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文體指的是有故事情節,主要以敘述為表達方式的一類文體,如童話、神話、民間故事、寓言、小說等。我們課題組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故事類文體的表達密碼,提煉故事類文體的教學策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一、以想象為核心進行教學

童話故事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神話故事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民間故事通過勞動人民口耳相傳,情節夸張、充滿幻想,表達著美好的愿望。基于文體特點,關注故事中的想象,就尤為重要。

1.聚焦關鍵詞句,感受想象的豐富

教學神話《盤古開天地》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課文中你認為神奇的地方在哪里?學生通過勾畫,交流如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像個大雞蛋。”“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盤古這個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撐在天和地之間,不讓它們重新合攏。”“盤古倒下以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交流碰撞中,學生漸漸進入描述的情景,被神奇的想象所吸引,充分感受著故事想象的神奇,盡情享受著神話體裁的魅力。

教學童話《在牛肚子里旅行》時,我們可以抓住青頭一次次給紅頭鼓勵、信心的語句,如“躲過它的牙齒……不要怕,你會出來的……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來的。”引導學生想象紅頭被吃進牛肚子里的驚恐、慌亂,青頭的機智、冷靜,感受著豐富想象的同時,體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2.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學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邊讀邊想象文中描述的五次幻象,感受可憐的小女孩在臨死之前一次次美好的愿望,體會想象的神奇讓經典流傳。

教學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讀中想象畫面,把一句句文字還原成一幅幅畫面,感受普羅米修斯為了給人類盜取火種,承受的種種懲罰。殘忍無情的折磨,再現了想象的神奇,反襯了普羅米修斯不畏強暴,為民造福的英雄氣概。

3.補白想象,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

《精衛填海》這篇課文僅用了一個“銜”字概括填海的過程,教學時不妨抓住留白,引導學生推想:精衛具體是怎樣填海的呢?她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呢?在補充想象中感受精衛的鍥而不舍、不屈不撓。

教學《女媧補天》,我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女媧先從各地揀來赤、青、黃、白、黑五種顏色的石頭”一句發揮想象:女媧是怎樣找到這五色石頭的?體會女媧為了修補天地,為了人類安居樂業,勇敢頑強、甘于奉獻的形象。

4.遷移寫話,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盤古開天地》,學習了第五段“化為萬物”后,引導學生繼續展開想象:盤古的身體器官變成了什么?如牙齒、骨骼、頭發、筋脈等,請你仿照課文寫一寫。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后,學生寫出了“盤古的頭發變成了向著光明的桃林,筋脈變成了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內臟變成了豐富多樣的礦物質”……在遷移寫話中,盤古高大偉岸的形象,勇于獻身、無私奉獻的精神浸潤著學生的心靈。

二、以復述為核心進行教學

統編版教材分學段安排了“復述”課文的語文要素,二年級童話單元是“借助提示講故事”,四年級神話單元提出“詳細復述課文”,五年級民間故事單元提出“能創造性地復述”。基于此,“復述”成了學習故事類課文的主要手段和支架。

1.借助插圖,復述故事

直觀、形象的插圖是了解故事大意、理解課文的好幫手。教學《盤古開天地》時,我們可以借助課文的四幅插圖,引導學生找出插圖對應的段落,梳理關鍵詞,學生就能比較容易把盤古開天地的故事講清楚。

混沌中沉睡——開天辟地——頂天立地——化身萬物

2.抓詞語厘清順序,復述故事

聚焦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把它們串起來,成為厘清故事脈絡的一條線。教學《普羅米修斯》,我們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悲慘情景、盜取火種、嚴厲懲罰、獲得自由,厘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詳細復述故事就有了支架。

3.理清情節結構,復述故事

童話故事的情節結構常見的有三種:“一波三折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按照“遇險——歷險——脫險”的結構敘寫了紅頭小蟋蟀的奇妙經歷;“反復型”,如《蜘蛛開店》按照“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的順序講述了蜘蛛開店的過程,三次的敘述方式相同。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畫出情節結構圖,理清內容,然后復述故事。“對比型”,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以對話展開情節,將急性子顧客不斷變化縫制新衣要求的“急”與慢性子裁縫不緊不慢應對的“慢”形成鮮明對比,教學時我們要抓住四次對話中人物不同的個性,引導學生復述故事。

4.變換人物角色,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創造性地復述故事,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又超越課文。教學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試著變換角色,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來講述。如以海力布的口吻勸說鄉親們,抓住海力布勸搬家時的三個詞“急忙、焦急、急得掉下眼淚”來展開想象,突出海力布急切地想讓鄉親們搬家時的心情。以鄉親們的口吻講述,我們引導學生想象忽然聽到要搬家,要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大家會怎么想、怎么說,看到海力布變成了石頭,大家又會有怎樣的表現。這樣變換角色去講述,故事會更豐滿。

5.增加次要情節,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增加情節法,就是展開想象對故事中略寫的情節進行詳細的描述。教學《牛郎織女》時,讓學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礎上,為牛郎、老牛、織女、王母娘娘加戲,想一想,說一說:牛郎常常會告訴老牛些什么,老牛是怎么知道織女下凡的消息的,仙女們商量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的情景,牛郎和織女見面時會說些什么等,把這些情節合理補充,故事會更生動。

6.變換情節順序,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根據需要調整故事情節的順序復述故事。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設置一些懸念形成期待。復述《牛郎織女》時,我們可以先復述王母娘娘抓走織女,劃出一條天河阻止牛郎追趕的情節,以吸引讀者溯根問底,引出故事的來龍去脈。

7.補充文白,創編故事

小學生有許多奇思妙想,教學時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空白點或續編故事,借助生活和閱讀經驗大膽預測,合理想象,豐富故事情節。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我們可設計想象“還有誰請求老屋不要倒下”的情節,也可預測故事的結局。這樣創編性地講故事,不僅是對文本的補充,更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三、以思辨為核心進行教學

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

1.抓核心問題,讓思維走向深處

閱讀《夸父追日》,評論“夸父”的形象,說一說“夸父”精神在當代有什么意義?在熱烈的研討、辯論中,讓學生獲得思維的發展、精神的提升。教學《普羅米修斯》,問一問: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宙斯身邊,你怎樣為普羅米修斯辯護?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參與中讓學生明白這不僅僅是為普羅米修斯辯護,更是為一次真理、正義的辯護,從而受到心靈的洗禮。學習《匠人的花園》拋出問題辯論:對于巨人認為花園是他的私有財產,不愿意與孩子們分享的想法和做法,你們持什么態度?在激烈的辯論中,讓學生明白懂得分享是一種美德。

2.抓主要矛盾,讓思維提升價值

引導學生抓住矛盾,走進主人公能深刻地讀懂人物的內心,激起心靈的震撼。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將小人魚內心的矛盾描寫得淋漓盡致,教學時抓住“付出與不知道”的沖突,品味“看、抖動”的細節描寫,體會小人魚內心的掙扎、不忍、不舍,思考小人魚為了愛,舍棄生命是否值得?在思辨中體悟“靈魂”的意義。

3.繪思維導圖,厘清思維過程

教學小說《跳水》,指導學生手繪思維導圖,理清孩子、猴子、水手、船長之間的聯系,理清船長的語言、行為,從而感知船長的思維過程,明晰孩子必須跳水才能獲救,船長的急中生智化解了險情,使孩子轉危為安。

4.群文閱讀,讓思維走向多元

教學神話、民間故事單元,我們著眼于文體,以“群文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拓展學生閱讀文本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民間故事”單元,在學習了《牛郎織女》后,我們可以將四大民間故事進行比較閱讀,通過“主題、主人公、情節、阻撓人、幫助者、結局”等方面的橫向、縱向比較,梳理基本情節,發現民間故事的共性:主人公大多是男弱女強,情節多圍繞磨難展開,阻撓者大多有神力或強權,結局多表達美好愿望……在比較閱讀中,可以實現學生思維的攀登。

教學故事類文體,在建構與解構中,我們能收獲真知。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渭南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