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教師的五年教學探索
作者:李婧妤
發布時間:2021-01-25 15:53:10 來源:教師報
2016年,我走上教師崗位,懵懂卻充滿激情,心底有著當個好老師的渴望,于是,我一直在努力……
初為人師第一年,我就接手了畢業班的教學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學校骨干教師少,幾乎沒有人能給予我指導,于是,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很迷茫,雖然在新教師亮相課上受到了校領導的表揚,但我知道,那節課“表演”成分太多,距離“好課”有很大差距。課后,教導主任給了我兩盒光盤,說沒事了可以學一學。我打開一看,原來是“名師之路”的課堂實錄。很快,我就把視頻看完了,慢慢開始了自己的“仿課”,購買了很多教育名家指導教學的書籍,也有一些教育敘事雜談。那時的我還未成家,學校宿舍的網絡不好,夜里全靠看書打發時間。名師們的課堂游刃有余,學生配合良好,同樣的方法用在我的課堂中卻不盡如人意,甚至還有“翻車事件”的發生。我也反思過很多,但不變的是讀書的熱忱,在學習和反思中繼續讀書,讀著讀著,天就亮了,心中的疑慮也消散了。
最近幾年,“書香校園”建設給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多的閱讀機會,但如何帶動學生一起讀成了我“頭疼”的事情。我所在學校隸屬鄉村,住宿生不少,其中不乏單親、留守學生。家校聯動、親子共讀活動一直進展得不太順利。在頭兩屆畢業班級中,我嘗試了很多措施,但收獲不大。本學期我又想了個招兒:語文讀寫講自古不分家,那就每天共讀一篇文章或是一本書的同一個章節,隔天一起講收獲。活動開展了半個月,學生開始疲憊,甚至出現應付差事的現象。無奈之下,我準備了一個小盒子,里面裝上每個學生的姓名和編號,每節語文課前5分鐘,搖一搖隨機抽一個同學進行讀書分享。學生或老師都可以向這位同學提問,分享甚佳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張“作業免寫卡”,沒想到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和分享興趣。課前5分鐘的讀書分享不再是負擔,學生們都希望抽到自己。慢慢地,講述由照著本子讀變成脫稿,由故事梗概變成自我反思、心得體會。同學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課堂中笑聲多了,學生的各項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娓娓道來、侃侃而談的課前分享成為語文課堂中獨特的風景。
我們教師時常怕動筆,學生自然也不例外,那么怎樣引導他們慢慢養成每天寫一點東西的習慣呢?一開始,我利用學生崇拜老師的心理,帶領他們一起寫隨筆,記錄一天中發生的事情,偶爾也共寫一件事,從中找不同。每周班會課的最后,我向學生讀我的隨筆。學生想聽我的隨筆,就得自己也動手寫,后來,他們非常希望我的寫作中有自己的身影,于是更加認真寫作了。作為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我也因勢利導,先鼓勵學生多寫,再將優秀作品裝訂在一起,配上日常班級中的生活插圖,形成小小的作品集。
余心語、井潤妍、權穎柯等同學的作品也紛紛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他們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感悟生活,用筆敘述著自己,反省著自己。學生寫的內容時常讓我充滿驚喜,他們的堅持也令我自愧不如。因為諸多原因,我沒有將隨筆認真堅持下來,但是偶爾的“小作”也會有一吐為快的感覺。
……
五年的教師生涯,我陪著一屆屆學生成長,成長的故事,成長的探索未曾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