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文評改的有益實踐
作者:辛 蓉
發布時間:2021-03-03 15:52: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查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可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對提高寫作能力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如果學生自己能堅持修改,學會發現他人寫作中的問題,那么自身的寫作能力必然也會逐步提高,相比教師改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沿著這個思路,我對作文評改嘗試有一些淺顯的體會,現同大家作以交流。
方法一:教師引導
教師作為教學中的教者,不能對學生做出衡量作文基本方向的標準,應該科學進行引導。比如,針對作文離題的問題,我們可以設置以下環節:作文交上來后,教師須先全部閱覽一遍,把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及時退回,要求學生重新完成上交,對書寫不合格的要單獨進行指導,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方法二:作文自改
魯迅先生說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他自己就經常寫好文章放上三五天改一改,再放上半個月改一改,最后才定稿。學生作文寫好,一個星期后再發給學生自改,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人都有一個思維定勢,小學生知識面較窄,思維還不成熟,如果當天發下去自改,有問題的句子也未必能及時發現,時間長些他們就會擺脫當時的思維局限,但也不是越長越好。同時,修改時教師要授學生以“漁”,那么“漁”是什么呢?
1.符號的使用。要讓學生從小養成正確使用符號修改文章的習慣,從小處著手,不亂涂亂改。
2.自改的方法。自改作文,從何處改、改什么至關重要。我覺得一是從錯別字、標點符號、語句是否通順著手;二是看內容是否圍繞作文要求書寫,有無緊扣中心或題目;三是看段落是否清晰,有無恰當分段。
3.步驟的把握。如何改也有較為嚴格的步驟:一是大聲的用筆點著字跟讀,邊讀邊找問題,用修改符號改正;二是默讀全文看是否圍繞中心,引用的好詞、好句是否緊扣中心;三是看分段是否恰當,銜接是否通順流暢。
方法三:互改互評
互改是整個作文評改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也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鑒賞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誰和誰相互改,怎么評分、如何評語是關鍵的一步。
1.分好組。這個問題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必須優劣對等,選擇同質同級劃分。改作文時兩人坐在一塊,不懂之處相互詢問,加以討論。這種組合,兩人水平相差不大,方便交流,效果更佳。
2.怎么改。互改中的步驟和自改基本相同,著眼點應放在賞析和取長補短上。把握好兩點:品味好詞佳句,及時做好旁注。對此,我在黑板上多次引導示范,把一個中等生的作文抄在黑板上,自己跟著學生逐字逐句修改,遇到寫得好的地方畫一條橫線,并在旁邊寫出好的原因和自己的感受,以示旁注。
3.如何評。俗話說,評價自己容易,評價別人未必準確。為此,我專門設計了一個評分項目及得分說明供學生們參考使用。那么,如何扣分呢?則根據具體作文內容而定,如果錯別字較多,那就按照相關說明予以扣分,反之亦然。為了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我們限定了總得分不低于60分的評價標準。
4.寫評語。為了學生更好掌握相關能力,我設定好評價的基本格式,即優點+建議,并且優點要多于建議,多用贊賞的語氣肯定,再用委婉的語氣提出建議,這樣的評語對于初改的學生來說既容易寫,而且被評價的學生也易于接受。
方法四:反饋提高
作文評改到此,過程固然重要,多種評價方式的恰當運用也要合理把握,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我們還要讓學生多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課堂上評選的“自改小能手”“互改小能手”要及時給予獎勵肯定。對于缺點和不足,我們要認真總結,給予指出,讓學生通過活動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進他們拾階而上,勇攀高峰。
通過在作文自改、互改中的不斷探索,我驚喜地發現學生比以前思考更深刻、更縝密,鉆研分析也更透徹,收獲自然也更多。同時,我也真正體會到了教的樂趣,意識到了讓學生愛上習作和寫好作文必須雙管齊下,通過強有力的科學引導和不厭其煩的自改、互改,督促他們堅持不懈,方能積少成多,積水成泉。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西安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