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年級學生閱讀微寫興趣培養策略
作者:張勇杰
發布時間:2021-03-03 15:49: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農村小學生因受環境、資源和家庭教育等諸多因素影響,普遍存在閱讀主動性不強、興趣不高、習作表達能力弱的現狀。我們依托統編教材從“閱讀、微寫”入手實踐研究,“微”,即時間短、內容少。“微寫”,即學習、生活、課外閱讀感受或是某個瞬間,用時短、字數少的書面記錄。課題組以文家坡小學三年級學生為對象,研究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樂于書面表達的方法、途徑。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研究,從教師引導層面形成讀寫興趣培養“一保障、兩方面、七策略”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運用效果。
一、農村三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培養方法
(一)營造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1.利用閱讀教學,誘發課后閱讀興趣
充分利用閱讀教學,教師示范、朗讀、誦讀等多種訓練中,幫助學生理解內容、體會語言節奏美、韻律美和意境,感受閱讀之樂,點燃學生閱讀之火。學習單篇課文之后,順勢推薦相關文章或書籍,簡要介紹,激起學生的閱讀欲望。
2.打造班級閱讀環境,構建隨處閱讀氛圍
利用教室一角布置童趣圖書角,挑選通俗易懂、趣味性、故事性強的學生書籍。如《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開辟“周書目推薦”“讀書筆記展評”等讀書專欄,并定期更新書籍及專欄,營造書香環境,保障閱讀資源,讓學生自由、隨時進行“微閱讀”,享受閱讀之趣。
3.拓展家庭閱讀渠道,搭建閱讀展示平臺
(1)倡導睡前閱讀
與家長溝通,家校共建閱讀場域。利用睡前半小時陪伴孩子閱讀。建議閱讀紙質讀物,可適當用利用手機聽書。經調研,實驗班一學期完整閱讀了《中國神話故事》《西游記》《水滸傳》等兒童讀物,生均2~3本。
(2)千里傳音,家校共享
實驗班建立QQ共享群,周末家長用手機錄制學生課外閱讀或朗讀習作片段的音頻或視頻,教師給予適時指導、評價鼓勵。教師推送朗讀音頻,以供學生模仿,這種“千里傳音”的交流形式,使家長與家長、學生與家長、家庭與教師多了一條及時交流、相互欣賞的渠道,也是學生面對父母朗讀鍛煉的機會。
(二)教給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首先,抓住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粗知文章大意,初步學習略讀,重在興趣培養。其次,教學中結合“猜測”策略單元和“快樂讀書吧”專題板塊,引導學生學習讀書步驟。如讀整本書先讀前言、目錄大膽預測;看報刊先瀏覽標題、欄目猜測內容等。再次,指導學生選擇閱讀,讓學生學習精讀與略讀的方法,提高他們閱讀的速度和信息獲取能力。
(三)組織活動,提升閱讀興趣
1.講故事留懸念
學期初,每周利用一兩節自習課召開故事會,教師或學生輪流講述小故事。如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等,用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誘發閱讀興趣。講小故事數周后改變方式,利用自習輔導或教學的最后幾分鐘,給學生講某本書或與本課相關的故事梗概,在關鍵、高潮處戛然而止,告訴學生這個故事的出處和書名,“欲知后事如何,且請自行閱讀”。實踐表明學生被故事情節吸引,課外多數會想方設法查找資料進行閱讀。這樣聽讀結合,學生閱讀興趣會逐漸提升。
2.組織讀書分享會
每月召開讀書分享會是激發興趣、檢查閱讀的有效措施。如每月末一周利用一兩節課開展分享,每人限時2~3分鐘。可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講自己喜歡的章節,也可以讀背有新鮮感的詞句、名言等,還可以交流閱讀后所寫的感受……教師適時給予點評、肯定鼓勵。
二、農村三年級學生微寫興趣培養方法
(一)注重閱讀,積累轉化
大量的閱讀積累是寫作基礎,是表達能力提升的必經之路。語言積累轉化能夠運用才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吳忠豪教授曾說:“學生積累的詞語句子是消極的被動語言,只有能夠運用的語言才是積極語言。”課題組嘗試用積累轉化同步,效果不錯。
每天上課前,在黑板的“每日積累欄”推薦積累名言警句或成語;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形象生動的句子;課外閱讀中,要求學生摘記有新鮮感的詞句;為了將“消極語言”變成“積極語言”,實驗中開展“每日一話”訓練。即每天布置用當天所積累的詞句,造寫或仿寫一兩句話,第二天由教師或組長檢查評價。實踐表明,學生的詞句積累明顯豐富,語文能力明顯提升。
(二)引導觀察,重視日記
三年級上學期學寫日記,在格式正確情況下字數、內容不作要求,只要句子通順、無錯別字,教師就及時給予鼓勵。
(三)隨文練寫,經常訓練
隨文微寫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習作能力的有力抓手。部編版語文教材特別注重閱讀策略和表達能力訓練的系統性和梯度,課題組依據教材編排和課文語言特點,立足教學內容探索課堂微寫訓練方式。
1.仿一仿有抓手
仿寫即為模仿,但必須選好仿點,配好“鑰匙”。教師引導學生品析課文的語言,發現表達秘密并找到“鑰匙”,落實編者目標的“點”,結合課文設計微寫訓練題。
2.補一補有依據
“補一補”,要以課文情節、主人公的思維情感為基礎,在文境中引導學生思維動起來理解補充,訓練表達能力。
3.改一改有章法
依托文本學表達,依照章法來改寫,在閱讀教學中按課文用語或情節,對原文適當“變形”進行改寫,誘發思維運動,實現言意兼得。
(1)文言詩詞改一改
古詩詞、文言文語言凝練,意境開闊,內容豐富,可“選點”改寫。即引導學生誦讀理解內容后,再選擇某些句子進行意境重構,以現代語言呈現原文細節的訓練。如文言文《司馬光》,我們利用“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引導學生把這幾個字用自己的語言說或寫出司馬光的動作、語言和甕破水濺的場景。
(2)文中詞句換一換
借課文表達用詞和句式換詞改句。閱讀教學中對文中關鍵句子,通過更換、增刪某些動詞、擬聲詞,形容詞等或改換順序等方式訓練語用,使學生體會詞語的準確形象,理解表達秘密。
4.串詞創生有情節
教師依據文本和編者要求,給出詞語或短語,結合課文啟發,然后選擇幾個自我重建一個場景,模仿課文某一部分語言形式寫幾句話。由詞到句、由單句到復句循序漸進訓練,不可急于求成。學生選擇關鍵詞語自我構建的微寫練習,要依托課文情境、勾連生活經驗,創生情節畫面,先說后寫,逐步過渡,這也是部編教材說寫訓練的梯度要求。
立足統編教材隨文微寫,認識要清、練點要明、小步推進、拾階而教,不可操之過急。仿、補、改、串等方式相互交叉,運用創生有所側重。依據教材訓練梯度、課文表達密碼,有序訓練,降低“微寫”要求,短時間、小篇幅、小點訓練,逐步構建學生自己的言語系統。恰到好處的隨文微寫,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課堂精彩紛呈。結合部編版三年級教材語文要素梯度,無規無矩寫,尊重興趣;有規有矩練,尊重書面語言規范。無論哪種微寫方式,都要學生有興趣積極參與方可行之有效。
(四)發表出版,興趣保鮮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成就感,鞏固微寫興趣,我們開辟了出版發表平臺。
1.作品結集,分類出版
此活動每學期一兩次。主要在中期或期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課堂訓練單、習作漂流單中的微寫優秀片段,配圖、設計封面封底、編寫目錄,歸類整理、統一裝幀,形成學生的成果專著,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鞏固其微寫興趣。
2.創建班級發表平臺
創辦班級“語文學報”,每月一期。每期以學生課內外優秀練筆,選擇10~15個片段予以刊登展示,電子版發布到班級讀寫群中共享激趣。每月為發表或月微寫優勝的學生授予“習作新秀”稱號,向家長發賀信,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獲得表達成就感,增強他們書寫表達的幸福指數。
三、晉級評價激活讀寫興趣有保障
為建立閱讀微寫長效激勵機制,課題組立足農村家校環境,探索出日常積分星級晉級評價等辦法。即教室設立學生閱讀和微寫星級評價欄,將學生閱讀和練寫的日常評價結果以積分或貼星的形式進行累記,周五將其結果匯總在班級積分表中,每周晉級,每月評選“閱讀明星”“習作新秀”等。讀寫相應欄目得分達到相應程度可晉升一級。晉級設置為五級,期末召開班級大表彰,對五星級學生頒發“閱讀小狀元”榮譽證書,贈送圖書或學習用品。這種積分晉級競賽式評價機制,激活農村學生自覺閱讀、積極微寫興趣的持續保鮮。
總之,針對農村小學生的讀寫現狀,教師要緊貼教材和生活,按照滲透方法、重在激趣的思路,努力構建愉快輕松的讀寫生態,采用競賽式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閱讀和微寫興趣的持續發展,確保學生逐步養成自覺讀、主動寫的良好習慣。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