四個太陽》是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心愿”的最后一篇課文,第一課時教學力求整合單元資源,有效利用課后習題,融讀文、識字、寫字與運用為一體,落實“三多”,凸顯“語用”,踐行課程標準。
一、多方法識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本課所選生字散落在課題和各個自然段,生字教學力求體現因字而異,靈活應用,具體安排在以下環節中:
一是隨題識字。課題中的生字“太陽”,在猜謎揭示課題后,用比較法和熟字加偏旁法分別認識。
二是隨文識字。學生借助拼音初讀課文后,在檢測讀文情況中相機識字是教學的第二輪識字。這一環節認識“香甜、溫暖”兩個詞和一個“舌字旁”。“香甜”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再解釋“甘”字的本義為“甜”,順勢引出“甜”就是“用舌頭品嘗甜味”,加深學生記憶,化難為易。
三是指向運用的識字。如果說前兩環節的識字以感知體驗記憶為主,那么“因為”一詞的識記則偏重于理解運用。“因為”出現在課文最后一段表示先果后因的關系中,也是要在田字格中書寫的兩個生字。其字形不難識記,但詞義比較抽象,日常說話作文運用頻率極高,且“為”的筆畫順序容易寫錯,是本課生字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用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多彩的季節”后,適時引出“因為”一詞,指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認識“因”字,用熟字“辦”與生字“為”比較區分,然后重點指導書寫,最后回歸到文段,進行句式訓練。
二、多形式讀文
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常用的形式,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基本技能,這項基本功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一年級朗讀教學示范很重要,所以,在重點指導朗讀《四個太陽》最后一段話時,首先示范朗讀問句,讓學生感知疑問句結尾語調上揚的讀法,再重點感知兩個“春天”,體會小朋友天真無邪,可愛童稚的語氣。接著,去掉拼音師生合作一問一答,甚是有趣。在此基礎上,同桌合作練習朗讀并展示,男女生比賽朗讀,最后齊讀,使朗讀教學在教師示范、師生合作、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一步步落到實處。學生漸入佳境,興趣盎然。如此朗讀幾遍下來,大多數學生就會背誦了。
語文園地二“和大人一起讀”中的《陽光》正好與課文內容契合,第二自然段“因為”一詞運用與本文相似。在學生基本讀懂第四自然段后,及時引入此短文,重點引讀第二自然段,感受陽光下禾苗、小樹、小河的美好,進一步體會“因為”一詞的用法,在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了語文課堂的厚度,降低了說話的難度。
三、多層次說話訓練
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關注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引導學生習得言語表達的智慧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四個太陽》最后一個自然段清晰地寫出了春天應該畫個彩色的太陽,并用“因為”將結果和原因連起來。教學中聚焦“因為”從文本具體的語言文字入手,遵循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規律,圍繞學生語言素養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訓練。第一層次是在指導認識生字后,借助具體語境,聯系生活經驗,用課后的第二組表示顏色的詞語填空,進一步理解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第二層次是借助《陽光》中的相關語句,拓展“因為”一詞的運用語境,加深理解。第三層次是設計語言建構的支架,用“先因后果”的句式“因為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所以_______________”,說說為什么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初步感知同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形式。再到生活中遷移運用“我想畫個______的太陽送給______,因為______”。在這樣的語言媒介中,幫助學生將生字新詞大膽運用到生活語境中,既滲透單元人文主題“心愿”,又凸顯語文要素“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探索語言文字奧秘的實踐中思維品質和語言能力一步步提升。
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在語境中運用,凸顯“雙線”教學,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應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第十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