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對學校體育教學提出了“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明確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明確提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全民健身運動,中小學校要合理安排家庭“體育作業”,家長要支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社區要為學生體育活動創造便利條件,逐步形成家庭、學校、社區聯動,共同指導學生體育鍛煉的機制。這些文件出臺至今已好幾年,筆者與自己的名師工作室團隊成員經過多年的調研和實踐,就陜西省中小學體育課外作業的現狀、模式、原則等進行了探究。

一、陜西省中小學體育課外作業現狀分析

2020年,受疫情影響,學生在家度過了一段“居家健身”的日子。在此期間,我們發現平時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學校,學生網絡教學和居家健身的效果要好于其他學校的學生。為此,工作室通過網絡問卷星系統就《體育課外作業》進行了8個方面的問卷調查,本次問卷樣本涵蓋了陜西省10個地區。

問卷1和問卷2統計數據顯示,共有3319名中小學生參與了此次問卷。其中,高中生372名,占11.21%;初中生1646名,占49.59%;小學四、五、六年級1301名,占比39.2%。女生1693名,占51.01%;男生1626名,占48.99%,男女生參與度基本呈正態分布。以上數據從側面說明高中生學業壓力大,課外體育鍛煉時間較少;初中因體育成績納入中考總分,從家長到學校再到學生都比較重視課外體育鍛煉。

問卷3“自主鍛煉的方式有哪些”統計數據顯示,2072名學生選擇按教師布置的體育作業鍛煉,占總人數的62.2%;1259名學生選擇按自己的喜好鍛煉,占總人數的37.8%。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約三分之二的學生喜歡按照教師的要求鍛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喜歡自主鍛煉,這部分學生有的已經養成了自主鍛煉的習慣,有的可能是教師沒有布置作業,他們只能按自己的喜好自主鍛煉。

問卷4“體育課之外主要在哪里進行自主鍛煉?”統計數據顯示,1102名學生選擇校內自主鍛煉,占總人數的33.08%;2229名學生選擇校外鍛煉,占總人數的66.92%。以上數據從側面說明,現階段我省中小學生在校鍛煉的時間不多,學校體育大課間的開展有待提高。

問卷5“體育課之外自主鍛煉的時長”統計數據顯示,1034名學生鍛煉時長在20分鐘以內,占總人數的31.04%;1883名學生鍛煉時長在30分鐘左右,占總人數的56.53%;414名學生鍛煉時長在1小時以上,占總人數的12.43%。從這三組數據可以看出,近半數的學生體育課之外的鍛煉時間在30分鐘左右,超過1小時的只占十分之一。

問卷6“你希望的體育課外鍛煉方式”統計數據顯示,2019名學生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占總人數的60.61%;1312名學生選擇自主鍛煉,占總人數的39.39%。數據表明,現階段大多數學生在體育課外作業中,希望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

問卷7“你課外運動的目的是什么”統計數據顯示,2054名學生課外鍛煉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占總人數的61.66%;506名學生課外鍛煉是為了提高體育成績,占總人數的15.19%;320名學生課外鍛煉是為了塑形、減肥,占總人數的9.61%;451名學生課外鍛煉是為了豐富業余生活,占總人數的13.54%。這些數據表明,現階段大多數學生更希望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有針對性的體育課外作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問卷8“學校有體育課外作業嗎”統計數據顯示,1190名學生選擇了有體育課外作業,占總人數的35.73%;955名學生選擇了沒有體育課外作業,占總人數的28.37%;1186名學生選擇了很少有體育課外作業,占總人數的35.6%。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省部分學校布置體育課外作業基本成為常規工作,但全面落實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結論。

1.學生希望體育課外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家庭作業)。

2.學生體育課外的校內活動時間偏少,學校應根據實際校情、學情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大課間活動和社團活動。

3.布置體育課外作業雖然已成為部分學校的常規工作,但依然存在針對性不強、方法單一等問題。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該如何突破困局呢?筆者和工作室的成員經過多年的實踐,認為可以從學生的鍛煉時間(課內外)、空間(校內外)、方式(運動處方)三個方面入手。

二、用體育課外作業代替體育家庭作業拓展學生的鍛煉時間與空間

體育課外作業是指學生在體育課堂之外,按照教學內容、教師要求及自身需求,有計劃地在校內外進行體育鍛煉。體育家庭作業是指學生在校外,按教學內容及教師要求和自身的需求,有計劃地進行運動。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體育課外作業無論在鍛煉時間還是在空間上,它的內含與外延均比體育家庭作業要廣、要大。筆者和工作室成員經過研究發現,體育課外作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課外作業的完成地點既包括校內,又包括校外。

2.體育課外作業的完成時間既包括學生的在校鍛煉時間,又包括學生的校外鍛煉時間。

3.學生在校完成體育課外作業時,能夠得到教師的現場指導,鍛煉效果自然更好一些。

4.學生在校內完成體育課外作業時,可以通過協作互助的方式進行小組或集體鍛煉。

三、用運動處方式體育課外作業幫助學生科學健身

常規的體育課外作業往往是學生根據教師統一安排在校外完成指定任務的,它的弊端在于教師布置作業時,沒有或很少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完成的任務基本相同。

運動處方式體育課外作業是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運動能力評估,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健身目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素質、不同運動技能和鍛煉環境,以處方的形式為每個學生布置適合他的課外作業。學生通過完成運動處方式體育課外作業培養運動興趣,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運動處方是指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采用處方的形式規定健身者鍛煉的內容和運動量的方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最早由美國生理學家卡波維奇提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需求的變化,其已由最初的康復性訓練逐漸演變為健身運動處方、競技運動處方和康復運動處方三大類。我們團隊所提出的運動處方式體育課外作業屬于健身運動處方類。

那么,如何布置運動處方式體育課外作業呢?

1.教師應該為學生建立健康檔案,通過體能素質測試對學生運動能力進行評估。測試內容包括速度類(50米)、力量類(實心球)、耐力(400米)、柔韌(坐位體前屈)、協調性(顛球)五個方面。測試成績可以是學生近期的體育課成績,也可以是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還可以是現場測試成績。

2.教師應根據運動能力評估報告確定學生的弱項,并結合近期教學內容為學生制訂合適的運動處方。運動處方可以按訓練內容選用單一處方或綜合處方。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按照運動量(運動負荷)選用一、二、三級處方。訓練內容包括跑、走交替20分鐘,50m×8往返跑×2組,變速200m×4組,400m定距跑×2組,1分30秒跳繩×2組(見下表)。

3.教師應根據學生校內外完成運動處方式體育課外作業的情況,及時調整學生訓練的內容與運動量。運動處方式家庭作業的核心是健身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體能評估報告與學生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布置適合的體育課外作業。在確定運動處方前,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結合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和體育成績,以及學生運動能力評估報告,明確學生訓練時應注意的事項。教師還要明確學生近期和遠期運動目標,因人而異地制訂運動處方,指導學生執行運動處方,并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訓練的內容及強度。

體育代表著青春、健康、活力,關乎著人民的幸福,關乎著民族的未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校內外、課內外有目的地動起來,走下網絡,走出教室,走向操場,在運動中錘煉意識、健全人格、強健體魄。作為中小學體育工作者,我們只有不斷創新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涵和外延,把學生的體育訓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校內向校外延伸,把學生的體育課外作業由無序訓練向有目標、有處方、有途徑、有評價轉變。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落實體育學科“健體鑄魂”的核心素養,才能真正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

作者單位 陜西石油普教中心禮泉分校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