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知識傳授的活動,更是一個育化人心的過程,平等、和善、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而情感則是搭建師生心靈之“橋”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以真情實意來看待、處理學生問題,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真正達到育化人心、引導成長、知識教育的目的。

一、通過真情互動,建構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生對于教師的看法與評價,以及由此形成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其學習積極性,繼而決定著其學習質量和效率。教師需要在課內外通過真情互動,融入學生群體之中,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形成良好的公信力與話語說服力。

新學期,我承擔了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任務。剛開始,學生雖然都能夠按時上課、認真聽講,課內外始終對我保持尊敬的態度,但我總是感覺到師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膜”。學生冷冰冰的面孔背后是其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出于對我的認可、喜歡、青睞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這造成學生的學習成績始終平淡,沒有太大的起色,尤其是師生關系一般,無法建構個人公信力與話語說服力,形成對學生的說教與引導。

我清楚地認識到,此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個人缺乏與學生之間的真情互動,無法與學生打成一片,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時值學校舉辦運動會,我充分抓住這個與學生建構關系的機會,積極報名參加運動會。在課下,我會約學生一起跑步、練習接力、指導學生跳遠,學生突然感覺到老師與自己有著相同的運動愛好,而且對學生比較關心,在歡笑聲中愿意敞開心扉表達個人對于各種運動的看法,對于語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認識,甚至把個人同學關系、家庭關系、興趣愛好乃至于人生理想告訴我,我也會認真地聆聽,細致地指導,逐步形成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建構起良好的個人公信力和話語說服力。學生愿意與我交流,并認真聽取我的建議。在運動會期間,我會組織班級內的學生,主動為參加比賽的同學吶喊加油,當學生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給予贊揚和激勵,而當教師組進行比賽的時候,很多學生為我加油,甚至在賽前為我出謀劃策,告訴我如何取得最終的勝利。這進一步鞏固、強化了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對于語文課的興趣十分濃厚,而且愿意與我進行生活、學習方面的交流活動。這增強了我對學生的了解,也為小學語文課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融入真實經歷,營造溫暖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內容和過程是冷冰冰的,沒有任何溫度的。教師可以將個人真實的經歷和思想融入到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之中,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教學態度,另一方面也能夠促使學生在感受真實經歷、真實思想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積極、主動的心態來認知、接受課程知識。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深刻認識到融入真實經歷、營造溫暖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在具體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會結合教學內容,有意引入真實經歷和真實感受。諸如在講授《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時候,為了增強學生對于陌生人之間“關愛”行為的認識,我會告訴學生:“當前,我們實際上生活在一個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的社會環境之中,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崗位都有其重要價值,甚至可以說是都有其尊嚴,我們必須相互尊重、相互體諒,才能營造更好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環境。比如當前快遞行業快速發展,有很多人從事快遞工作,他們風里來雨里去,從小處說是為了生存獲得報酬,提高個人生活質量,但從大處說則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我會經常換位思考,如果我從事的是快遞工作,同樣會感覺十分辛苦,同樣希望能夠安全、快速地將物品送到客戶手中,獲得客戶的好評,因此我在收快遞的時候,總是約定在快遞人員最方便的地方去拿快遞,總是提前到達那個位置,雖然自己多等一分鐘,但是可以為快遞人員節省時間,同時也會向對方說聲‘謝謝’;即便是遇到物流時間長、貨物破損的問題,也盡量包容,尋求合適的解決方式,給對方一個好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始終抱著一顆感恩、體諒、包容、善意的心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由此才能營造一個更好的人際關系。自己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善良性格,將來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通過為學生講述個人現實生活中真實經歷和真實感受,引發學生對所聞、所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愿意聆聽教師的講解,更愿意接受教師的觀點,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這進一步強化了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使語文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真情關愛,引導學生的思想行為

小學生思想尚未成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貪玩不愛學習,同學關系緊張,性格內向不善交流等。這都是教師應重點關注并解決的問題。教師必須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高高在上的“說教”方式,應通過真情關愛,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這是化解學生排斥心理、消除其負面行為、有效處理問題的最有效手段。

小鑫同學是班級里有名的調皮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打瞌睡,下課之后,與同學打鬧,甚至與其他班級同學打架,部分老師反映小鑫同學還存在頂撞老師的行為,導致部分老師已經放棄了對小鑫同學的管教。我充分認識到小學階段教育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放棄一個學生可能會影響其一生,因此決心幫助小鑫,引導其融入班級“大家庭”之中。首先,我積極參加學生的班級活動,并主動與小鑫分為一組,在合作游戲或者是配合運動過程中,給他以大量的鼓勵、支持、贊賞,使其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贊賞,形成強烈的自信心與成就感。這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使其愿意主動交流,談論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在溝通過程中,我了解到小鑫的父母離異,目前是跟著父親生活,父親忙于工作,疏于對小鑫的管教,導致其不愛學習,再加上無法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經常受到任課老師的批評,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同學的嘲笑和疏離,進一步弱化了其學習興趣,產生叛逆心理。對此,我并沒有采用說教的方式,為小鑫講一些大道理,而是告訴他:“父母都有自己的生活壓力,他們的決定肯定也充分考慮到了你的感受和成長,父母心里也一定是不好受的,你應該理解父母的選擇,做一個懂事的孩子,減少父母的心理負擔。”我也講述了自己成長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承受的一些壓力,借此進一步拉近了與小鑫之間的距離,獲得小鑫的信任,并引導小鑫以平和、自然的心態看待父母的問題。

我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小鑫,提一些簡單的問題,當他能夠主動回答甚至是正確回答的時候,便予以贊賞。我在分組學習的時候,特意安排小鑫當組長,鼓勵其帶領同學在小組競賽中取得勝利。這促使其充分感受到老師的重視,感受到自己承擔的責任,而且在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會激發強烈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小鑫愿意與我交流,聽取我的觀點和建議,逐步改變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他老師對于小鑫的改變十分驚訝,也開始重視小鑫,隨著學習成績的提升,小鑫慢慢地建構起良好的同學關系,成為一個健康成長、學習優秀的學生。

教學是一個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融入情感之后,則會變得有趣、溫暖,尤其是當提高學生成績,改變學生態度的時候,會形成莫大的成就感,深刻體會到自己的教學意義和價值。總體來說,情感教育是育化人心的藝術,教師以情教學,才能溫暖人心、治愈人心、教育人心、升華人心,實現終極育人目標。

作者單位: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