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上門到家招生,都難招到學生。現在不愁生源了,去年我們三天招滿800人計劃,而今年800名招生名額不到一天就滿了,還有好多學生慕名而來,都報不上名。”談起學校這幾年招生的變化,咸陽市武功縣職教中心(以下簡稱“武功職中”)校長魏文闊很是感慨。

細究變化的原因,不僅來自中職招生比例的提高、畢業生就業前景的趨好等,更受益于近年來該校借助武功縣“三項創建”東風,通過打造智慧化校園,以信息化提升教學質量,大大增強了學校的辦學吸引力。

武功職中是一所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2017年,學校按照縣教育局“三項創建”要求,結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啟動智慧校園建設工程,不斷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以打造數字化、智慧化校園為目標,以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學校爭取職業學校特色示范校專項資金850萬元,相繼建成了數字化圖書室、電子商務實訓室等部室,購置了智能焊接機器人和智能制造3D打印工程設備,全校44個班級全部安裝了電子白板和電子班牌,校內安裝了88個高清攝像頭,校門口安裝了人臉、車輛識別系統,為男女生公寓安裝了人臉識別道閘系統。實現了300M光纖進教室、部室,網絡全覆蓋,全校700多臺電腦接通了互聯網,建成了智慧校園監控管理中心平臺。成立了教育信息技術中心,4名業務骨干專門負責學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教學指導工作。

學校對所有計算機教師和信息管理中心成員進行了智慧校園系統應用培訓,對各班主任老師及班干部進行了電子班牌系統應用培訓,對全體任課教師進行了電子白板、教學資源庫、釘釘軟件使用培訓。依托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對電子圖書系統、校園監控平臺、電子白板、教學資源庫等進行了全面整合,實現了資源共享。開發了武功縣職教中心教學資源管理平臺,覆蓋全部教學內容。對學校安全、學生學習、教學資源管理、學生德育工作等方面工作全面監控,實現了安全、學習、教學綜合預警及時管理。

“‘三項創建’之后,我覺得帶來最大的變化是學校信息化對我沖擊比較大。”學校語文老師魏香玲說,學校安裝的電子白板,上課非常方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直觀。資源實現共享,減輕了教師們的工作量。上完課后可以把內容回放分享到群里,學生學習更靈活,更好突破難點。“智慧校園平臺的建成,促進了教師信息化應用技術的提高。”武功職中開齊開足信息技術課程,想方設法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課程改革觀,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連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掘潛能,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疫情期間,為落實停課不停學,武功職中信息化建設迎來了一次“大考”,由于智慧化平臺的建立,教學并沒有受到影響。2月5號,在縣內普高和很多學校都沒辦法上課時,職中率先開始了線上教學,消除了家長們的焦慮情緒。學校信息中心通過智慧校園平臺向教師進行網上授課知識和技巧培訓,授課教師利用學校智慧校園管理平臺,以疫情防控知識、心理健康、愛國主義、專題復習講座等為內容開展線上上課、答疑。

線上教學被老師們玩出了“新花樣”。帶畢業班的另一語文老師說:“與傳統教學相比,網課形式多樣,學習起來更加直觀形象,方法豐富、有趣。”她通過線上視頻會議或直播的形式開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疫情,安撫學生的情緒。為了緩解學生上網課時間長了乏味、有惰性,英語老師程靜上課放英文歌曲、電影,一起唱歌、模仿,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消除無法跟學生面對面的弊端。

線上教學可以上理論課,可像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實踐教學怎么上?這對教專業課的教師閆育苗是一種挑戰,為了突破在網上上實踐課的難關,他想盡千方百計。最后,在網上他找到一些模擬仿真軟件,在學校用的什么設備,在軟件上都可以選擇相應的設備去“實踐”。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把一些使用的圖片、視頻發給他,由他指導,找出錯誤。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輔助使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易學、樂學,教育教學效果良好。在高三(11)班學生吳文昭的記憶里,以前老師上課都是三個一: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課堂很單調乏味,有的同學根本就聽不進去。“現在信息化教學以后,我們教室里有聲有色,同學們可以互動,有難點、有問題的也可以看回放,老師上完我們也可以看回放,重溫難點,再次進行學習。”吳文昭說,每個班級教室門口都有一塊電子班牌,采取刷臉方式對學生簽到、值日等情況進行統計,既有學校的板塊,也有班級的板塊,可以監督學生到校情況,方便學校實時管理。“老師之前講一個知識點,可能會講很長時間。”高三(2)班同學高文說,信息化教學節省了時間,同學們之間討論時間多了,學起來更加便捷。

智慧校園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武功職中教育教學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2018年以來,該校參加陜西省分類招生考試,錄取比率為98.5%,三年來共有135名學生被應用型本科錄取。學校辦學吸引力顯著增強,連續兩年招生突破800人大關,學校規模已近2500人,實現歷史性突破,在咸陽市中等職業學校中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辦學活力進一步彰顯。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