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蘇東中學:“三項創建”助力農村學校質量攀升、學生回流
作者:丁洪剛 胡晉瑜
發布時間:2020-12-30 14:43:4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從武功縣城往西北方向25公里,便來到西漢民族英雄蘇武故里——蘇坊鎮,蘇東中學便坐落在這里。該鎮北與乾縣接壤,蘇東中學是全縣最偏遠的一所學校。然而地理位置的偏僻,并未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尤其近三年,學校借助武功縣“三項創建”的“東風”,教學質量節節攀升,學生人數由原來的不斷流失,到如今的不斷回流。為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該校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7年3月,武功縣教育局提出“三項創建”后,學校立即行動,成立領導小組,借義務教育均衡縣創建之余力,順勢而為,盡銳出戰,持續加大投入,當年底,蘇東中學成功創建了“高效課堂示范校、實驗教學示范校”,2019年5月,又成功創建了“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成為全縣首批完成“三項創建”的學校之一。那么,“三項創建”是如何讓蘇武故里這所農村中學質量攀升、學生回流的呢?
走讀生變寄宿生,家長無后顧之憂
“三項創建”以來,蘇東中學辦學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學校先后投資100余萬元,更新電子白板18個,實現了教室舊板全部換新板;更新了一號機房全部電腦;添置圖書20000余冊;更換了電動門,構建了節水型校園;辦公室全部安裝了空調并安裝了直飲機,改變了以前老師冬季用煤爐取暖,夏季用吊扇降溫的歷史,電路也由200千伏安升級為350千伏安;主教學樓教室安裝了直飲機;建成智慧教室三個,寬帶擴容到100兆,全校網絡全覆蓋,辦公室和各處室實現網絡化和無紙化辦公,各班實現了班班通;更新了校園內外所有標語,以及教室銘牌和定期更新班級文化,校園基礎設施和文化建設進一步突出新時代特色。
蘇東中學現有15個教學班,655名學生。“作為農村邊遠學校,近年來我們生源不斷萎縮,為此學校進行了多方調研,發現學生大部分都進城上學,家長也被迫進城,一邊打工,一邊陪讀。”蘇東中學校長胡國偉說,為了保證生源,學校根據陜西省教育廳下發的“兩類學校”(農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要求,將空置的教師公寓樓改建成學生公寓樓。暑假期間,通過30多天改造,學生公寓樓全面建成,擁有150張床位,本學期開學全部住滿,實現了部分學生寄宿。
“這解決了邊遠學生上學難,路途上的安全問題,解決了家長受學生牽絆,無法出門務工的現實問題。之前學生大部分走讀,偏遠地方學生,以及隔壁乾縣來的學生就在鎮上農戶家里租房住。”胡國偉高興地說,“向寄宿制學校邁進,我們是全縣的第一個試點學校,也是‘三項創建’以來最大的變化。原來每學期學校以30~35個學生遞減,而本學期我們不僅沒有遞減,學生還增加了48名,實現了學生人數正增長,家長沒了后顧之憂,就可以外出務工,增加創收。”
海量的網上資源,讓老師視野大大開闊
“三項創建”讓學校課堂悄然發生變化,海量的網上資源打開了老師們的視野。
閔選社是蘇東中學初二歷史老師,有24年教齡,他從咸陽師專畢業后一直在這所學校工作,對學校發展特別熟悉。以前老師人手緊張,學歷史出身的他不僅帶歷史,還帶過語文。
“以前上課手頭資源比較少,就是教材、教本。而現在有了信息化教學后,老師的資源特別多。老師上課前可以通過一些網絡教育平臺把名師的課先看一下,學習別人的優點,加以改進。PPT白板比較落后,上面沒法批注,而現在教室安裝的智慧平臺和軟件,可以隨時點開用資源。課講完了,需要幾個鞏固練習題當堂檢測,把資源點開,當堂就能檢測。”閔選社說,以前PPT插入的圖片多、視頻少,現在是“互聯網+課堂”,上課方式變了,學生參與程度高了,學習歷史興趣濃了。不僅如此,老師們注重把信息化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邊上課邊用板書做提綱,上完課后學生就有形象直觀的了解,也方便記筆記。
蘇東中學高效課堂
通過班班通、電子白板、互聯網,教師的備課資源豐富了,視野也開闊了,給老師的上課、備課提供了很大幫助。“現在打造的‘互聯網+課堂’要用到網上精彩的視頻片段、教學設計等教學資源,這些優秀的資源直接可以引入到課堂上,更直觀。老師眼睛看得更遠,耳朵聽得更遠。”胡國偉說,通過開展高效課堂示范課、高效課堂診斷課、“互聯網+課堂”的大比拼深化教學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新變化。
蘇東中學學生餐廳
八年級生物老師、班主任楊佩偉稱,縣上這幾年對生物實驗投入大,學校建成了兩個生物實驗室。“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光講理論很空洞,不讓學生參與進來,他們就沒興趣。”所以,在她的課堂上,有條件的實驗基本都開,沒條件的就運用高效課堂,在網上找視頻進行演示實驗,效果明顯。她也會把實驗運用到高效課堂中,讓學生通過探究喜歡上生物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有個組長,每個小組分一個預習的目標,這種討論式的學習學生發揮主導作用,老師起引導作用,效果特別好,凸顯出高效課堂的‘高效’。”楊佩偉說。
學生喜歡現在的教學方式
“三項創建”給課堂帶來的變化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喜歡。
“我喜歡現在的教學方式,因為現在把舊白板換成了新白板,一些比較難理解的題目就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一些題。”初二學生齊譯丹說,“以前舊白板只能寫字和投影,沒有現在的智慧平臺直接可以搜索,老師上課使用率高。高效課堂幾個人形成一個小組,上課的時候互相可以進行討論,我喜歡現在的上課方式。”家住乾縣的寄宿學生鮑雪倩和家人慕名來就讀,她說:“疫情那段時間,老師給我們上網課用了很多的學習資源,有班級小管家,微信小程序,交作業都很方便。有很多的動手實踐機會,我對學習有了更大的興趣。”“以前的課堂老師只會用PPT來給我們展示,現在老師給了我們更多的交流和指導機會。”學生康奧倩也切身感受到這種變化。
三年多來,“三項創建”三輪驅動,助力了蘇東中學教育質量的騰飛,中考連續三年實現正增長,平均成績名列全縣前茅,七八年級在全縣質量檢測或聯合月考中,成績總評始終穩居全縣前列。學校先后榮獲陜西省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省STEM種子學校等32多項榮譽,成為咸陽市一所農村標準化、示范化學校,也是武功縣初中教育質量的旗幟學校。
“我們將一如既往,繼續深化‘三項創建’,讓蘇東中學的教育騰飛,讓群眾享受‘三項創建’帶來的質量紅利,也為武功教育的輝煌明天再立新功。”胡國偉說。



