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資源和實施媒介,幼兒園環境創設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對幼兒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創設中的使用,不僅能對幼兒的心智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讓孩子了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發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弘揚打下堅實的基礎。

西安市新城區大明宮幼兒園從環境創設入手, 以傳承、融合、創新為目標,尋求適宜的傳統文化元素,將傳統文化節日、民間藝術、古典文學、“一帶一路”、地方文化特色等有效地融入幼兒園環境之中,在環境創設中體現出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教育環境,以達到文化熏陶的目的,努力培養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國際視野的陽光幼兒。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呈現原則

1.適宜幼兒年齡

環境創設要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才能被幼兒正確解讀。

2.要有兒童視角

幼兒園的環境是為幼兒學習、生活提供支持的,要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感知傳統文化、培養意識、習得觀念,了解、感受、傳承文化。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施策略

1.園所環境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幼兒園環境作為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資源和實施媒介,在幼兒園教育中常充當隱性媒介。傳統文化元素的使用,已成為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到幼兒園環境中時,注重營造教育性、豐富性、藝術性、參與性、操作性的氛圍,以此激發幼兒感知、參與、探索、發現、表達的欲望。我園位于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園所建筑整體風格色調與遺址公園建筑融為一體,教學樓體上有唐大明宮丹鳳門等主建筑圖案,入目古樸雅致;游戲拓展區墻體手繪“一帶一路”的歷程,感知歷史,重啟未來;后圍墻上的傳統體育游戲彩繪,形象逼真,充滿童趣;地面繪制傳統游戲方格,幼兒積極參與,樂在其中;種植園中認知二十四節氣變化中的農耕作物,讓孩子們在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的同時,感知先人的智慧和農耕文明。

2.樓層環境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我們結合地域文化特點,以藍色、白色、原木色為主色調,運用中國傳統紋樣為裝飾點綴,一樓以中華傳統禮儀為主題,二樓以陜西傳統美食為主題,三樓以傳統藝術欣賞為主題,不僅烘托了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而且也增強了樓道空間的層次感。

選擇適宜孩子們操作的塑形泥、紙盤、皮影、馬勺臉譜、筆墨紙硯、服裝、麻繩等材料,進行有層次感的裝飾,把幼兒的作品如面塑、泥工、剪紙、扎染等自然陳列其中,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3.班級主題墻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在幼兒園節氣主題活動中,我們設計出體現建筑文化的主題墻,用灰瓦白墻的設計風格打造,讓幼兒從視覺上感受中華建筑之美;同時還對傳統節氣活動認真挖掘、篩選,選擇積極向上的、適宜幼兒園孩子的童謠、故事、皮影、剪紙、泥塑、手工作品布置到主題墻上,這些都成為幼兒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的窗口和展臺。

4.班級區角環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我園各班都設有一個傳統文化特色區域。如小小傳承人:欣賞中華傳統手工藝刺繡、臉譜、編織、繪本、花饃、虎頭鞋、扎染藝術品等作品,再通過剪、纏、畫、做等形式,在做中學、玩中學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丹青閣(巧手坊):以傳統水墨為主,讓幼兒認識筆墨紙硯,還能借助水、墨、彩在紙上作畫;皮影小劇場:布置皮影小舞臺,放置幼兒喜聞樂見的故事人物皮影,投放皮影用的燈具、小音箱、背景若干及手影圖等,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探索皮影特點,了解中國傳統的皮影戲。

我園積極創設、有效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區角環境及園所環境,營造出能夠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在公共區域及班級區角中呈現特色鮮明的傳統學習材料,幫助幼兒以自主的學習和游戲來獲取知識經驗,使幼兒自然而然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提升。但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的融入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需要幼兒園全體人員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大量的資源投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營造出適合幼兒成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環境。

作者單位 西安市新城區大明宮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