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忐忑走向自信,從無名綠葉到臺前紅花,職業倦怠期不見了,工作積極性也提高了。這得益于職薪績效改革,改革讓我們一線教師充滿了活力。教書育人是我的本職工作,為辦好家門口的學校出一份力,是我不懈的追求!”一位從教多年的老師感慨道。

陜西省銅川市教育局將校長職薪和教師績效作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牛鼻子”,列出時間表,繪出路線圖,從17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職薪績效改革試點入手,學校辦學活力被激發出來。

往常,每年小升初、中考過后,銅川市各中學就要流失一部分優質生源。這時,成績好的學生和家長就開始打探消息,想要去70多公里外的西安名校求學。究其原因,學生的流失源于優秀教師的流失。由于地域經濟差異和本地激勵機制不到位,銅川市很多優秀教師被大城市的強校、名校挖走。優秀教師流失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少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性超編但又結構性缺員,學科結構不合理,加上缺乏激勵機制,教師工資待遇不高,嚴重挫傷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陳舊的教師管理機制嚴重制約了教育發展,改革成為順應時代之舉。

充分放權 為教師能進能出破“壁”

“教育部門將‘教職工聘用權’‘績效考核評價權’等權力全部下放到17所改革試點學校校(園)長手中,給予校長辦學自主權,內向激發學校和教師工作主動性,促進了學校內部管理、選人用人和績效分配方式的深度變革。”銅川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長潘濤告訴記者。

2020年,銅川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市一中”)第二次試水面向社會自主公開招聘事業編制研究生及公費師范生,從報名、組織考試到公布成績全部由學校組織實施。此次公開招聘不設筆試,采取試講+面談的方式,吸引了不少“985”“211”學校的研究生。

“自主招聘一改過去模式化的方式,增加了靈活性,使我們能夠根據崗位而非分數來選人。”市一中黨委書記、校長孫曉平說。

雖然學校組織招聘,但是考生一樣需要“過五關斬六將”,考官從專業知識、課堂組織能力、對教材的把握等方面商議后進行排名。由于學校公開公正地選拔人才,面試結束后沒有任何考生提出異議。

孫曉平說:“通過面向社會招聘高學歷的青年教師,使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得到極大優化,整個教師隊伍老中青搭配合理。”

記者從銅川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17所改革試點學校率先探索,面向社會招聘試點學校校(園)長14人,直聘校長2人。給校長放權,增聘副校長2人,新聘中層管理人員30人,轉崗原校級和中層管理人員15人,充分調動了管理者的積極性,激發了班子活力。在17所試點學校競聘上崗的基礎上,2020年8月,銅川市所有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制訂全員競聘方案,萬余名教師參與了競聘上崗,優化了教師隊伍。2020年,銅川市共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594名,推進了學校自主招教工作。62個省級“三類”工作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吸收域內1500余名中青年教師,通過業務培訓、幫扶指導等活動,鍛煉師能,提升素養。

教師能進也要能出。銅川市教育局提出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對在師德師風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老師嚴格實行“一票否決”,清除出教師隊伍;對不能勝任正常教育教學工作或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不合格的教師,調整到其他非教學崗位;對具備副高級以上職稱且工作滿30年,因身體等原因不能勝任工作的,可以提前退休。截至2020年7月,銅川市共有王家河中學、文家中學等改革試點學校的20余名教師進行轉崗。

“雙培養”機制 讓教師變得更優秀

“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是我自工作以來最大的心愿,但總認為自己和黨員的標準還有距離,入黨的信心不足。職薪績效改革試點以來,學校非常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優秀黨員和青年骨干教師結對,舉辦黨課培訓班,使青年教師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同步提升。目前我已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銅川市第五中學(以下簡稱“市五中”)特級教師、陜西省教學名師閆妍說道。

教育教學和黨建業務“兩張皮”一直以來是教育工作的一大弊病,讓黨建融入業務,讓黨建引領業務迫在眉睫。

市五中黨支部幫助并引導教師向黨組織靠攏,健全“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該校黨支部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骨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骨干教師的入黨決心和信心。學校聘請黨員名師作為非黨員骨干教師的導師,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使骨干教師茁壯成長。

通過“雙培養”“傳幫帶”機制,積極搭建骨干教師專業化發展平臺,市五中形成了在陜西省頗具影響力的“三級三類”骨干教師體系,涌現出了陜西省教學名師、省教書育人楷模閆妍、特級教師崔秀芳、陜西省優秀教師冉愛麗、陜西省教學能手王小麗、耿華娟等。劉文懷、崔秀芳、冉愛利入選陜西省教育系統“我身邊的好典型”年度人物評選。

“為了讓教師更好地成長,我們通過‘雙培養’模式,積極為他們搭建成長平臺,要讓教師找到職業幸福感,要讓教師在崗位上找到尊嚴和價值。”市五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劉文懷的話擲地有聲。

通過黨建品牌引領學校全面發展,銅川市教育局引領各學校將黨建工作和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德育工作、教研活動有機融合,形成了黨建促進工作,工作檢驗黨建的雙循環機制,破解了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兩張皮”問題。

優績優酬 讓教師充滿活力

“學校要從師德、工作量、教學常規、教學質量、教師職稱、獲獎情況等方面科學制訂績效考核方案,拉開檔次,向教學一線傾斜,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銅川市教育局為解決工作量不均、績效分配不公等阻滯教育內生動力發揮等難題特提出方案。

“評價體系公平了,績效考核也能拉開差距。改革也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校的社會聲譽也得到了提升。”劉文懷說。

記者從銅川市教育局了解到,試點學校通過狠抓校本教研,探索課堂改革,強化常規管理,堅持內涵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銅川市教研室組織試點學校開展課題研究,深入課堂,研討指導,引領教學改革。情景化以學定教的有效課堂成為常態,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城鄉之間、區縣域間、公民辦間教育差距逐步縮小,擇校熱和城區學位緊張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成果豐碩,如,銅川市朝陽實驗小學獲得了WER亞洲公開賽冠軍、世錦賽一等獎。

創新優質+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銅川市通過強校托管弱校、校際聯誼、學校聯盟、教師交流、聯片教研等方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縮小校際差距,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該市朝陽實驗小學黨支部牽頭建立的“支部書記工作室”,吸納了7所學校黨支部書記為成員,充分發揮優質資源的帶動輻射作用;銅川市朝陽實驗小學和銅川市新區齊家坡小學開展“優質+”辦學模式試點。齊

家坡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升,新增學生150余名,緩解了銅川市新區東部學位緊張壓力。宜君棋盤中學與縣域內4所學校建立校際聯盟;印臺紅土中心小學與方泉小學、頻陽小學建立發展共同體;耀州照金幼兒園與西工大幼兒園共建親自然課程推廣園。試點學校在秋季入學招生中,招生名額增加了553名,擇校熱得到緩解,推動了銅川教育均衡發展。

“公辦中小學幼兒園職薪績效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激活了銅川教育,賦予了校(園)長自主管理權力,拓寬了校(園)長管理思路,提高了教師工資待遇,激發了教師隊伍活力;實施編制、崗位調整措施,提升了學校管理內生動力!”銅川市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趙雅玲說。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