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的變遷
作者:胡 華
發布時間:2021-02-03 15:41:09 來源:教師報
2012年我調入紫陽縣毛壩中學,初次到校的印象現在仍然記憶深刻。從一條長長的斜坡路進入校園,校門是銹跡斑斑的大鐵柵欄,就像是廠房的大門一樣,完全看不出是校門。進校門是一個很小的土操場,操場里有兩棟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二層土樓,表面刷著白白的石灰,這兩棟“土洋樓”就是教師住宿樓。“土洋樓”的中間是長長的舊石梯。順石梯向上走約二十步,來到一處平臺,旗桿就設在這個位置。平臺兩邊分別有一排低矮的土墻房,屬于教師居住和學生食堂區。從平臺再往上走二三十步石梯,就到了主教學區,有五棟樓房:正面的一棟六層樓房剛修建好,算是學校最氣派的房子,是一棟用于高中教學和各個辦公室辦公用的綜合樓。左邊三棟樓房都很陳舊,一棟三層的實驗樓,一棟兩層的教師宿舍樓和一棟三層的學生宿舍樓。右邊是一棟三層的初中教學樓,也很陳舊了。
在這樣極其簡陋的教學環境中工作了一年后,學校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先是“普九”,接著是“雙高雙普”和“教育均衡發展”,國家撥付了大量資金用于學校發展建設。我校先后修建起了藝體樓、學生宿舍樓、膳食中心和教師住宿樓。操場得到了擴建和硬化,鋪設了200米的塑膠環形跑道。孩子們再也不用在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的操場上受罪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教學設施也終于落戶到了鄉村學校。
現如今,教學條件得到了改善,每個教室都配備有投影儀或電子白板,實現了現代化教學。每位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實現了電子備課和無紙化辦公。學校各功能部室齊全,語音室、錄播教室、地理教室、歷史教室……應有盡有。鄉村學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
有了如此多的教育投入,學校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得到了質的飛躍。隨之而來的是學校的教學質量逐年攀升,先后創建為“市級標準化高中”和“省級標準化高中”,獲得“市級教學質量進步獎”。對于一個地處偏僻山區的農村中學來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得力于教育經費的大量投入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
短短幾年時間里,我校面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歸功于黨的教育好政策。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關心教育發展,國家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和保障,我們學校只是其中收益的一個縮影。在這樣環境優美的校園里教學,我們一定不負使命、不忘初心,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辦好家門口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