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上一節語文閱讀課。課前我精心選擇了一篇文章《總有一些感恩有始無終》,打算以這篇范文來賞析散文在材料選擇、結構安排、語言表達、形象刻畫、情感表現方面的亮點。這篇文章感情真摯,選材真實,是以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口吻,講述了由于經濟所迫、現實所逼,不得已要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的故事。

所有的課中預設我都已精心備妥,包括自己的講授感情。坐在辦公室里,我小聲朗誦,幾次落淚,文中的父親像極了現實中我的父親,我克制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今天的課堂上,我一定不能掉淚。

走進教室,同學們和往常一樣,快樂的臉龐透出青春的無憂無慮,張揚的神情中流露出幾分叛逆。這群熊孩子今天不知怎么了,竟然沒有一個主動站起來朗讀課文的,我只好老將出馬了。當我讀道:“看著父親在昏暗燈光下的佝僂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發酸,潸然淚下。”我的喉嚨開始發硬,眼睛飽含淚水,我想到年近70的父親如今已頭發全白,稀稀疏疏的白發散落在頭頂,當年一個人能擔起百斤挑子的腰桿,早已被生活和歲月壓得不能直挺;想起他年輕時能左右手一起舉起我和弟弟的威風早已消損,想起本該是古稀之年頤養天年的他卻還要和同樣衰老的母親每天幫我照顧十個月大的兒子,接送小學的女兒,我愧疚不已。

我面向黑板,深吸一口氣,調整已經哽咽的聲調,繼續朗讀,“父親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而此刻,父親就像一個孩子,我把他送進養老院,他是否也會不適應,是否也會想著有一天我會出現在養老院門口,接他回家。”我再也忍不住了,幾顆熱淚滾落下來。我仰著頭,克制淚水涌下。教室里更安靜了,同學們已經覺察到我情緒的變化,都默默地低下了頭,幾個女生偷偷抹著眼淚,有的趴在桌上抽噎起來。

我咽了咽淚水,告誡自己,一定要讀下去,不能失控!我的音量因為哽咽小到幾乎聽不到了,“我從背后抱著父親,開始覺得我是那樣渺小、自私、卑鄙不堪。我哽咽著說,‘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我終于忍不住身體顫抖起來,淚水如注。我捂著嘴巴,咬緊嘴唇,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我能想象到坐在我背后的五十名學生心疼我的樣子。我不敢看,也看不清孩子們臉上的表情,我像一個孩子一樣,在我的學生面前哭得一塌糊涂。

許久,我的背后響起了一陣掌聲,懂事的孩子們在用掌聲安慰我。一個女生悄悄給我遞上紙巾,我走出教室深吸了幾口氣,擦干淚痕。兩分鐘過去了,我終于平復好情緒,向孩子們鞠躬致歉:“對不起,同學們,我失控了。”教室里又響起了一陣掌聲。

我已是一個有著兩個孩子的母親了,這么多年來,我堅韌自強,為母則剛,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難也很少落淚,而今天,我卻嚴重失態。

從教十八年來,我摯愛這三尺講臺,深愛著語文課堂,深愛著我的學生。我精心準備每一堂課,想用好文章來感染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靈魂,但今天的這節語文課我卻沒有完成我的教學任務,甚至忘記布置作業。隨后,我內疚萬分,寫下了這篇教學反思。

第二天,在我的辦公桌上,同學們自發地寫了一篇作文——《一節難忘的語文課》。

作者單位:西鄉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