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課堂情境是數學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夠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一、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選擇的故事情境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教師在制訂教學方案時,應高度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材施教。為了從根源上及時發現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使其得到合理的解決,教師必須切合實際地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和分析,不能只注重形式。例如,在圓的教學過程中,有位教師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

師:在騎單車比賽中,有三個小伙伴——小狗、小貓、小兔一起參加,它們分別騎的是橢圓、圓、正方形車輪的單車,大家認為誰將會成為此次比賽的冠軍呢?

生:小貓,因為它騎的是圓形車輪的單車。

這類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愿意參與進來。通常,低年級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獲得較為顯著的學習成果,但對高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適合,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強,思想也更加成熟,對故事理解得更快。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還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力,使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和提升。

(二)創設游戲情境存在的問題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探索能力將不斷增強。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積極優化、創新教學模式,秉持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在數學情境教學模式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當前,情境教學模式在推廣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一些未經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僅是一味地模仿,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課程特點,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未能得到充分調動。因此,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掌握好度,學會平衡。

例如,在“加與減(一):7 的加減法”一課中,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教學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來做個小游戲。首先,假設小魚干數是第一列中的7,貓小咪袋子中的魚干數為第二列第一行的0,貓小咪在路上掉的小魚干數用第二列第二行的7表示。請問當貓小咪袋子中分別有2、3、4、5、6、7個魚干數時,它在路上掉了多少個魚干呢?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

通常,課后習題也會出現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根據課后習題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生通過課后練習能夠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點,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究的主動性就能得到激發,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外知識拓展多出現在課本的“課外思考、想一想”之中,設置此類問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但很多教師對這類題目所涉及的知識不太重視,沒有為學生進行講解,只是將答案直接告訴給學生。學生受認知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影響,很難獨立完成此類習題。教師若不能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此類問題,就會降低學生知識的接受度,他們甚至會因課外習題難以理解而出現思維記憶的混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我記憶力,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多媒體情境的創設脫離了課堂內容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多媒體引入課堂后,教學環境得到極大的改變,學生的知識探索及自我認知能力也得到了積極的引導。但教師并沒有將教材內容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類似問題就出現在人教版數學教材中。例如,有的教師在三年級“搭配的學問”一課中是這樣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的。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先播放了《瘋狂動物城》的部分精彩片段,隨后將內容為一張凌亂的衣柜圖片展示給學生,然后說道:“大家剛剛看了兔子朱迪逛街的精彩片段,今天朱迪打算參加一個好朋友的生日會,但又不知道穿哪套衣服,你們能幫它想一套搭配方案嗎?”教學一開始,教師就多次播放朱迪走路的視頻,只是單純地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沒有將實質性的教學內容融入進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非常重視學生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但忽視了學生的注意力會因插入的影視內容和音樂而嚴重轉移,這樣就不能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了。因此,教師要充分、清晰地認識多媒體教學的主要作用,在教學中合理使用情境教學模式,充分把握數學教學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存在局限性

盡管當前大部分小學教師都比較認可情境教學,但受教學習慣及教學理念的影響,他們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全面采用。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在評比環節及公開課中引入情境教學模式,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筆者在實際調研中發現,情境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點雖被多數教師所認同,但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很多教師因力不從心導致情境教學效果不顯著。

(二)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知存在誤解

當前,情境教學的意義并沒有被大多數教師真正了解和認識,他們普遍認為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創設教學情境就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三)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技能不純熟

教師在初步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時會產生一些問題,同樣,學生也會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陌生。因此,教師要將情境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充分結合起來,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引入情境教學模式時,一些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能力、學習水平等,只考慮了自己授課的完整性,創設教學情境時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夠真正了解和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果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三、解決教學情境創設問題的措施

(一)教師要樹立情境教學的全局觀

教學情境創設是否合理,教師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充分考慮這些問題。對教師而言,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知能力、生活習慣等都會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全局觀,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形式,而應合理應用情境教學模式,要積極改變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端正學習態度,不斷完善自身教學體系,積極提升自身教學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理性,合理地采用情境教學模式。

(二)消除教師對情境教學認知的誤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秉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合理地應用情境教學模式。小學生的求知欲較強,教師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要多參與與情境教學相關的論壇和講座,學習和了解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提升自身專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與相關專家學者進行探討,以便深刻了解情境教學模式的內容和意義。這樣,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及思考能力。

(三)落實教師關于情境教學的實踐

為了能夠直觀、具體地觀察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教師必須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才能夠有所感受,不能不切實際地只探究情境教學模式的理論意義,而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時應該結合實際教學所需來完成,如果沒有真正深入的探索和實踐,他們將難以實現教學模式的改變和創新。因此,學校管理者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外出學習機會,讓教師觀摩和學習一些優質的課堂教學方法,積累更多有用的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使用某一新的教學模式時,應深入了解該教學模式的作用,將其與學科特點相結合,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結語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相關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但是,受實踐經驗及資歷限制,筆者并沒有嚴謹且全面地參與到這類問題的實際調查中,為了能夠深入分析此類問題的實操性,教師還應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究,逐漸提升情境教學模式使用的頻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