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很苦,果實很甜
——參加2019年陜西省教學能手評比活動的成長感悟
作者:張運飛
發布時間:2021-03-02 15:40: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由陜西省教育廳主辦、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2019年陜西省中小學教學能手高級研修班第一批中學階段353名學員的培訓在西安高新國際學校順利舉行。我有幸以2019年省級教學能手身份參加了此次培訓學習,收獲很多。
一、準備篇
2018年6月8日高考結束,當別人從緊張的高考備考中放松出來的時候,我已經投身到蓮湖區優質課大賽的準備中,每天在國家一師一優課平臺、西安市大學區優質課平臺聽課至少2節以上,在江蘇省教研網聽課1節以上,同時閱讀《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近1個月的時間,我觀看了平臺上關于選修4上的所有省部級優質課,也將課程標準反復讀了幾遍,第一次如此系統地學習了新理念。
2018年7月至9月,我利用2個月的時間反復閱讀選修4課本及教參,從“課程標準、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情境導入、問題設計、學生活動、實驗創新、板書設計”等方面對每一節課都進行了精心設計。為了能體現化學學科特色,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并運用到教學設計中。開學后,我幾乎每天都利用閑暇時間去實驗室打磨實驗,一開始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方案,一遍又一遍地做。掌握了選修4上所用實驗之后,我又針對能手比賽只有20分鐘微型課的特點,對教材上的實驗進行創新,查閱資料,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在安全性、綠色化、微型化、時效化等方面下功夫,整整在實驗室待了3個多月,最終對選修4教材上的所有實驗都掌握到熟練程度,為參加區上賽教、省市能手評比打下了堅實的實驗基礎。
從2019年2月份開始,我開始必修1、必修2的微型課準備,重復之前的工作,閱讀教材、教參、課程標準及陜西省校本研修30問,對每一節課都進行20分鐘微型課設計。這個過程中,我特別感謝張忠孝、陳小海、李爭榮老師對我的指導幫助,使我明確了10分鐘說課與答辯、20分鐘微型課的特點及注意事項。他們從不同的視角對我的說課、答辯、課堂的“導入、板書設計與知識點呈現、學生活動、實驗探究、問題設計、板書設計”等提出很多寶貴的建議,使我獲益匪淺。
感悟1:對每一個有夢想的青年教師來說,要積極參加比賽,不管什么類型的比賽都是成長和提高的重要途徑。要珍惜每一次機會,并為之全力以赴。平時教學很忙,正好趁著比賽的機會,靜下心來閱讀教材、研讀教參及課程標準等,這個準備過程就是成長過程。
二、比賽篇
2018年11月11日我參加了蓮湖區中學有效課堂教學評優大賽,11月10日下午5點抽簽賽教課題,我抽到的課題是第一章第二節《燃燒熱 能源》。有了前面的精心備戰,我迅速進入教學設計:首先給本節課起了一個很有時代特色的名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燃燒熱 能源》,從播放我國在南海成功試開采可燃冰視頻引入課題,引導學生從體會數據之美到構建知識模型,再到體驗學科價值,落實社會責任,整節課處處體現新課程理念,始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最終,我獲得了化學學科第1名,從蓮湖區賽教中勝出,拿到了參加西安市能手評比的資格。
區級比賽結束后,我開始對人民版必修教材1、2的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為了抓住市上第一名可以直接晉升省級能手評選的機會,市賽前每天晚上回家后,我都對著鏡子試講,注重自己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及語速語調的訓練,把課件投放到電視機上,進行20分鐘微型課的仿真試講。家中停電了,用手機燈光照明閱讀校本研修30問,等等。4月初,我有幸加入了“陳小海省級名師工作室”,在教學設計、教學理念上各位同行前輩給予我更多的專業指導,特別是張忠孝老師、陳小海老師。我積極參加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動,向其他老師學習,認真傾聽他們的建議意見。這些幫助讓我從不同的視角對自己的教學不斷反思改進,并順利通過了2019年5月25日在陜西師范大學附屬錦園中學舉行的市級教學能手評選,獲得化學學科第1名的成績,如愿地拿到了參加省級比賽的資格。省賽時,我抽到的參賽時間是7月8日早上第3節課,并順利通過了省級教學能手評選。
感悟2: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也是最考驗人的時候,為了抓住機會,務必要下很多功夫,過程很苦,也很折磨人,有的時候我真的已經處在快要堅持不住的邊緣了,身心俱疲,也想到了放棄,也想睡,也想順其自然,但心里又不甘心,付出了這么多,如果在這個時候放棄了,一定會后悔的,最后咬著牙堅持,熬過來了。經歷了這次歷練,以后不管遇到何事,我一定全力以赴決不放棄。
三、培訓篇
時間一晃進入了11月,距離省級教學能手比賽已經過去了近半年時間,11月11日,我收到了參加省級教學能手培訓的通知,很開心也很忐忑,開心的是有機會在省級平臺學習深造,忐忑的是本次培訓有個環節是能手同課異構活動,擔心自己屬于那個被抽到上課的“幸運兒”。
11月22日下午,進行了開班儀式,陜西省教師發展中心王長遠主任激情洋溢的致詞,陜西省教育廳教師處王斌武處長脫稿半小時的講話,都飽含了對所有省能手的殷切希望,推心置腹,情真意切。這讓我認識到教學能手不只是一個稱號,而是一份責任;不是教師成長的終點,而是成長的第一層基石。教師必須擁有堅定的教育情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來自交大附中雁塔校區的孫鵬偉校長作了《一線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的講座,他立足一線教師做課題的實際需求,從“研究課題的選題、課題研究的思路、課題名稱的確定、課題成果的轉化、課題研究的流程、課題成果的申報”等六個方面闡釋了自己獨到的思想與見解,我第一次系統地學習了課題研究的詳細流程,為以后的課題研究找到了方向。
11月23日上午,本次培訓最讓我“忐忑不安”的同課異構來了,我有幸作為選手參與了本次同課異構的展示活動。為了上好本次展示課,我作了很多工作,把我參與能手評選所學到的新課程理念融入到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通過講化學故事,向學生傳播化學文化,得到其他能手的認可,也得到了專家們的點撥指導。23日下午的說課、評課活動中,我從本節課的設計思路、設計理念及教學反思等環節進行了說課,我們化學組邀請到的是來自西安中學的秦才玉老師、咸陽實驗中學的葛秋萍老師及來自安康的劉虎老師,三位導師給予了非常細致的指導:一節課容量有限,備課上課的選材取舍問題應以課程標準為指南,重在落實核心知識;師者的眼界與胸懷決定課堂設問問題的質量,杜絕“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無效課堂提問;關注課堂的生成過程與學生學習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深度思考、思維體驗式學習,樹立變“講堂”為“學堂”、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觀;化學學科注重實驗教學,但不能為了所謂的“探究”而探究,實驗教學要體現教學價值。
11月24日上午,結業儀式上,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白珍為我們作了《省級教學能手的成長路徑和目標》的專題講座,給我們指明了之后奮斗的方向和路徑。最后,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長遠作了總結發言,王主任送給大家五面鏡子:一是望遠鏡,讓大家擴大視野遇事看遠;二是顯微鏡,讓大家扎實細致作到極致;三是放大鏡,讓大家認真琢磨看透本質;四是太陽鏡,讓大家淡定從容陽光心態;最后是哈哈鏡,讓大家心情愉快地享受生活。
感悟3:本次能手培訓有個環節是同課異構,我在準備課的過程中,心態也發生了變化,由最初很想展示一節“完美”的表演課的想法,到最后心態轉變為這只是一次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要珍惜機會,享受過程,對結果坦然面對即可。由于心態的調整,我最后反而收獲更多。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想要得到的更多,往往失去更多,不如坦然面對,享受過程。
四、收獲篇
從最初暗下決心準備賽教,到本次能手培訓,期間經歷了太多太多,過程很苦,但最后收獲的果實很甜。一年來,我先后獲得蓮湖區中小學有效課堂教學評優大賽高中化學學科第一名、西安市優質課評比二等獎、西安市優秀教學能手(第一名)、陜西省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多篇教學設計在省市級評比活動中獲獎及在省級刊物中公開發表。
感悟4:教學能手評比暫時告一段落,但給我留下的財富太多。從思想上我也經歷了一次蛻變,不親身經歷就不知道什么叫全力以赴、什么叫筋疲力盡;不親身經歷就不知道什么叫全神貫注、什么叫寢食難安;不參加比賽就沒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一線教學骨干,就沒有機會和優秀同行溝通和切磋;不參加比賽就沒有機會聆聽專家們毫無保留一針見血的點評,沒有機會開闊教學視野、提升教育理論。
我省“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建設為廣大一線教師指明了奮斗的方向和成長的路徑。如今,通過努力,我已經進入省級教學能手序列,但省級教學能手只是進入省級骨干體系的第一步,新的起點,新的征程,要加倍努力,形成自己的學科素養與理念,在研究中成長,向新時代專家型、教育家型教師邁進,為我省教育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 西安市第七十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