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初中化學學科只有一年的學習時間,要想落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教學,現筆者就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談一些看法。

一、設計可行的教學目標,引領課堂教學

如果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沒有理解課程標準要求,目標制定將流于形式,課堂實效也會大打折扣。倘若目標設計能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目標有機結合,教學目標的設計將更具指向性。如根據此要求設計的課題《分子與原子》的教學目標為:1.通過學習知道物質是微粒構成的;能夠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常見的某些現象。2.通過觀察“空中生煙”實驗,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3.通過觀察模擬實驗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了解化學變化的微觀本質。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根據具體內容進行整合,目標具體、可操作、可測量,課堂效果更容易體現。

二、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實際教學中,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于啟迪性的學習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化學知識。有位老師就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景:我們在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時候,過氧化氫和氯酸鉀的用量有沒有限制?……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這樣的情景基于學生前面學習過的基礎,同時還說到了本節課的重點,可謂簡明扼要并真實有效。還有位老師在教授《氫氧化鈉變質的探究》一節課時,創設的情景是這樣的:清明節放假前的那天,我班的李明明同學歸心似箭,在實驗室做完酸和堿的性質實驗后,沒有蓋上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塞,就匆匆忙忙離開了實驗室……接著,教師展示實物并提問怎么鑒別,然后開始本節課的學習。

教師根據已設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針對性地創設情景素材,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抓住課堂中發現的問題,強化解決易錯點和疑惑點

課堂教學過程中,倘若出現大多數學生回答錯誤的情況,不管這個問題是否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都要給予及時解決。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點,也是認識模糊不清的疑惑點,教師不能一帶而過,把問題擱置。如《燃料、能源和環境》一節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問:石油分餾制得了汽油、柴油、煤油、石蠟等,石油是什么物質?

生答:化合物。

師答:混合物,你們都忘記了嗎?

學生默不作聲,教師繼續往下進行。

當學習到《燃料、能源和環境》一節內容的時候,前面化合物、混合物等基本概念已經學過,當大部分學生回答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把課堂中發現的問題立即解決。比如教師可以追問:石油是化合物嗎?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混合物?描述概念并舉例說明。這樣處理之后,不管出于何種原因沒有掌握,學生也會重新學會區分混合物和化合物。

四、熟悉教材內容,做好習題課的教學

對學生而言,要掌握知識與技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習題是很好的鞏固和檢驗手段。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改進習題教學,特別是我們要抽時間認真研究往年的試題,往年的中考試題是精雕細琢的產物,它反映了對學科內容深思熟慮后的取舍。研究這些試題,能引導我們更好把握學科重點、難點,更好地了解學科熱點和變化趨勢。對于學生練習,應該從近五年的中考真題中選用或者改編。

化學學科的特征是從微觀層次認識物質,以符號形式描述物質,在不同層面創造物質。化學學科有自己的符號語言和描述方法,我們在平時習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答題規范性,教學語言盡量做到簡潔明了,準確無誤。中考中很多學生不能把化學反應方程式、化合價、化學式等準確寫下來,還有的漢字不會寫,計算解題格式不規范,語言不嚴謹等問題,我們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需精選練習,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嚴謹科學規范的化學用語表達。

總之,初中化學學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理解課標要求,吃透教材內容,讓每一節課都目標準確、具體可行,創設出有效的學習情景充分讓學生動手動腦,精準練習,相信這樣就可以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初中濱江校區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